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语文诗词教学,要尊重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诗词积累,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进而反复涵咏,达到熟吟成诵、入情入画、赋和成诗。
关键词:核心期刊论文发表,联系生活,了解历史,想象画卷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编入了一些古体诗词和现代诗,我们在教学诗词的时候,是从语言入手,还是从画面入手,需要拿捏得准,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诗词的语言是语言表达的最高境界,如何通过阅读美丽、含蓄抑或隽永的语言,触及诗词的意境、诗词的思想、诗词的灵魂,是我们教师课前要认真思考的,对一些经典的诗词要熟吟成诵,对一些现当代的诗词,特别是一些朦胧的、意蕴悠长的诗词,要静品涵咏,才有可能悟到文字背后律动的情感、优美的意境。我在诗词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几种做法。
一、联系生活,酝酿真情,走进诗词抒写的氛围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生活也是诗词的源泉。例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听听,秋的声音》时,我们要把学生领进秋天,去倾听秋的声音,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因为此时此刻,时令就是秋天了,我们就在秋天里,秋的声音你听到了吗?使学生真正听到的秋声与诗中的秋声产生碰撞和通感,这样就使学生很快进入对诗的语言的阅读和品味,也即先入境动情,再去玩味诗的语言的优美质朴,饱含着对秋天的情感再去朗读,达到披情入文。
二、了解历史,跨越时空,走近诗词抒写的人物
诗词张扬着人性美、情景美,诗词的语言往往是讴歌时代的最强音。诗词中的人、景和情往往交融到一起,彰显出语言的魅力。例如,教学臧克家的《有的人》时,我们就得做好学诗的铺垫,了解鲁迅先生以及先生所处的那个时代,走进鲁迅的小说《故乡》,走近周晔笔下的伯父,走近阿累心中的鲁迅,就这样做一次次心灵的穿越,历史的回溯,做足做好学诗的准备。再如,教学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了解历史背景非常关键。
三、想象生活画卷,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例如,教学辛弃疾词《清平乐・村居》,在初读的基础上,利用大屏幕展现古色古香的田园生活画卷或利用教材呈现给我们的画面,使学生观画入诗。在这幅田园画卷中,放飞想象,激荡诗情。
总之,小学语文诗词教学,要尊重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激发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感,倾听学生的阅读评价,重视学生的阅读思考,进而反复涵咏,达到熟吟成诵、入情入画、赋和成诗。
参考文献:
邢艳飞.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J].新课程:教研,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