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作物生产科学论文

作物生产论文滇杂80在泸西县的种植表现

发布时间:2014-03-22 14:50:48更新时间:2014-03-22 14:51:33 1

  滇杂80是云南省滇型杂交稻研究中心选育的粳型杂交水稻品种。品种审定号:滇审稻200604号。泸西县2006年引进该品种进行多点试验示范种植,表现出高产、稳产、抗病性强、抗倒伏、易落粒、米质好、增产潜力大的优点,深受当地种植户的喜爱,种植面积达1万亩以上。

  [摘要]粳型杂交稻滇杂80经泸西县连续4年试验、示范种植,比对照增产,表现出抗性好、高产稳产的优良特性,深受当地农户的喜爱,可代替当前主推的当家品种,扩大种植面积。

  [关键词]滇杂80,种植表现,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泸西县地处滇东南,位于东经103°30′—104°04′,北纬24°15′—24°45′之间,国土面积1647平方公里,坝区占总面积的17.6%,山区和丘陵区占总面积的82.4%,最高海拔2459.3米,最低海拔821米,垂直分布着南亚、中亚、北亚热带、南亚热带和中温带五种气候类型,境内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15.2℃,年均日照2122小时,年均降雨量979毫米,无霜期272.7天。适合稻米的生长。

  一、产量表现

  2006年泸西县逸圃村示范种植30亩,亩产709.1kg,2009年泸西县白水镇品种比较试验中亩产698kg,比对照亩增85.4kg,2010年泸西县法土村小坝田示范种植5亩,平均单产725kg,比对照亩增98.5kg,2011年坝心示范种植10亩,平均单产702kg,比对照增产101.5kg。通过几年的试验示范种植,该品种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性,未出现叶瘟、穗颈瘟。

  二、滇杂80的特征特性

  滇杂80株高95cm;株型紧凑;叶色浓绿,上三叶功能期长,不早衰,不倒伏;落粒性好,穗长19.6cm;穗粒数115.2;结实率72%,千粒重24g,全生育期168天。滇杂80品质优良,经农业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测:出糙率78.2%,精米率66.7%,整精米率62%,垩白率25%,直链淀粉16.23%,胶稠度72mm,粒长6.8mm,长宽比2.8,透明度2级,碱消值7级,水分12%,达到国标、部标3级米质标准。米饭口感好,品质优于合系41号。

  三、栽培技术

  1.适时播种,稀播育秧

  1.1精细整地,施足底肥。秧田要及早翻挖,清除杂草,减少越冬虫源,亩施农家肥500kg,普钙30kg作基肥,精细整地耙平耙匀,按墒宽1.6m开墒,沟宽0.3m。适时播种,把好质量关。

  1.2种子处理。浸种前晒种1天,播种前用“施保克”浸种72小时,预防恶苗病。

  1.3播种期。根据泸西县的实际,适宜在3月5日到20日播种。

  1.4播种量。扣种稀播,每亩秧田播种子20kg。

  1.5播后管理。采用平铺打孔膜覆盖,见绿后通风炼苗,盖膜不超过2叶1心,遇到寒潮天气要及时封膜护苗。

  1.6水肥管理。追肥,2叶1心时,亩施尿素5kg作断乳肥。移栽前施尿素10作送嫁肥。

  1.7水浆管理。湿润育秧,播后芽期至3叶前,保持秧墒湿润透气,晴天灌满墒沟水,阴天只留半沟水,揭膜后,灌水护苗。

  1.8病虫害防治。揭膜后三天用7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青枯病及烂秧;移栽前7天喷施75%的三环唑1500倍液,秧苗带药移栽。秧龄控制在40—45天。确保移栽前有2个以上带蘖壮秧。

  2.大田管理

  浅水分蘖,秧苗移栽后10—15天就陆续进入分蘖,为了促进早分蘖,多分蘖,分壮蘖,要浅水灌溉,田面保持半寸水层,秧苗的有效分蘖期20天,当分蘖数达到指标时,看田灵活掌握,保证苗足,田肥、土粘宜早搁重搁。层水打苞,孕穗打苞期对水敏感,既不能干、也不能淹,经常保持半寸水层。干湿壮籽,水稻灌浆至成熟采取放跑马水湿润灌溉,保持田面干干湿湿。

  3.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注意植保部门的病虫害预测,随时观察田间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做好螟虫,稻飞虱,稻瘟病,稻曲病的防治,掌握病虫害最佳防治期。稻瘟病,主要是叶瘟,穗颈瘟,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g/亩,稻瘟宁40g/亩加水50kg喷雾防治。稻曲病在孕穗期和抽穗期用25%纹曲宁,5%己唑醇微乳剂,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进行兑水喷雾;纹枯病,在分蘖后期每亩用5%井冈霉素水剂150ml,30%爱苗乳油15ml兑水50kg喷雾。二化螟,用20%三唑磷乳油兑水50kg喷雾。稻飞虱,水稻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每亩用10%的吡虫啉50kg,80%敌敌畏乳油100ml采取四周向中间围歼的方法进行防治。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zuowushengchanglw/33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