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论文推荐杂志《教育科学》主要刊登教育改革方面的论文及实验报告,探讨当前社会和教育界关注的重大教育方面的问题,及时反映国内外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最新成果。
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中既学到知识又增强能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减轻和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启迪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谈一些做法和认识。
关键词:中文核心期刊论文,设疑激趣,直观展示,实际生活
一、地理课堂激趣情境创设的含义
所谓地理课堂激趣情境创设,就是根据地理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创造一个环境、一种气氛、一个场合,使学生能很快进入探究学习的情境中,在情境中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学习的乐趣,使学生动起来,使地理课堂教学活起来。地理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以情境创设为手段,以知识的建构为目标,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地理教学环境,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来,到知识中去,建构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情境创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优势
1.在地理教学中创设情境,使教学内容更加活灵活现
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已成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新教材中的新增素材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了情境创设的出发点,并结合多媒体等教学工具进行展现。如地理必修一“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这一节,教材中给出了以色列这个沙漠中的国家在水资源利用中的奇迹,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有关当地人们生活生产的图片和视频,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当地水资源短缺的环境因素。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因素材陌生而厌学,也使课堂内容变得丰富多彩。
2.创设情境,让地理教学更贴近生活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遵循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现象,同时用所学地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地理现象的过程,是学生地理能力全面培养和提高的过程。例如,在行星地球这一章的教学中,为了使抽象的行星运动更加具体,更加贴近生活,笔者利用晚自习设计了一堂有关月相的演示课,利用现有的地球仪、蜡烛,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去试探着演示,挑选完成较好的小组再进行演示,最后予以肯定。这样不但使学生解释了月相的变化,同时也使地理走近了生活,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情境创设更易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过程的主体是学生,让学生“会学”成为首要任务。而兴趣往往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来源。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而情境教学法寓情于景、贴近生活,易引起学生共鸣。
三、情境创设在地理课堂中的实施策略
1.通过设疑激趣创设情境
教师根据学生乐于探究的心理特征,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巧妙设置疑问,用语言来设置一些使学生欲答不能而迫切想要得到解答的问题,会在学生的心理上产生“悬念”,从而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激发求知欲望。例如在讲“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我会提问“为什么我们每天都会经历昼夜更替现象?雅典奥运会有时要到半夜才收看比赛,为什么?”带着这样的问题我指导学生用手电和地球仪做地球自转的演示,从演示中让学生找到解释地球自转和公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的原因
2.通过直观的展示创设情境
利用直观教具,尤其是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更有利于信息的传播和吸收。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形声性、展现性、先进性、高效性等特点,它能有效地利用图像、声音、色彩等形式来传递教学信息,使学生不但置身于课堂教学材料所描述的情境之中,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授“东亚季风”前,让学生听田震的《黄土高坡》,“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接着我提出问题:黄土高坡上是否真有西北风、东南风?如果有的话,分别盛行于哪个季节?为什么会有西北风、东南风?这时,强烈的好奇心驱使学生主动进入对“东亚季风”的探索中,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3.通过联系实际生活创设情境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的地理课,使学生体会到地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当地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时,最能激发起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兴趣。因此,在素材选取时应选择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使他们不仅理解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体会到地理的应用价值。例如:讲地图三要素中的方向时,我立足让学生学会生活中该如何辨别方向,让学生观察每星期早上升旗时,太阳在哪一边,然后再结合学生非常熟悉的小学时的一首儿歌“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南,右面是北。”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可判断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各方位在哪里?这些平时随处可见的知识,激起了学生的热情,课堂气氛变得很热烈。
4.通过丰富多彩的语言创设情境
语言是一种艺术,是教师向学生传输信息的重要媒介。教师可以通过联想、押韵、比喻等方法将地理现象和学生的认知结合起来,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如:长江发源唐古拉,黄河水里有泥巴。意思是,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把我国各省的轮廓进行形象的比喻:比如,把黑龙江比作天鹅,把湖北比作大盖帽,把湖南比作头像,等等。
总之,教师应当始终把引发学习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即个性兴趣和求知欲摆在首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手段多种多样,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就一定能找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鱼霞.情感教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0.
[2]许美群.情境交融,寓教于情:初中地理课堂“情境教学法”探究.地理教育,2013(8):49-51.
上一篇:保险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