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畜牧科学论文

探讨新品种推广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2011-02-26 11:19:18更新时间:2011-02-26 11:19:18 1


  摘要:作者总结分析了南方农作物新品种推广现状和问题,认为只有加强农作物新品种推广体系建设,提高良种在农业增产增收中的贡献率,才能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为此,一定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品种推广体制.落实新品种推广的政策、经费和保障措施,加大农作物新品种的展示、示范力度,提高广大农民认识使用新品种的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农作物;品种;试验;审定;示范;推广体系
  进入2l世纪,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成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一员,我国农产品市场进一步向外开放.日趋激烈的农业国际化竞争对我国的影响越来越大。对农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农业生产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笔者认为,加强农作物新品种推广体系建设,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是增加我国农业综合实力,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有效途径。
  1我省农作物新品种推广现状
  1.1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品种试验、审定工作制度
  根据科学规律,育种者培育的新品种一定要经过生态试验,验证其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适应性等优良特性后,方能在适宜生态区推广,试验不合格的一律不准推广。近年来,我省新品种试验审定工作紧紧围绕发展粮食生产和市场多样化的需求,调整了工作思路。修改完善了品种审定标准,严格了品种区试审定程序。提高了品种审定的科学性、公正性。近五年来,从3348个申报的参试品种中筛选审定了349个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为全省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但是,在大面积推广应用之前,还须经过不同区域、不同特定生产条件的新品种展示、示范,让农民、经销商进一步了解新品种的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因此,新品种试验、审定、展示、示范是新品种推广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经多年发展,我省的新品种试验、审定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工作制度。
  1.2新品种更新换代推广步伐逐年加快
  随着种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深入,我省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在农业生产的应用上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玉米等杂交种改变了单个或几个品种一统天下的局面;二是我省科研育种单位自育新品种增多,约占近五年审定的玉米品种40%;三是种子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增多,在我省近五年审定的109个玉米新品种就有57个。这些变化使我省近年来新品种更换速度加快.进入21世纪我省主要农作物品种更新更换周期已由过去的8~10年缩短为5~8年。
  1.3企业参与新品种推广成为一种趋势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实施,种子市场逐步开放,新品种的知识产权的到了保护,调动了育种单位及人员的积极性,而是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也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为此,种子企业都竭尽全力对自己的品种进行宣传,参与到新品种推广的行列中来。不过,种子企业参与推广的主要是杂交种,常规品种的推广还主要依靠农业行政部门所属的种子管理机构。
  2新品种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我省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工作多年来在相关部门的努力下,取得了很大成绩,为全省农业生产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种子产业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面对新的形势,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工作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市场上品种多乱。购种者无所适从
  农作物品种的区域性较强。审定通过的品种数量虽多,但仍然有各自更能发挥高产、稳产的适宜区域。而市场上集中有许多不同特点的品种。只有企业的宣传资料,有的种子企业销售品种的宣传资料含糊其词。品种特性和适宜区域标识不明显更有一些未经审定的品种也充斥其中,甚至经销商对所售品种也无法说清其生产具体表现,使农民无所适从,不知究竟种植什么品种好,造成盲目、盲从购种的现象。
  2.2种子企业各显神通,新品种多头推广
  如前所述,种子企业参与新品种推广成为一种趋势。一些种子企业为了销售新品种。通过种植品种展示田,召开品种现场观摩和发布会,与种子经销商签订种子购销合同等方式进行新品种推广。而种子企业各有各的经营网络,同一区域会有多家种子企业同时进入.各企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都竭力宣传自己的品种,导致同一个区域新品种多头推广。生产上难以形成“一区一种、一村一品”。从而影响了农产品的区域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
  2.3新品种推广经费短缺.良种推广体系不健全
  现行的良种推广体系依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逐渐形成的模式,即省、市、县都设有种子管理机构,制定良种推广计划并组织种子公司进行推广,种子企业承担良种销售和供应任务。近年来,随着《种子法》的实施,这种体制已自然打破,但的体系尚未形成。目前。新品种推广的现状是杂交种企业自推。常规种由于没有经济效益基本无人问津。而各级种子管理机构由于推广经费短缺,新品种宣传、展示的范围和力度不大。也无力担当良种推广任务。这样,造成玉米等杂交种作物品种更换速度加快,但小杂粮等常规种作物品种更换非常缓慢。
  2.4以单纯推广品种为主,良种良法配套不够
  推广新品种一定要有与之相配套的栽培技术,良种良法配套才能有效发挥新品种的作用。目前.在推广新品种时往往只是一味地宣传品种本身,对配套技术重视不够。究其原因,一是科研单位和人员只重视品种选育,对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不够,介绍新品种的栽培技术千篇一律,缺乏针对性;二是种子部门与农技推广部门各自为阵,相互缺乏联系沟通,没有形成有机的联合推广体系。
  3对策与建议
  针对目前新品种推广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加强农作物新品种推广体系建设,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才能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目前,我们应当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品种推广体制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农作物新品种推广上要变完全的行政推动为市场拉动为主。根据良种种类不同采取相应的推广方式。常规种社会效益高而经济效益低,企业不愿经营,要采用政府补贴为主的方式,建立健全各级种子管理机构,设立专门的常规种推广项目。杂交种经济效益明显,企业参与推广的积极性高,可借助企业力量加大推广力度,但需要积极引导。在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上加强对企业的管理,规范企业的行为,及时查处和打击不法企业。以形成完善的新品种推广体制。
  3.2落实新品种推广的政策、经费和保障措施
  新品种推广是一项对国家有利、农民受益的社会公益事业,政府除建立相应的政策保障机制外,还应在经费上提供一定的保障,将新品种试验推广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之中,逐年增加投入.保证新品种推广活动的正常开展。要建立起独立运行的区试管理体系,保证新品种试验审定的公正性、准确性、科学性:要重视新品种配套技术的研究,做到良种良法配套推广;坚定不移地实施和推行良种补贴制度;设立良种推广奖励项目,对从事良种推广工作并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及个人给予奖励。
  4结语
  农民是使用良种的主体,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也是促进新品种推广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要大力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宣传新品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加强对广大农民的素质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广大农民认识、选择新品种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农业技术部门还要为农民提供从品种选择、良种良法配套直到农产品销售的系列服务。只有对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综合服务,才能提升我省农产品的竞争力。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xumukexuelw/3394.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浅谈抗旱造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