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中学教育论文

教学论文发表美术类论文范文参考

发布时间:2014-07-23 15:01:58更新时间:2014-07-23 15:02:21 1

  美术欣赏是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而获得审美享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美术欣赏课,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陶冶情操,对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人才具有着其它学科所无法替代的作用。众所周知现在我们国人最缺乏的就是创新精神。那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摘 要:美术欣赏是给学生介绍美术知识、剖析美术作品、揭示美术规律、指导美术欣赏的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美术欣赏课,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欣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鉴赏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因此,探讨如何上好美术欣赏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 键 词:教学论文发表,美术欣赏,审美能力,自主学习

  一、认真分析教材,找出作品审美的侧重点。

  分析教材是备好课写好教案一个重要环节,为了增强欣赏内容的趣味性,不断地丰富课堂内容,只是备好课写好教案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结合欣赏课的需要,首先选好欣赏的题材和内容。因为每一件美术作品最突出的美点所处的部位不同,所以备课、授课的侧重点也就会不同。有的作品最突出的美点分析侧重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有的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有的侧重于形象的空间组合和画面构图;有的侧重于造型和材质的表现力;有的侧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有的侧重于对整体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关照;有的侧重于某种造型形式和技法的运用。

  不管侧重于哪个方面,美术欣赏课都应该坚强师生互动,并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自主性,把学生的创造性价值体现在如何发掘每件美术作品,找出美术作品中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特有的的美点,并能对其做出深刻分析,才能使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发挥创造和想象,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对教材中的作品哪些做到重点分析欣赏,哪些做到点到为止,哪些应该让学生直接读文欣赏或课后自查资料欣赏,教师都应做到心中有数。但最重要的是:教师要能准确地抓住作品诸多的审美点中一两个最为突出的美点来设计教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才不会千篇一律,学生才有兴趣可言,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的创造力。

  二、从学生实际生活招手, 突出教学校本性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好多时候发现学生欣赏的美术作品时总是心不在焉,就是认真的同学,也没有了欣赏的激情,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大打折扣。另外,学生一直以为,欣赏的作品是大画家画的,我们没有这样的水平,对范作有距离感。

  如果课本中的范画比较少,学生自主欣赏,没有新鲜感,这就要求在备课中,教师可以补充一些充满童趣的,具有强烈时代感的作品,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欣赏,使学生感到很有吸引力、新鲜感,增加学生欣赏的兴趣。或把作品的背景加以故事化,教师可查阅一些有关作品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对美美术性上课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情境,发挥学生自主欣赏的能动性。

  我们现在倡导学生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在主动地参与下,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其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中,学生是凭第一印象来欣赏美术作品的,学生的这种直觉会受到个体知识和经验的制约,感受到的美的成分和质量都十分有限。因此,上课前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利用图书室、网络等收集与欣赏内容有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从而缩短其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兴趣。上课时教师出示欣赏作品后,不要立即开讲,可先让学生看画几分钟,或经讨论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接着再出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如:画面以什么颜色为主?画了些什么?颜色是暖色调,还是冷色调?整幅画感觉是欢快的,还是伤感的?并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感觉,胜于教师的讲解,从而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

  四、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深入领会美术作品的审美内涵。

  欣赏美术作品,与设计应用、造型表现并不是相互独立的,欣赏教学始终贯穿于整个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有了绘画的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与认识艺术作品,而在欣赏艺术作品之后,学生才能将作品的精华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因此,实现欣赏教学与工艺、绘画教学相互结合,才能打破欣赏课纸上谈兵、光说不练的局面,才能更好地让学生从中体味作品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如:在教学民间绘画和工艺品欣赏时,学生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很想动手做一做,这时可以让学生照着作品的风格和形象临摹一下。在欣赏民间泥塑时,可以首先展示学生的优秀泥塑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播放有关泥塑的录像,讲解泥塑的故事和知识,再观看整个制作过程;最后让学生学着挂图上的范例做一做,结合挂图与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了解泥塑作品美的因素等,才会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作品的优点与不足,为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诱发学生继续探求美的愿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通过美术欣赏课,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提高审美能力。

  1、我们要树立新的教学思维理念,上好美术欣赏课,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的启发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要进行“对话式”欣赏教学,营造平等的教学氛围。欣赏教学应该是互动的,是师生之间的一次审美合作,是平等的参与和交流的过程。对于学生在欣赏时的表现,教师不能像法官一样给予是与否的判定。

  2、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互动,营造一个宽松自然的课堂教学氛围,决不能板着面孔把美术欣赏教学变成道德训诫,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受到艺术熏陶。

  3、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还可以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载体,将传统的教学形式和现代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网络、多媒体技术,把声音、图像、文字、影像以及交互功能等运用到课堂中,使美术欣赏课从 “老师讲,学生看、听、理解”, 变成“集声音、图像、动画、电影等融于一体的视觉理解过程”,充分利用学生视、听、感知,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总之,让学生在美术欣赏课中感受愉悦、舒畅、振奋,使人感到和谐、圆满、轻松、快慰、满足的情感、欣赏享受 ,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去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视觉审美感受。同时,还要尽量做到课堂欣赏教学与组织参观当地博物馆、美术作品展览等活动相结合,使美术欣赏教学与课外和校外的美术教育活动相衔接,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高晶《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欣赏能力的教学讲解》

  【2】郜美燕《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3】《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zhognxuejiaoyulw/42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