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生物医学工程论文

临床护理实习生艾滋病认知现状、职业暴露与防护研究概况

发布时间:2021-03-28 11:38:48更新时间:2021-03-28 11:38:48 1

  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1],是一种危害大、病死率高,且目前尚无有效疫苗与治愈药物的慢性传染病[2],已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3 - 4]。原卫生部于 2005 年将大学生列为感染艾滋病的高风险人群[5]。护理学生是各个医疗机构艾滋病防治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力量之一,临床护理学生对于艾滋病知识的认知水平可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该地有关部门对艾滋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深度与广度,对艾滋病防治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临床护理实习生艾滋病认知现状、职业暴露与防护研究概况

  1 护理实习生对艾滋病知晓情况

  医学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他们接受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同时作为健康教育者的角色宣传如何预防艾滋病[6],医学生们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情况将一定程度上影响医疗机构有关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效果。黄国爱等[7]对手术室实习护理学生进行调查,艾滋病知晓情况见表 1。

  手术室护理实习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率为 80. 7% ~ 99. 5%[8],对艾滋病防护知识的知晓率为 70. 2% ~ 84. 1% 。郑连雪等[9]选取在艾滋病研究中心实习的护理实习生对其艾滋病基础知识调查的知晓率为 15. 1% ~ 100% 。神经内科的实习护士艾滋病等血源性传染病防护知识知晓率为 79. 22%[10],低于杨晓艳等[11]报道的 91. 66% 。急诊科实习护生血源性传染病防护相关知识知晓率为 67. 13% ; 暴露后在什么时间内预防性用药效果最好的知晓率为 37. 03% ; 面对血源性传染病该如何正确、合理使用护目镜和穿隔离衣的学生回答正确率为 50. 92%[12]。

  临床护理实习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以及对艾滋病等血源性传染性疾病相关防护知识的了解程度主要受到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年龄大小、学历高低、是否喜欢护理专业、家中亲戚朋友有无从事临床护理专业、曾经是否接受过有关艾滋病以及血源性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和曾经在临床实习过程中是否发生过职业暴露等。

  2 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情况

  医务人员日常接待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逐渐增加,其自身暴露于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机会也相应增加,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时常受到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威胁,成为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主要人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1 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医疗操作过程中发生职业暴露的医护人员有 700 多人。医疗护理事业快速发展及对护理学生的管理、职业暴露和防护日渐得到广大研究者的重视[13]。护理学生作为护理专业的后备军,是预防控制艾滋病的重点人群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传播者,也是艾滋病的高暴露人群[14]。

  2 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情况医务人员日常接待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逐渐增加,其自身暴露于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机会也相应增加,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时常受到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威胁,成为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主要人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1 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医疗操作过程中发生职业暴露的医护人员有 700 多人。医疗护理事业快速发展及对护理学生的管理、职业暴露和防护日渐得到广大研究者的重视[13]。护理学生作为护理专业的后备军,是预防控制艾滋病的重点人群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传播者,也是艾滋病的高暴露人群[14]。

  2. 1 锐器伤职业暴露情况 各种针具等锐器导致的锐器伤是各个医疗机构临床医护人员感染血源性疾病最主要也是最为重要的职业因素[19]。锐器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损伤[20 - 22],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需要在工作中对患者进行抽血、输液或为其它医学目的留置各种针具等,会接触到患者的血液,是经血液传播传染性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郑玉莲等[10]发现神经内科护理实习生针刺伤发生率为 21. 83% ,低于孙海秋等[23]的报道( 65% ) 。肖珊与易清萍[24 - 25]的调查显示护理学生针刺伤发生率为 63. 4% ~ 87. 3% ,高于 澳 大 利 亚 ( 13. 9% ) 和 意 大 利 ( 18. 0% ) 的 发 生率[26]。护理学生发生职业暴露频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护理实习生对血源性职业暴露的认知不足,对血源性等疾病的相关防护意识不到位[27]。

  2. 2 艾滋病职业防护知识的影响因素 不同年龄及文化程度的护理学生对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的职业防护知识水平不同[34]。有亲属从事护理专业、喜欢护理专业、接受过艾滋病相关培训的护理学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高于无亲属从事护理专业者[35]、不喜欢护理专业者[36]、未接受过相关培训者[37]。临床护理实习生实习时间的长短和文化程度的高低都会对其职业防护知识形成重要影响[34]。护理学生在医院实习时间越长,其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职业防护能力越高[21,38]。

  3 讨 论

  3. 1 影响护理实习生艾滋病知晓率的影响因素 护理学生年龄越大、学历越高,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越高[34]。年龄大小、文化程度高低、家中有无亲戚朋友从事护理专业、是否喜欢护理职业、在学校是否接受过艾滋病等传染病的相关培训和在临床护理实习过程中是否发生过职业暴露等都影响临床护理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应开展针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健康宣教培训。中专生一般以年龄较小的护理学生为主,其在校接受理论知识学习时间较短,本科生及以上的护理学生年龄偏大,其在校接受有关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的理论知识的时间更长,接受传染病教育更加全面深 刻,其将理论知识进行合理运用的能力更强。年龄越大,往往其学历相对较高,心理越趋于成熟,接受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相关知识越多,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越高。

  3. 2 影响护理实习生职业防护知识水平的影响因素大部分护理学生由对血源性等传染性疾病防护知识的不足,在实习过程中不熟悉操作流程或不按照正规要求进行操作往往容易受到各种意外伤害。不同年龄、学历的护理学生的艾滋病职业防护知识水平存在差异[34]。年龄、文化程度的不同、在学校是否接受过系统的传染病职业防护知识培训、实习前是否接受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等职业防护知识培训是影响其艾滋病等血源性传染病防护知识知晓程度与发生职业暴露的重要因素。护理学生职业防护知识为本科高于大专、大专高于中专,学历越高的护理学生对艾滋病等血源性传染性疾病该如何进行防护的知晓程度往往也越好[21],文化程度较高的护理学生其在校进行系统学习有关传染性疾病的理论知识较全面,会更深层次地接触到艾滋病等血源性传染性疾病的相关防护知识。

  3. 3 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宣传教育 护理学生血源性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医院和学校应加强护理学生血源性传染病职业防护教育,在护理学生的不同阶段增设与其所学内容相互衔接的职业防护课程,将职业暴露和职业防护知识纳入各个医学院校的基础课程,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和培训将有助于护理学生了解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知识,遇到传染性疾病时如何采取防护措施,自觉树立职业防护意识,在临床中得到职业暴露和职业防护系统化教育,以减少职业暴露机会。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 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 2018 版) [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8,24( 12) : 1266 - 1282.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性病控制中心 . 2017 年 12 月全国艾滋病性病疫情[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8,24( 2) : 111.

  [3] 刘罗,王琳革,陈嘉全,等. 济宁在校大学生艾滋病认知、防范意识及影响因素调查[J]. 中国热带医学,2016,16( 11) : 1089 -1092.

  [4] 陈东,刘剑,刘德海 . 我国艾滋病疫情发展趋势预测和防控措施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3,29( 1) : 3 - 7.

  [5] 栗蕴 . 云南省某医学院毕业实习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及行为研究[D]. 重庆: 第三军医大学,2011.

  《临床护理实习生艾滋病认知现状、职业暴露与防护研究概况》来源:《医学动物防制》,作者:徐晓燕1 ,龚黎琳1 ,潘玉芳1 ,叶斐斐1 ,肖雅1 ,付小凤2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shengwuyixuegongchenglw/72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