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建筑设计论文

老棚里二井防治水工作之我见-发表论文网

发布时间:2011-06-03 09:12:19更新时间:2011-06-03 09:15:40 1

老棚里二井防治水工作之我见
肖检球,朱九林,阎晓光
摘 要:通过对矿井水文地质情况和水害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矿井防治水对策和预防措施,从而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关键词:矿井防治水;对策;防治措施

1、概况:
花鼓山煤业老棚里二井为国有地方矿井,隶属新余矿业。位于新余欧里带元的山上村境内,是2002年5月收购的地方矿井(原新余市晏家煤矿),原基础条件比较差,通过多年的安全技术改造后,现基本的安全生产条件已逐步得到完善。
矿井采用斜井、暗斜井、多水平开拓方式,中央并列式通风。分为三个水平,水平标高分别为:-80m、-200m、-350m,其中-80m、-200m水平已开采完毕,矿井现在-250m~-310辅助水平生产,-350m水平开拓。而在-250m水平以上,井田范围内的小煤窑了解的有9个,且这些小煤窑互相沟通,这样就等于在上方形成了一个较大的老窑水库,构成了对该井较大的老窑水透水事故隐患威胁。因小煤窑的越界开采,进入留设的防水煤柱,其中兴旺小井在西翼-230m水平曾与回采工作面贯通,富友小井在-80 m水平也曾贯通本井,在西翼的3011工作面还出现了多次渗水现象,虽说目前涌水量不大,但一旦小井未排水或贯通积水区域,造成突然大量涌水或溃水,将直接威胁到的安全生产和人身的安全,甚至造成淹井事故。

2、水文地质情况和水害分析
2.1 水文地质情况
根据2005年8月组织对老棚里二井水患论证的报告:老棚里二井水文地质类型为“水文地质简单”型矿井。理由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本井范围内的采空区无积水。
②含水层露头区基本被农田覆盖。
③本井位置处于山系之下,地表泄水条件良好。
④可采煤层上距长兴灰岩320m,下距阳新灰岩129m。矿井开采裂隙带最大高度是30.81 m,隔水岩柱最小厚度为87.5 m,因此没有突水的可能性.
⑤含水层单位涌水量q=3.786~22.37升/秒.米
⑥矿井涌水量:平均30m3/h,最大100 m3/h。
⑦井田断层F26、F34均为压性逆断层,钻孔结果表明不导水。
⑧地表带源河和林场水库与煤层距离大于裂隙带最大厚度。
2.2 矿井的水害分析和影响
根据目前老棚里二井采掘活动范围及对周边小煤矿的调查情况,对老棚里二井的水害分析,可以确定:老棚里主要水害是小井的老窑水,周边小煤矿的老窑积水是构成对老棚里二井安全威胁的重大事故隐患。如果一旦发生透水事故, 按事故发生的地点和事故性质,可能影响一个采区,矿井一翼或全矿井;事故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3、排水现状:
一水平(-80m):正常涌水量为38m3/h,最大涌水量56m3/h,水仓容量786 m3,水泵:185KW:2台;100KW:3台,排水管路2趟直径为150mm,泵排能力达到了600 m3/h。
二水平(-200m):正常涌水量为10m3/h,最大涌水量为52m3/h,水仓容量258m3 ,水泵:100KW:2台;排水管路2趟直径为125mm,泵排能力为200 m3/h。
-250m水平:水仓容量20 m3 ,水泵:30KW:2台,排水管路2趟直径为80mm,泵排能力只有80 m3/h;-310水平:水仓容量20 m3 ,水泵:30KW:1台,排水管路1趟直径为80mm,泵排能力只有40 m3/h左右。-350水平尚在开拓,没有排水系统。从现有的排水情况来说,-200水平以下排水系统不完善,基本上无排水能力。

4、防治水对策
(1)加强对防治水工作的领导,高度重视防治水工作,要成立以总经理为组长的防治水领导小组,健全防治水机构,配齐相关的防治水人员,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2)井口要坚持好24小时的值班和三班跟班带班制度。
(3)组织相关人员,调查小井开采情况和排水相关情况,摸清其开采范围、标高、积水区域并标绘在本井采掘工程平面图上。
(4)坚持预测预报、有凝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则,采取防、堵、疏、排、截的综合治理措施。
(5)要在进班调度会上,告知全井员工存在的隐患和灾情。
(6)各作业点的避灾路线要让每一个员工清楚(除有明显的标志外,还要带领员工进行演练)确保在水情发生紧急情况时,能沿避灾路线撤到安全地点。
(7)确保各作业点的通讯畅通,明确各作业点电话接听人,以便及时调度。
(8)设定水情观察点,对可能会出水的地点要派专人观察,在正常情况下,每2小时汇报一次,异常情况下,随时汇报调度室,并对此工作要有专项记录,一旦遇到紧急情况要报告值班领导,及时撤人,确保人身安全。
(9)钳、电工24小时值班,确保供电能稳定正常,设备正常运转,水泵司机要坚守岗位,实行现场交接班,对现有水仓水位每班要排到最底位置。
(10)抓好正常生产时的防治水、探放水工作,要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的要求执行,编制相应的探放水设计和安全措施,特别是对3011区域的作业点,要做到先探后掘,发现透水预兆,要立即汇报调度室,并采取相应措施。
(11)预设好防水档,在有可能出现水进入-200以下的水平的地方打好水档,水档要求:高、宽以1米为宜,同时要保护好泵房和配电所。
(12)要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的要求,制定好本矿井的中长期防治水规划;现时期防治水方案和防汛期间的安全措施及应急预案,尽快完善好井下防排水系统和疏水工程。
(13)查清矿井范围内地面水流系统的汇水、渗漏情况,并疏通好矿区内排水管道。
(14)建立健全水害防治岗位责任制、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预测预报制度和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设立防治水台账,每月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一次水害隐患排查,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
(15)制定防止水害的应急救援预案。一旦出现水灾险情,立即启动-200、-80联合排水设备排水,并采取以下措施:
 1)迅速判定水灾的性质,了解突水地点、影响范围、静止水位,估计突出水量、补给水源及有影响的地面水体。
2)掌握灾区的范围、搞清事故前人员分布,分析被困人员可能躲避的地点,以便迅速组织抢救。
3)根据突水量的大小和矿井排水能力,积极采取排、堵、疏、截水的技术措施。
4)确保排水设备不被淹没,当危及泵房安全时,-200的人员撤出到安全地点。可将水和泥沙引入-200以下的下山巷道。
5)加强通风,防止瓦斯和其他害气体的积聚和发生熏人事故。
6)注意防止二次透水伤人,在有淤泥的巷道中行进时,要辅木板,要防止冒顶、掉底。
7)抢救和运送长期被困井下的人员时,要防止突然改变他们己适应有淤泥的环境和生存条件,造成不应有的伤亡。
8)被水、淤泥关在灾区的人员应积极抢救,一时难修通,应利用管道或其它方式向遇难人员供风。
9)在部分水平被淤泥堵塞时,禁止经淤泥充填区的上山进入灾区,以防淤泥向下溃决。

5、预防措施
(一)、地面防治水:
1)编制好矿井年度防排水计划交矿总工程师,矿长批准后实施。
2)雨季前要对井口、矿区主要排水沟进行一次检查,保证水沟畅通无阻。
3)地质人员要查清地面老窑裂隙,地面水塘以及周围小煤窑对矿井开采的相互影响,及时提出资料和解决办法。
4)雨季期间,尤其是连续下大雨时,应安排人员24小时巡逻,发现漏水,及时处理。
5)加强对本井范围内供电线路的检修和维护,并与变电所保持联系,确保供电的稳定、正常、可靠。
(二)、井下防治水
1)井下水泵房的排水设备,要始终保持完好状态,至少一台运转,一台备用,一台检修。
2)修理区要对-80水平、-200、-250水平大巷水沟经常清理,保证畅通无阻。
3)井下水仓的淤泥进行全面清理一次,保证水仓容量。
4) 扩大-250m水平水仓仓容量(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要求进行设计、施工),提高-250m水平供电、排水系统可靠性,增大储、排水能力。
5)安排施工-250m水平的疏水工程,即在现有的301大巷中继续往西掘进底板岩石大巷180米至3011工作面下方,然后用联络巷贯通现有工作面出水点,将小井涌水截留在-250m水平。
6)加快-350m水平重点工程进度,尽快完善-350m水平的排水系统。
7)加强探放水工作,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的要求,坚持预测预报、有凝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原则。根据积水赋存条件和采掘巷道的相互关系,探水钻孔必须在巷道的前方、两帮和顶、底都有布置,保证有足够的掩护距离和密度,防止从钻孔之间漏过老窑。
8)优化采掘方案,规范巷道布置,根据本井煤层赋存的特点(急倾斜煤层),上、下工作面开采尽量不留设防水煤柱,防止因采掘活动引起煤柱垮塌,造成积水突然贯下,要采取巷探的措施,探通隔水煤柱将积水放出,以疏通为主。

6、结语:
水害是煤矿五大自然灾害之一,不论是日常生产,还是防汛时期,都必须预以高度重视,常抓不懈。老棚里二井根据本井的井情,更要把防治水工作作为防止重大事故来抓,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凝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排除矿井水灾隐患,确保矿井生产的安全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安全监督管理总局制定的《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炭工业出版社,2009.11
[2]《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煤炭工业出版社
[3]《江西省新余市皇化矿区老棚里、标岭井田详终地质报告》,江西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224地质队,1984.10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jianzhushejilw/12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