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作物生产科学论文

作物生产科学评职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13-04-24 10:17:00更新时间:2013-04-24 14:43:01 1

  摘要: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类发展的主要理念,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绿色、无公害食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对作为食品和饲料重要原料的粮食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对粮油储藏技术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关键词:粮食,低温,仓储

  前言:北方粮库,利用冬季自然干燥低温天气,对安全粮进行分阶段机械通风来降低粮食温度,直至0℃以下,春季天气变暖前利用塑料泡沫等保温材料对门窗进行密闭,对粮面进行平整并用棉毯压盖,棉毯上再覆盖塑料薄膜密闭,使粮温始终保持在低温状态下,即使夏季粮温上升也比较缓慢,粮温也始终保持在准低温的状态下安全渡过炎热夏季。

  1 加大仓储设施投入,改善仓储条件

  1.1大多数储粮害虫的生长繁殖临界温度为17℃,在准低温状态下即粮温控制在15℃以下,任何害虫都不会完成它的生长史,大多数粮食在储藏期间感染的微生物主要是霉菌,而它属于中温性微生物,15℃以下可控制大多数粮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防止微生物对粮食的侵害。15℃以下安全水分的粮食的呼吸可明显得到抑制,减少了损耗,延缓了粮食的品质劣变和陈化。

  1.2仓储设施建设得到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多年来不断加大投入,重点建设了一批新型房式仓房,各单位为新建仓房配套购入了各种仓储设备和检化验设备,大大改善了本地区仓储设施条件,为粮油安全储存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1.3新建仓房以隔热密闭性能良好、配套储粮设备先进、储粮新技术应用方便的高大平房仓为主,改变了过去房式仓比例偏低、多种仓型并存的仓型结构布局,使得房式仓占到了总仓容的76.3%。同时淘汰了大量隔热性能差、仓容小的落后仓型,包括土堤仓、钢板仓、简易仓等。

  2 冬季通风奠定低温储粮基础

  我库充分利用冬季气温低的特点,在每年11月下旬,外界气温开始明显下降时,采取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相结合的方式,降低粮堆温度。首先打开仓房门窗,翻动粮面,利用自然通风降低仓房空间和粮堆表面的温度。然后,利用轴流风机进行通风降温。轴流风机通风具有操作简单、通风均匀、单位能耗低的特点。通风时关闭门窗,打开通风口,开启轴流风机,在仓房空间内形成负压状态,外界冷空气在压力差作用下,自通风口进入粮堆底部,并逐渐扩散上移,最终达到降低全仓粮堆温度的目的。为避免粮堆表层发生结露,可以根据气温变化的实际情况,分2~3个阶段进行通风,使粮堆温度呈阶梯状均匀下降,一般在次年1月份,可以使最低粮温降到0℃以下,全仓平均粮温降到5℃以下,为实施低温储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春季密闭创造低温储粮环境

  为给低温储粮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春季密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该库因地制宜,重点做好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

  3.1 通风口的密闭

  通风口与通风笼直接连接,存在空气流动的空间,密闭不严,容易造成粮堆底部温度的升高。我们选择通风结束后气温最低的时机,用喷洒了防虫磷的麻袋装上珍珠岩,塞入通风口内,通风口外盖关闭后,用玻璃胶密封,达到了“密、实”的要求,确保良好的密闭保温效果。

  3.2 门窗的密闭

  用胶带将挡粮板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后,在门洞、窗口放置一层2 cm厚的聚乙烯挤塑隔温板,然后用PN/PE尼龙复合膜进行管槽密封。春季,我库又在仓房的门口,安装了塑钢门,实现了双门密闭,进一步增强了仓房保温效果。

  3.3 粮面的密闭

  高大平房仓房顶的隔热性能较差,受外温影响,仓温的变化速度和幅度非常明显。为减少仓温对粮堆温度的影响,做好粮面的密闭是关键。自2009年5月开始,我库使用PEF高分子保温板,对粮面进行压盖,然后用PN/PE尼龙复合膜进行管槽密闭。这种方式能有效降低上层粮温的上升幅度。在盛夏季节,与常规密闭仓房比较,上层平均粮温最高降低2.2℃,基本符合低温储粮的要求,提高了仓储管理的综合效益。

  3.4夏季隔热保持低温储粮状态

  4 为保持低温储粮状态,进入夏季,该库多措施并举,切实做好隔热工作。

  4.1 适当控制防保人员进仓次数,减少仓内空气与外界热空气直接热交换的机会。

  4.2 合理确定防保人员进仓时间。一般情况下,进仓检查在每日上午9:00前进行。

  4.3 选择每日早、晚外界气温相对较低的时机,利用轴流风机,排除仓房空间内的积热,降低仓温,减少仓温对上层粮温的影响。经试验对比,上层粮温可相对降低左右。为了防止通风时仓外害虫的感染,选择高目数的筛绢设计制作了防虫网,安装在需要开启的窗子上,并在上面喷洒适量的防虫磷或敌敌畏。

  5 秋季防治巩固低温储粮效果

  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是做好仓储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秋季是开展防治工作的最佳季节,不但对高大平房仓的“冷心”影响较小,能够巩固低温储粮的效果,而且为下一阶段安全储粮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此,该库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5.1 在保持防虫线长期有效的基础上,认真做好清洁卫生以及防治工作,消除害虫的栖息场所。在粮食出入库较繁忙的时期,增加库区消毒的频次,做到防患于未然。

  5.2 从盛夏到秋初期间,由于仓温较高,湿度增加,仓房空间比较容易孳生害虫,将80%的敌敌畏乳油与99.7%乙醇溶液按9∶1的比例混合后,倒入瓷盘中,均匀放置在粮面上,间距一般在左右。实验表明,这一举措能够有效防治仓房空间内的害虫,特别是对书虱的除治效果十分明显。

  5.3 对于确实需要进行熏蒸的仓房,应用不同的磷化氢熏蒸操作方式。对没有环流熏蒸装置的仓房,改变了探管施药的常规熏蒸办法,每插一根探管,探管与气体分布器相连接,利用仓外气体发生器,将磷化氢与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压入粮堆内部,在减少了一半用药量的基础上,缩短了防保人员接触毒气的时间,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熏蒸效果,达到除治虫害的目的。

  5.4 在环流熏蒸技术的实际应用中,采取了仓外气体发生器与粮面施药相结合、通风口施药动态潮解两种方式,并进行了对比分析。仓外气体发生器与粮面施药相结合,相比于单纯使用仓外发生器环流熏蒸,在同等用药量的情况下,能够使仓房内的磷化氢气体有效浓度延长一周左右,可有效杀死不同种类、不同虫期的害虫,不用补药就可以达到熏蒸的目的。通风口施药动态潮解法,是将磷化铝片剂装入瓷盘中,均匀放置在各个通风口内,磷化铝吸收通风道内空气中的水分,发生潮解,产生磷化氢气体,开启环流风机后,使毒气自风道均匀渗入粮堆,达到熏蒸的目的。这种方式,一般在施药后5天左右,仓内磷化氢气体浓度达到峰值。操作过程不需要仓外发生器和二氧化碳,仓容5000 t的仓房,3人操作20分钟就可以完成,可节约各种费用近千元,具有操作简单、节省人力、投药时间短、劳动强度低、节约费用等特点,符合“安全、卫生、经济、有效”的防治原则。又在部分仓房安装了膜下环流熏蒸装置,进一步丰富了防治工作的内容,提升了仓储管理工作的科技含量。

  6 结论

  通过综合技术在仓储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我粮库各仓平均粮温全年保持在20℃以下,达到了准低温储粮的要求,大大降低了粮食熏蒸率,真正在确保储粮安全的基础上,节约了费用,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也在理论和实践上,为实施“绿色储粮”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陆健中;杨子全;张晓飞;;粳谷散储初步探索[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06年05期

  [2] 张晓飞;陆国华;;粳谷散储存初步探索[J];中国粮油学报;2006年03期

  [3] 李森;;富氮低氧储粮系统的研发及应用[J];粮食加工;2011年06期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zuowushengchanglw/20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