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已经成为很多大学生都会接受的一种教育,大学生活都是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的任务也比较繁重。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外,很多学校也开展了艺术教育,公共艺术教育培训以及各屡见不鲜。本文就围绕公共艺术教育来论述了对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思考,是一篇课程教育与研究投稿论文范文。
摘 要:建议召开高校校长艺术教育高峰论坛。在如今互联网条件下,以数据说话也应成为艺术教育研究的重要手段。应对高校艺术专业教师进行必要的公共艺术课程岗前培训。应划拨专款支持大学艺术教育,把在中小学12年当中“节省”下来的艺术教育资金用回来。要寻找给大学非艺术专业的教师补习艺术课的途径和方式,尽量使艺术教育经由全体教师贯彻落实到所有课程教学中。
关键词:课程教育与研究投稿,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培训,数据
一、命题的缘起与意义
大学公共艺术教育问题自1999年6月中共中央颁布《深化教育改革 推进素质教育》以来,即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此后,教育部分别于2002年5月、7月发布《全国高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又于2006年发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具体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进行布置,这一问题更成为有关专家、学者研究的热题。根据《中国知网》粗略统计,迄今为止发表在中文核心刊物上的有关文章近二百篇,研究者提出了许多富有价值的看法和观点。但是,上述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一是从大学所属性质层面看,研究者的视域更多的集中在理工科大学、重点大学和笼统的全国普通高校,对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施行公共艺术教育的特殊性未能给予足够的观照和深入的研讨。二是研究者已经揭示了遏制大学艺术教育发展的“瓶颈”之所在,指出了对应的策略,但策略不够大胆和具体,还有“瓶颈”因素值得揭示,应提出更具体的对策。三是艺术教育的特殊性质,尤其是当下大学生艺术素养背景下的艺术教育的特殊性未能充分分析与把握,“高峰体验”、“现场感”、“实践性”之外,施教者的深度文化素养与教学技能,受教者艺术接受的心理机制状态等问题未得到深入研究。四是作为一个“崭新的老问题”,大学公共艺术教育在心智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实践方式方法上还有待我们的深入探索。由上述可知,对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进行专题研究是必要而富有价值的工作。
二、一点思考及几个途径。
(一)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经过多年努力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由于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而且又是地方高校,其教育资金的欠缺、教师素质相对的欠理想,是影响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的“瓶颈”之所在,而部分管理人员和执教者对于艺术教育功能认识深度不足和不全面,更是“瓶颈”之“瓶颈”。因此,当务之急是通过高峰论坛等各种研讨形式,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就人才培养,尤其是创新性人才培养而言,艺术教育有着比政治思想教育、体育、英语,乃至于其它科学教育更为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公共艺术课在许多高校连选修课的地位都未给足——开不齐课程。究其原因还是有关管理人员的认识跟不上。召开高校校长艺术教育高峰论坛,在21世纪强调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下,并非一次奢侈的教育管理者的盛宴,而是行军途中聊以果腹挽救生命,迟来的一顿晚餐。校长高峰论坛之前应举办其他相关管理人员及教学一线人员的研讨会,探索并提供给学校最高决策者以充分的思考与数据。此前,我们谈艺术教育对培养创新思维的作用总是以某些事例的一般性描述为依据,或者以某些名人、领袖的断言为“教旨”,就科学研究而言,这种方法充其量只能算是差强人意,确难以振聋发聩,使人心服口服。在如今互联网高度发达与广泛应用的条件下,以数据说话也应成为艺术教育研究乃至人文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要获得足够重视,必须通过学校主要领导观念的转变,从而给予公共艺术教育正规的学科地位和规范性操作。
(二)艺术教育作为一种具有整体性的高层面的“全人”教育,有其独具的规律性和特殊性。当前,欠发达地区地方综合性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师资水平不容乐观,要使艺术教育的功能真正得到落实,必须加强师资培训,使艺术教育的课堂和校园艺术活动真正“艺术的”展开。艺术教育是人文教育,施教者首先必须富有人文情怀。广泛的人文知识(不仅限于艺术史论知识——艺术表现技法更只是形而下的东西)和丰富细腻的人文情感是艺术教育者必须永远修习的功课。而恰恰在这一点上,包括我们艺术专业教师在内的许多为人师者还有待用功提高。修养的提高必然带来观念的转变,对公共艺术教育的态度也会随观念的转变而端正,态度端正,功夫就容易练成并用到实处。因此,对高校艺术专业教师进行必要的公共艺术课程岗前培训,不可省略。
(三)中小学应试教育导致大学生源艺术素养远未达标。大学艺术教育任务繁重,既要“补课”又要“提高”,因此,建议划拨专款支持大学艺术教育,把在中小学12年当中“节省”下来的艺术教育资金用回来——这是一个在当前一时间无法改变中小学应试教育情境下的无奈之举,但确是必须的举措。并且还应全面系统地调动其它各有关资源(各种实地性的场景:展馆,剧场,文化村落、遗迹等)为大学艺术教育开“绿灯”、加“能量”。
(四)要逐渐创造条件,寻找给大学非艺术专业的教师补习艺术课的途径和方式,大力营造艺术教育的校园氛围,并尽量使艺术教育经由全体教师贯彻落实到所有课程教学中。艺术课堂教育偏重传授审美知识、方法与技能,艺术情怀的获得还有赖于课外的修炼。非艺术专业教师对学生潜移默化的艺术影响不可忽视。任何课堂教学都是一种艺术的活动,她不仅体现为一种教学技巧,也体现在具体的教学元素当中。马克思说,艺术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方法。因此,艺术无所不在,并且以一种至高的方式规范着我们人自身及对象世界。非艺术专业教师如能艺术地把握自己的专业及教学,才有可能到达事业与人生的胜境。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系内蒙古社科联主管,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主办,国家级教育期刊,面向国内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旬刊。本刊突出反映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和新经验,探索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新思路、新特点。以“科学、新颖、实用、交流”为办刊目标,系国际性、学术性、综合性的教育研究类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