《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创刊于1955年7月,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55年,双月刊,由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编辑部出版。《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以弘扬先进文化、繁荣学术研究为己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倡导学术观点创新、学术体系创新和研究方法创新,努力为提出新理论、形成新学派、取得新成果搭建理论平台。在办刊上注重思想性与学术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科学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既倾心探索学术理论,又密切把握时代脉搏,追踪学术热点,关注理论前沿,走一条理论联系实际、学术结合时代之路,刊发了一批在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的学术力作,形成了鲜明的风格和特色,以高雅的学术品位和严谨的学风,在学术界和期刊界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依托本校的学科优势,开设"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东北亚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边疆考古与华夏文明"、"数量经济理论及应用"等特色栏目和"探索当代中国哲学的道路"、"法律全球化研究"、"政治文明与政府治理"等专题栏目,面向国内外学者征集优秀稿件,努力把特色专栏办成反映本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前沿阵地,根据学术热点和时代特点不断推出专题栏目。学报遵循吉林大学"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的校训,倡导潜心钻研,实事求是,厚积薄发的严谨学风,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立足本校,面向国内外,刊发了一批在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的学术力作,形成了鲜明的风格和特色。
本刊不仅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还多次获得各种期刊奖项。1995年在首届全国社会科学期刊奖评选活动中,荣获"优秀社科学术理论期刊奖提名奖";1999年、2002年连续两届被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评为"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多年来连续获得"东北三省优秀社科期刊"和"吉林省社会科学十佳期刊"的荣誉称号;2004年在"第一届北方优秀期刊"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十佳"期刊。尤其是在教育部启动的名刊建设工程中,经过专家的严格评审,于2003年底首批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建设工程。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第一届北方“十佳”期刊
首届全国社科期刊奖提名奖
全国高校双十佳社科学报
全国中文社科核心期刊
东北三省优秀社科期刊
吉林省社科十佳期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04版核心期刊
期刊名称: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吉林大学
国际刊号ISSN:0257-2834
国内刊号CN:22-1063/C
出版周期:双月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期刊语种:中文
期刊开本:大16开
历史沿革: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现用刊名: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创刊时间:1955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栏目设置
开设"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东北亚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边疆考古与华夏文明"、"数量经济理论及应用"等特色栏目和"探索当代中国哲学的道路"、"法律全球化研究"、"政治文明与政府治理"等专题栏目。
投稿须知
1.论文题目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2.300字以内的摘要,3-8个关键词。
3.该论文若为基金项目,请注明名称、批号。
4.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解释或补充说明,请写在当页地脚,用数字加圆圈标注置于说明文字后,以区别于参考文献。
5.参考文献以在正文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并置于方括号中,列于正文末。正文中同一文献如出现多次,用同一序号标示,后加圆括号注明页码或章节、篇名。
(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和各种未定义类型文献,请标出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论文集中析出文献需写出起、止页码);
(2)期刊,请标出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3)报纸,请标出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报纸名、出版年月日(版次);
(4)电子文献,请标出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日期;
(5)外文文献所列项目和次序与中文文献要求相同。
6.英文题名、英文作者署名及通迅地址、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与中文一一对应,置于参考文献之后。
杂志目录
(5)加强文化自觉提升文化自信邴正
(7)贯彻“七一”讲话精神发挥人大职能作用车秀兰
(9)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的新发展韩喜平
探索当代中国哲学的道路
(12)中国人应该有自己的生态伦理学刘福森
(20)从唯物辩证法论战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对艾思奇《大众哲学》的解读李维武
(31)国学及其论争思潮的民族生存论沉思陈文殿
世界史研究
(37)俄中两国早期工业化比较:先决条件与启动模式张广翔王子晖
(45)俄罗斯公民日常生活中的贿赂与非正式支付A.B.科诺瓦洛娃[俄]张广翔(译)钟建平(译)
(51)当代美国汽车交通的危害与轨道交通的复兴孙群郎刘洋
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论专题
(58)论北朝诗歌声律的发展卢盛江叶秀清
(65)胡应麟唐诗体格之辨查清华
(7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十七届年会综述窦可阳
法律视角下的环境问题研究
(77)生态文明建设对法治建设的影响蔡守秋敖安强
(85)从“统一监督管理”到“综合协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7条评析王曦邓旸
(93)低碳经济视野下企业环境责任实施的路径选择赵惊涛
数量经济理论及应用
(100)劳动力选择性转移下的农业产出增长——非技能偏态技术进步与质量过剩劳动力假说及其检验郭剑雄李志俊
(110)最优货币政策规则、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金成晓马丽娟
(118)我国出口贸易技术结构优化了吗?——基于UNC数据的实证检验董直庆陈锐张桂莲
(126)基于DEMATEL方法的绿色供应链关键绩效评价指标选择马飞陈宏军杨华
下一篇: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