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学好高中数学,首先要对新课标和新教材有整体的把握和认识,这样才能将知识系统化,注意知识前后的联系,形成知识框架;其次要了解自己的现状和认知结构,了解自己此阶段的知识水平,以便更好的学习;再次要处理好课堂学习中自己和老师学习的关系。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利用课堂学习时间,如何尽可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提高我们在课堂上45分钟的学习效率,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职称论文发表网站,高中数学,学习方法,反思
课堂学习是实施高中新课程学习的主阵地,也是对我们自己进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自主学习不但要加强双基而且要提高智力、发展智力,而且要发展创造力。尤其是在课堂上,不但要发展我们自己的智力因素,而且要提高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
一、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在预习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学习的策略、方法和媒体,把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预习时要依据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在数学学习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与配合,使我们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要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每一堂课都有学习重点,而整堂课的学习都是围绕着学习重点来逐步展开的。学习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学习高潮。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自己的大脑,使自己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提高自己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三、要善于应用现代化学习手段
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学生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学习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化学习手段的显著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从而把原来45分钟的内容在35分钟中就加以解决;二是减轻自己书写的工作量,使自己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自己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课堂学习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投影仪,同步地将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内容。在课堂学习中,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的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可能的话,自己可以自编电脑课件。
四、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
每一堂课都有规定的学习任务和目标要求。所谓“学习有法,但无定法”,自己要能随着老师学习内容的变化,学习对象的变化,学习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学习方法。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学习方法。在一堂课上,有时要同时使用多种学习方法。“学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自己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学习方法。
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调动自己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让我们自己唱主角,使自己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我们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
在一堂课中,教师应尽量少讲,让我们学生多动手、动脑操作。学生的思维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库,我们学生往往会想出意想不到的好方法来。
六、切实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众所周知,近年来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学习。学习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拿出来。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很多教师没有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就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我们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悟”出某些道理,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理解浮浅,记忆不牢,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如果教师在学习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不少学生说:现在的试题量过大,他们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可见,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中同时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学习中,要提高自己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要提高学习质量,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用方法、备学法,提高自身的学习机智,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上一篇:教学论文发表美术类论文范文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