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社会学论文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杂志

发布时间:2014-04-14 13:34:27更新时间:2014-04-14 13:35:14 1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由中国国家教育部主管、武汉大学主办、武汉大学期刊社负责出版的人文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由1930年创刊的《国立武汉大学文哲季刊》发展而来,已有近80年的发展历史。今天的《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为双月刊,逢单月26日出版,128页,大16开本,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解放后,著名历史学家唐长孺教授、吴于廑教授,著名哲学家、前武汉大学校长陶德麟教授先后任《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现任主编是著名经济学家、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教授,常务副主编是车英编审。本刊宗旨在于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繁荣学术事业,开展学术争鸣,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本刊结合武汉大学的文科科研优势,主要开设有政治学、公共管理学、法学、经济学、经济管理学等固定栏目,刊发的文章强调学术创见和理论深度,要求关涉学科前沿问题、热点问题,关注国家、教育部重大或重点课题研究成果,力求代表本学科的最高学术水平。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整体学术质量始终处在中国高校文科学报的前列,现为中国社会科学综合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的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会学》文摘的索引源刊物。2001年、2005年和2008年连续被评为“湖北十大名刊”、湖北省优秀期刊;2002年、2006年,连续被评为“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全国三十佳社科学报”。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获奖情况

  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首届)

  全国社科综合类核心期刊

  湖北省社科优秀期刊

  期刊名称: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主办单位:武汉大学

  国际刊号ISSN:1672-7320

  国内刊号CN:42-1071/C

  出版周期:双月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期刊语种:中文

  期刊开本:大16开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历史沿革: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社科论丛.高等教育研究

  现用刊名: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创刊时间:1930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教育学、书评。

  投稿须知

  一、作者必须在文中提供的规范数据项

  首页内容包括:标题、基金项目的类别和编号、摘要、关键词和正文;不要出现作者的任何个人信息(见样本)。

  尾页内容包括:中文标题、作者署名、作者简介(包括学校、院或系、职称、博士学位、邮编)、英文部分(包括标题、署名)以及具体联络方式(见样本)。

  二、关于论文字数

  每篇论文必须7500字以上,每版面1500字,即每篇论文至少5面以上;摘要200字以内,切忌写成内容简介;关键词3-5个。

  三、关于电子文本

  来稿要求一律用方正或Word排版,提供文稿的同时提供文章的电子文本。

  四、关于数字用法

  1、必须用阿拉伯数字的情况:公历年、月、日、时;中国民国纪年;日本年号纪年;记数与计量等。

  2、必须用汉文数字的情况:夏历;中国清代以前历史纪年;惯用语;邻近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如:20世纪五六十年代。

  五、关于注释的规范

  (一)本刊注释包含解说、引文出处,主要用于对文章篇名、文内某一特定内容等作必要的解释或说明或引注。

  (二)注释序号用带圆圈的阿拉伯数字表示,标于需要注释内容的右上方。

  (三)注释内容统一放于当页下方,作脚注。

  (四)文中不方便标注的引文出处,可在文后列出参考文献。其规范同引注类注释的规范。

  杂志目录

  目录·2013年5期

  1.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第三期改革研究周茂荣,谭秀杰

  2.我国碳金融宏观与微观监管体系建构杜莉,武俊松

  3.碳交易初始配额分配:模式与方法的比较分析齐绍洲,王班班

  4.资源型县域企业主导的农业现代化方式研究——山西乡宁县典型案例的调查与思考董江爱,张毅

  5.区域发展战略、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赵新宇,范欣

  6.社会转型进程中的中国共产党LanceL.P.Gore,邱学谦

  7.论中国共产党执政行为的法治化赵理富

  8.“资源诅咒”:资源丰裕地区的社会稳定困境——以X矿区为例曾明,夏毓璘

  9.监管型国家建设的轨迹与逻辑:以煤矿安全为例刘亚平,蒋绚

  10.邻避型社会稳定风险中风险认知的预测作用及其调控——以核电站为例谭爽,胡象明

  11.中俄刑法典中的赃物犯罪之比较吴占英

  12.论我国刑事审判监督“诉监分置模式”之构建——以“角色理论”为分析工具刘晓山,尹东华

  13.贩卖毒品罪认定中的几个争议问题梁彦军,何荣功

  14.论国民的适当住宅权曾哲

  15.非诉行政强制执行司法审查研究李云霖

  16.法国金融法律监管机构的重整与强化柴瑞娟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shehuixuelw/35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