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55年,是中国教育部主管、中山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
本刊主要刊登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论文,发表反映学科前沿问题、重大现实问题、热点难点等问题的新成果。
本刊坚持人文社会科学的正确导向,贯彻双百方针,以学术为本,追求科学性与创新性,强调学术规范,尊崇学术道德。本刊竭诚欢迎校内外、海内外学者赐稿,并将严格执行匿名审稿制度,公平、公正地处理来稿,努力推出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较大学术影响的力作。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双月刊。主编:吴承学教授。相关学科的责任编辑是,杨海文:哲学、政治学、行政学等;许玉兰:法学、经济学、管理学;赵洪艳: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李青果:文学、语言学。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获奖情况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
广东省优秀期刊
栏目设置
期刊名称: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山大学
国际刊号ISSN:1000-9639
国内刊号CN:44-1158/C
出版周期:双月
出版地:广东省广州市
期刊语种:中文
期刊开本:大16开
历史沿革: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现用刊名: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创刊时间:1955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主要栏目:哲学、文学、历史学、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社会学。
投稿须知
1.来稿须未在公开出版物或网络发表过,单篇论文一般以10000字左右为宜,重要的稿件可不受此限。来稿要求论文题目一般不超过20个字,文章摘要200-300字,关键词3-8个,作者简介内容齐全(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民族、籍贯或出生地、学位、职称、单位、邮政编码、所在省市等)。题目、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单位等同时译成英文。
2.本刊采用双向匿名专家审稿制和“三审制”,故来稿的纸质文本不要出现作者相关信息(相关信息可加附页)。来稿请勿一稿多投,如3个月未收到编辑部处理意见,可自行处理,本刊一般不退还稿件。
3.本刊不收取审稿费、发表费,稿件一经刊用,即付稿酬,稿酬与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一次性付清。如果作者不同意文章被转载和被收入期刊数据库,请在来稿时申明。
4.本刊可因篇幅问题对来稿作文字性修改。有特殊要求者请在来稿中注明。
5.来稿请同时寄来纸质文本与电子文本,注明详细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请寄编辑部(社科版),勿寄个人。
6.本刊自2008年第1期起采用新的编排规范。
(1)人文学科的论文不再区分注释与参考文献,二者均采用当页脚注形式。社会科学论文仍可将注释与参考文献分开,放于文末的参考文献采用作者—出版年制。
(2)除个别特殊的文献之外,注释与参考文献著录项目要齐全。
专著:著者,文献名,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
译著:原著者国名,原著者,文献名,译者名,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
期刊文章:著者,文献题名,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报纸文章:著者,文献题名,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专著中的析出文献:析出文献著者,析出文献题名,专著主要责任者,专著名,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3)引用马克思等经典作家的著作,采用人民出版社最新版本。
(4)外文参考文献要用外文原文,著者、书名、刊名字体一致,采用正体;不用中文叙述外文,如“牛津大学出版社”等。
杂志目录
目录·2013年5期
1.略说先秦的语体与语书*傅刚
2.单体总集编纂的文体学意义*--以唐宋元时期为例朱迎平
3.宋代的名字说与名字文化*张海鸥
4.“国故学”与“中国学术”的纠结*--民国时期两种“国学”概念的争执及其语境文韬
5.苏童小说与话本传统*郭冰茹
6.学术连锁:高田早苗与欧美政治学在近代日本与中国之传播*孙宏云
7.晚清科举的场次与选才*安东强
8.现象学的历史与发生向度*--胡塞尔与狄尔泰的思想因缘倪梁康
9.观念可能性与实在可能性*--论胡塞尔对《逻辑研究》第6研究第1篇第4章的修改陈伟
10.生活、世界与生活世界*夏宏
11.法律论证适用的人工智能模型*梁庆寅,魏斌
12.从增长联盟到权益共同体:中国城市改造的逻辑重构*叶林
13.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80后农民工与80前农民工之比较刘林平,王茁
14.流动的现代性:齐格蒙·鲍曼的后现代性思想研究*穆宝清
15.商标混淆的科学测度*--调查实验方法在司法中的运用谢晓尧,陈贤凯
16.罪刑法定与法律解释之矛盾及其消解*--基于符号学的进路庄劲
17.信贷规模控制:言行不一*王曦,王茜
上一篇: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