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项目管理论文

试析工程建设项目前期的投资控制-项目管理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11-06-15 08:06:25更新时间:2011-06-15 08:07:55 1

试析工程建设项目前期的投资控制

朱晓军
工程建设项目前期的主要工作包括,通过市场需求和供给分析,论证项目的可行性、优选建设方案及投资策略等事项。
按照我国有关部门的规定,前期工作包括项目规划咨询、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咨询等。在建设项目的整个寿命周期中,工程项目的前期工作,是基本建设工作的关键环节,尤其是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阶段,它不但决定了项目能否存在和继续发展,也基本预测了项目实施后的投资效果,同时还为工程项目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前期阶段的工作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完成、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基础性的关键作用。建设项目前期阶段的投资工作称之为投资决策,它是选择和决策投资方案的过程,也就是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比较及做出判断和决定的过程,项目投资决策是投资行动的前提和准则。
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的正确,意味着对项目建设做出科学的决断,优选出最佳投资方案,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只有这样,才能在实施投资方案的过程中,有效地控制和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并且常常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投资决策阶段对项目建设方案和投资效益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很多,特别是建设标准的确定、建设地点的选择、技术工艺的评选、生产设备的选用等,这些工作内容对各项技术经济的分析与判断,决定了工程投资的基础。
实践也证明,项目建设前期的决策阶段是降低投资、控制投资的关键时期,若投资决策错误,使不该建设的项目进行了投资建设,或项目建设地点的选择错误,势必带来不必要的资金投入或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甚至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据国外统计资料表明,项目前期工作对项目投资的影响程度为70﹪~90﹪。所以,要作到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就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前期工作上,在完成市场研究以后,就要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在满足生产的前提下,为实现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目标,进行多方案比选。通过方案优化,使工艺流程满足要求,设备选型更加合理,从而达到节省大量资金的目的。
多年来,我国对建设工程投资控制的重点主要放在建设的施工阶段,因此,经常出现投资超限的现象,有些项目甚至在建成后投资大幅超过计划,从而建设了许多效益低下的工程。这是因为,当预决算人员编制施工图预算和竣工决算时,建设方案和设计图纸都已经确定了,很难改变原投资方案。假如项目在经济上不合理,决策存在失误,预决算人员就无能为力了,也就是说,预决算人员只是秋后算账,只能被动的反应设计和施工,这显然达不到投资控制的效果。由于在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工作方面做的不够深入,对于项目的报批往往只是应付审查,工作还不够全面。或者是某些部门不重视该阶段的工作,或者是从事该工作的人员素质不高,思想观念落后等使得在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阶段不能准确的预见工程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如价格上涨、人工费提高、利息、换汇成本、移民问题等,造成了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与实际相差较大,一些工程的最终结算,竞超出投资估算的一倍甚至几倍,这种不正常的状况,使得不少项目搞得骑虎难下。这种现象在当今工程项目建设工作中屡见不鲜,主要原因是:
1、对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建筑行业的“三超”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主要是建设单位对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造成的,有些工程虽然做了可行性研究,但只是流于形式。在人们的头脑中,往往认为控制投资应该是施工阶段的工作,有些投资者甚至为了“降低工程造价”而放弃前期工作。
2、缺乏多方案的比选。一直以来,为了抢时间,业主往往要求设计单位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投资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这就使得设计单位往往急于求成,未经深思熟虑,只做粗浅的分析就出成果,以便于建设单位向上申报,以增加立项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拿出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自然缺乏应有的深度。而由于可行性研究工作时间较短,往往无真正的替代备选方案,研究工作仅作为惟一方案的“可行”而开展,或仅凭主观倾向性确定项目的技术路线,缺乏深入论证,衡量方案是否可行往往只凭少数几个静态指标,缺乏科学性,容易出现决策失误。一个项目若出现前期决策失误,则不管后期建设实施阶段投资控制管理如何努力,也无法弥补其损失。
3、投资控制的科学性不足。决策阶段的投资控制研究成果一般体现在项目可行性研究中。此阶段业主往往为使项目能上马,长官意志比较强烈,无视投资估算的严肃性、科学性、合理性,人为降低投资额;咨询、设计单位,容易受“长官意志”或本位主义影响,高估效益,低估投资。这些原因往往使可行性研究变成“可批性研究”,使这一工作失去原有的意义,难以达到对投资进行有效控制的目的。
4、决策人员的专业知识面不够宽广。项目的前期决策分析,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要求有关人员兼备技术、经济、管理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而现在的投资决策人员,要么缺少工程造价知识,要么缺少市场经济分析知识,要么缺少项目管理知识,加之团队协作意识较弱。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是很难做好工程项目的前期工作的。
针对上述存在的现象,作者认为同,要有效加强建设项目的前期投资控制,就应该做到:
1、重视前期工作,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投资估算是控制投资的源头,只有从源头着手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彻底转变“控制投资只是设计、施工阶段的事情”的观念,变被动控制为主动控制,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和经济评价工作,把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真正落实到实际中去,依据事实和数字说话,不能凭经验和感觉办事 在编制投资估算时,要正确引用经验数据、地方标准、行业法规等,提高投资估算的准确度。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专业人员提供的许多基础数据都较粗略,这就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应根据不同情况应用不同的方法确定合理的工程造价。同时,在平时的工作中,要经常深入现场,提高感性认识,注意收集积累资料,建立不同类型、不同标准、不同结构体系的技术经济数据库,以便在投资估算中提供有价值的估价依据。
2、加强法制建设,规范建设程序、提高科学性。把对项目前期工作的管理纳入法制的轨道,使之有法可依。避免投资者和业主在项目的报建、审批上,通过“捷径”获取土地规划及开发许可证。对决策环节的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人员,明确法律责任,定出考核标准,严格管理。只有依据法律、法规严格控制建设程序,转变投资者和业主观念,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时,在项目的前期阶段,要充分考虑影响投资的动态因素,要做好方案比选,打足投资,不留缺口,为项目的投资设立一个科学的、可行的控制目标。
3、加强人员素质的培养。项目的前期工作是一项集技术、经济、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技术性、经济性和实践
性。一项成功的可行性研究是财务、造价、工程技术、管理等各个部门协作的结果,可行性研究工作的质量和参与人员的素质有直接关系,只有参与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作的结果,可行性研究工作的质量优良的业务素质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才能深入领会可行性研究的目的,研究过程也就越深入、越接近实际,从而为投资控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工程项目前期阶段是影响工程项目投资的重要阶段,它对工程总投资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项目前期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后期资金的投入和控制,没有详细、深入的项目前期工作,不对项目作有效的可行性研究,就不可能做出符合实际的投资估算,控制工程造价就无从谈起。只有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建设项目的前期决策阶段,克服前期管理中客观性、公正性、科学性的不足,将可批性报告真正变成可行性报告,通过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结合我国现实情况,加强工程项目前期管理体制改革,与国际市场建设项目的前期决策阶段,与国际市场接轨,才能更好的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而保证工程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和获得最优的经济效益。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xiangmuguanlilw/13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