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项目管理论文

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再探讨

发布时间:2012-11-29 09:24:25更新时间:2012-11-29 09:25:48 1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建筑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实际的建筑施工中,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建筑施工的安全问题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因此,认识到加强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词:建筑业 建筑施工 安全管理 重要性

一 安全管理对建筑施工的重要性

建筑施工中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在全部事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仅次于矿山。《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十九条、第二十条对建筑施工单位的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单位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任职等都做了较明确的规定,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和法制化提供了依据。分析建筑施工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成因以及采取必要措施进行施工安全管理显得非常重要,在建筑施工全过程都应该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思想。将安全管理系统化、规范化,不仅有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而且有利提高建筑企业的管理层次和管理水平,更能防患于未然,节约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安全管理对建筑施工的整个过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

虽然近些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力度,但随着建设行业的迅猛发展,高、大、难建筑物的迅速出现,建筑安全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仍然较多,各种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甚至部分地区还出现了重大建筑安全事故,给人民生活及公共财产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首先,很多建筑单位的安全管理理念还停留在“被监管”的层面上。建筑项目的管理人员往往只抓进度管理与成本管理,将人、财、物都集中在对进度和质量的管理上,把安全管理置于一边,不聘请安全管理人员,有些项目管理者即使聘请了安全管理人员,也是在应付检查时重视一下,没有将安全管理提上日程,安全管理意识相当淡薄。部分建筑单位甚至在施工现场不定期组织安全大检查时走形式,没有将安全管理列入平时的工作计划中。因此,对现场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不能督促及时整改,也就未尽到安全管理的职责。

其次,当遇到赶工期或节约成本这些原则问题时,很多安全管理人员通常不能做到坚持“安全第一”的理念,这种做法往往会使安全隐患升级,导致事故的发生。有些安全管理人员对日常安全的监督不利,也不能做到随时随地督促有关人员解决施工现场不安全问题和制止违章指挥、冒险作业行为,对施工现场使用不符合安全施工要求的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及配件、消防设施和器材等也不能及时发现和制止,造成施工现场安全隐患的存在。

有些项目管理人员由于低价中标,在施工中一味地节约成本,购置次品安全器材,并且担任安全管理的工作人员身兼多职,安全管理因而只是项目中的聋子耳朵———配头,从而造成重大事故的发生。

第三,安全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不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不能胜任安全管理工作。由于没有专业的培训知识,不能及时发现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隐患,从而监督不利,造成事故的发生。

第四,现场的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项目管理者没有将安全管理的相关知识深入人心,导致施工人员不具备基本的安全生产意识,从而在施工中忽略了隐患的存在,最终酿成事故。

二、消除安全隐患的措施

为了提高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系数,保障安全生产,安全管理的主要目标应是要创造一个零故障、无意外事故发生的工作环境,安全管理者应该将安全第一的意识深入人心。

第一,提高全体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促进全员参与到安全工作的管理中,采用以预防为主的方式,人人监督,互相监督,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保障安全施工环境。

第二,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责任到人。建筑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是整个项目的安全专业负责人,对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具有不可推卸的监督义务。并且,从事安全工作的人员,要求进行定期培训,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按照规范办事,要树立安全工作无小事的理念。在实工期间,管理人员要足够重视安全管理,不定期进行全场大检查,避免事故的发生。

第三,建筑现场的安全工位器具、材料需摆在固定位置上,用完后物归原位,定期整理、整顿、清扫,做到布置明确,保证场内环境的通畅,尽量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第四,加强建筑施工安全设备的检测力度。项目部采购、租赁的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及配件,必须具有生产(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并在进入施工现场前进行查验。在使用过程中,必须由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建立资料档案,按国家规定及时报废。特种设备应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登记,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设备的显著位置。只有规范安全器具的管理,才能减少事故的发生,并且能在事故发生时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第五,对建筑施工现场进行明确的功能划分。根据施工项目的要求,划分作业区、材料堆放区和办公生活区。作业区与办公生活区分开设置,并保持安全距离。办公生活区应设置在建筑物坠落半径之外,设置防护措施,划分隔离,以免人员误入危险区域。对功能区的划分还应考虑交通、水电、消防、卫生、环保等因素。安全规范的环境,才能减少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第六,实施多样性的职工安全教育

由于建筑施工队伍人员来源复杂,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不会写字、不识字的大有人在,给我们实施安全教育培训带来困难。针对建筑施工队伍低水平、低素质的人员较多,胆大、冒险蛮干心理较强的特点,为提高这个群体的人员素质,增强自防自救能力,必须十分重视岗前或作业前的安全教育培训,并把各种教育方法结合起来,实施有针对性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培训,坚持少而精,注重其适用性,反对脱离本岗位、本工地实际的泛泛地、雷同式地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使职工感到安全教育多而不厌、勤而不烦,天天都有新东西、次次都应该学。

第七,坚持经常性的检查

事故的发生除少数是意外所致,多数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检查可以发现隐患,避免或消除事故的发生。并可以解决怎样开展安全检查,采取何种方式开展检查,通过安全检查如何把事故隐患暴露出来的问题。首先要求每位领导者和职工弄懂要检查对象的安全标准。就好比用秤称东西一样,在称东西之前首先识秤,才能用秤去称量东西。我们的安全检查就是用秤来称建筑施工现场的每个环节、每个角落。该是一斤必须是一斤,该是八两必须是八两,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第八,落实安全资金投入

加大安全管理投入,更新安全设施,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应是预防建筑施工事故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措施。近些年来,为预防建筑施工工地触电事故,采用的三相五线制及安装漏电保护装置,都起到积极作用淘汰有轨吊、竹跳板等设备材料,采用自升式吊车、铁木跳板,对于预防起重事故和高处坠落事故起到了一定作用。对危险性较大的作业,用机械化或自动化代替手工操作,不断改善职工作业环境条件,使建筑施工作业事故从根本上降下来。

总之,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是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工作重点之一,关系到企业生存发展和前途命运的大事。施工企业的管理者务必要高度重视起来。安全管理投入的费用约占到工程直接费的百分之三左右,而安全事故的经济损失,一般事故至少也要到百分之五以上,重大事故还会造成人身伤害。经济损失是一方面,而在社会上造成的影响是又一方面,在今后的招投标中也会受到影响。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因小失大,要把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化、具体化、普遍化。做到管理者重视安全,懂得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中国安全生产协会注册安全工程师工作委员会.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M].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

[2] 周奕.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分析[J]. 安徽建筑,2007. 3.

[3] 周功友.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环境管理[J].2009. 1.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xiangmuguanlilw/18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