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方法的浅谈
任媛媛 于晓丽
摘要: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现代化建设进程发展迅猛的时期,随着工程项目的增多,成本造价全过程控制即成为工程建设项目中的最大重点、难点。在工程造价控制过程中,有诸多因素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仅从设计阶段,招投标方法及施工阶段三个方面对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中的几点方法做以简单研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方法
引言
全过程造价控制是指在建设工程前期从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等各阶段进行造价控制,包括前期决策阶段的项目策划、投资估算、项目经济评价、项目融资方案分析;设计阶段的限额设计、方案比选、概预算编制;招投标阶段的标段划分、承发包模式及合同形式的选择、标底编制;施工阶段的工程计量与结算、工程变更控制、索赔管理;竣工验收阶段的竣工结算与决算等等。
正文
一、从实际工程实施情况来看,造成建筑工程造价过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程造价全过程控制就是要把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实现投资方与建设方的双盈。而导致工程造价过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筹资费用过高造成工程造价增加 : 投资方自有资金不足时,大部分建设资金来源于从金融机构的贷款。当建设周期较长,贷款利息作为投资费用的一部分,大大增加了工程造价,特别是近几年贷款利率的不断上调,更加重了投资方的建设成本费用。
2、地质勘察不充分造成工程造价增加 :在设计前期,由于地质勘察不充分,实际地基承载力与设计的结构物不符,或者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发现地下溶洞等等问题,在建筑工程中屡屡发生,这些问题不但可能会造成安全事故问题,进而发生经济赔偿,还会由于地基基础形式的改变造成工期的延误,给投资方带来巨大的损失。
3、 设计原因造成工程造价增加 : 一是设计过程中采用了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造成设计概算超过投资估算;二是由于设计方案的不合理或者有重大设计失误,在图纸会审中没有及时更改就进行了施工,即而发生变更签证,增加费用。
4、 施工过程中工程造价的增加 : 施工过程中工程造价增加的原因很多,如:施工管理不得当,因为主观、客观因素发生的变更签证,材料涨幅的额度等等。
二、下面主要从设计阶段、招投标方式和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三个方面,对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工程造价全过程的控制方法进行分析、研讨。
1、设计阶段造价控制方法
1.1 加强设计阶段的经济论证: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选择时,重点是要在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前提下进行充分论证。方案比选时,在满足工程结构及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依据经济指标选择设计方案。而设计方案一经确定,通过功能细化,把多余的功能去掉,对造价高的功能实施重点控制,从而最终降低整个工程造价成本。
1.2 推行设计招投标流程:建设项目实行设计招投标有利于设计方案的选择和竞争,使那些技术先进、工艺合理、功能符合使用要求的优秀方案入选,更主要的是中标项目做出的投资估算更能控制或接近招标文件规定的投资范围,从而更好地控制造价。。
1.3 多方位比选设计方案:方案比选时采用多方位的评审模式 分别从设计构思、技术先进、价格合理等方面全面评选。在设计阶段,就有预算部门整体把控,与设计、材料、工程部门统一进行评审,最终形成汇总评分,从而选择方案最优,造价最合理的单位确认最终的设计方案。
2、招投标方式执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
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投标,是指由招标单位提供统一招标文件,投标单位以此为基础,根据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和有关要求、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及拟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按企业定额或参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现行消耗量定额以及造价管理机构发布的市场价格信息进行投标报价,招标单位择优选定中标人的过程。
2.1 在招标准备阶段,招标人编制或委托有资质的工程造价咨询单位(或招标代理机构)编制招标文件及依据招标图纸编制的工程量清单;
2.2 工程量清单编制完成后,作为招标文件的一部分,发给各投标单位。投标单位在接到招标文件后,可对工程量清单进行仔细的复核,如果出入,即可考虑各种因素进行工程报价,如果投标单位发现工程量清单中工程量与有关图纸的差异较大,可要求招标单位进行澄清,但投标单位不得擅自变动工程量;
2.3 投标报价完成后,投标单位在约定的时间内提交投标文件,并根据招标单位要求提供相关资质文件及物料样品;
2.4 评标委员会根据招标文件确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进行评定标。由于采用了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所有投标单位都在统一口径上,更为公平、公正、合理。
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招标,投标单位可以根据招标文件及有关计价办法,计算出投标报价,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投标策略和技巧,根据各种影响因素和工程具体情况灵活机动地调整报价,以便提出更有竞争力的报价,从而使工程造价成本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3、施工阶段造价控制方法
施工是实现建设项目的过程,造价的90%以上费用都耗用在施工阶段,因此,这一阶段的造价控制是整个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一环,因此要准确处理造价、工期和质量的辨证关系,把投入产出观念渗透到过程施工过程中,努力使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生产要素达到最优组合。
3.1 加强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核:施工组织设计是进行过程招标、签订承包合同、进行施工准备和指导施工的全局性技术经济文件。它是对施工活动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质量、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工具。施工组织设计包含的基本内容包括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各种资源需要量计划、技术及安全保证措施等。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严格控制施工工序及质量,减少返修,合理利用费用,降低成本,利益最大化。
3.2 实行工程造价的动态控制:建设工程施工周期一般比较长,因此会使实际消耗的材料、人工价格与投标时差异较大,这就要求造价控制人员及时收集积累有关造价调整的资料,准确预测各种动态因素(如价格、利率、汇率等),使造价动态管理贯穿于建设项目全过程。对于投资的控制,可以按工程进度编制资金使用计划,按照需要进行分析,并采取措施调整。
3.3 加强工程变更的管理: 在项目实施阶段,由于客观、主观原因,常发生局部设计变更、工程更改、材料变化、工艺方法改变等问题,引起工程预算价格的增减。因此,必须健全设计变更审批流程,合理的控制变更价款。工程变更的内容包括承包合同中约定的工程量、建设项目附属工程的增减、某些工程结构的规格、标准的变化、部分工程的标高、基线、位置、尺寸等的变更、某些工程的施工时间、工序的改变和市场主材价格的波动等。工程变更必然会使造价提高,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做施工处理、验收、核对和现场签证工作,提高管理效率,减少管理成本。
3.4 实行全方位合同管理:在签订施工承包合同时,应全面充分的考虑可能发生的分歧和费用索赔问题,以免结算时因合同条款不明确产生纠纷。同时,还要明确规定计费标准、文件和时期。全方位的合同管理必须从合同谈判、签约时起合同必须严格规范化,合同条款必须完备,双方权利、义务必须对等,语启表达严谨准确。
在现场管理中,不仅项目经理和概预算人员要熟悉合同,工程技术人员、设备材料管理人员、财务人员也必须熟悉合同,这样才能保证合同的全面履行,减少不必要的现场签证、设计变更和材料费用等现象,做好索赔与反索赔。
三、结语
工程造价管理的目标是指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利用科学管理方法和先进管理手段,合理地确定造价和有效地控制造价,以提高投资效益和建筑安装企业经营效果。其任务是加强工程造价的全过程动态管理,强化工程项目造价的约束机制,维护有关各方面的经济效益,规范价格行为,促进微观效益和宏观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