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些年来中药研究工作的开展愈加顺利,利用中医中药治疗疾病的重要性逐渐为人所知,中药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中,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且安全性高.本文主要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中医机制、中药治疗的效果及进展等情况进行阐述;详情见下文;
【关键词】 中药;溃疡性结肠炎;治疗进展
1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中医机制
中医理论认为人作为有机整体,即使是局部发病,则全身经络、气血运行等也均受到影响,故而中医理论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疾病,虽病情炎症主要累及结肠粘膜层或是粘膜下层,但是其发病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有肝脏、肾脏、脾脏等重要的器官有着密切的关系,饮食结构、过度劳累、过度安逸、心理因素也是导致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主要因素;中医理论认为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初期,以实证为主,内火旺盛,体内湿气过重,随着病情的发展容易累及肾脏和脾脏,进而堵塞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2],从而导致 全 身 病 症,机 体 遭 湿 邪 入侵,导致病情病情反复,病程迁延.
2 溃疡性结肠炎疾病的中药治疗
随着临床关于溃疡性结肠炎疾病中药治疗的研究增多,中药治疗的优势的逐渐凸显,中药治疗重在调理,起效较慢,但是性平不刺激,治疗安全性较高,不易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而且重治根本,相较于西药治疗的效果更加彻底,能够有效预防疾病的复发.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疾病的中药材和中药处方均较多,常见的中药有苏木、丹参、铁苋菜、石榴皮、大黄、三七、黄芪等药物,均能够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发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苏木为豆科植物,主要的压力作用为活血化瘀, 但仍兼具抗炎抗病毒作用,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体内炎症因子的含量[3],减轻的炎症反应程度,还能够有效保护肠粘膜组织细胞不受侵蚀,促进受损肠粘膜的修复,促进患者正常肠功能的恢复;丹参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材,能够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治疗,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疾病中,丹参能够有效减低血液粘稠度,能够有减弱血小板凝集作用,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从而促进患者溃疡部位的愈合[4],减轻患者的疼痛不适感,缓解 患 者 的 临 床 症状,而且丹参还能够有效增强结肠组织抗氧化的能力,减少体内多余的自由基,减少结肠组织细胞的凋亡;大黄同样是临床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的药物之一,其提取物多且均具有不同的疗效,研究实验数据证实,大黄中多糖类物质能够有效降低炎性因子的含量,同时增强抗炎性因子的活性,能够有效减轻炎症反应程度,此外大黄多糖还能够有效抑制结肠细胞凋亡途径,保护肠粘膜细胞[5].分析几种不同药材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疾病的机制不难发现,虽然不同的药材作用机制不同,但是基本是均是从两个方面发挥治疗效果,一是能够减少结肠细胞的凋亡,起到保护结肠细胞的作用,促进溃疡处的愈合;二是能够降低体内炎症因子的含量,增强抗炎症因子的活性,可以有效的减轻患者体内炎症反应.
3 关于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疾病的展望
从目前临床发展形势看,不仅关于中药的研究和应用逐渐增多,而且患者对于中药治疗的心理接受度也逐渐增强,利用中医中药治疗疾病必然是临床工作的趋势,再来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疾病无明显有效进展,至今未有效果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而大量的临床研究结果证实,中药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由此可见,日后关于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疾病的研究和应用必然会更多,而如何制定更叫安全有效、效果彻底的中药方案是目前临床工作的重难点问题.
小结
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疾病的常规手段为药物治疗,但是治疗效果均不理想,分析其主要的原因在于关于溃疡性结肠炎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西医理论无法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而在中医理论中溃疡性结肠炎疾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明确,也存在较多的治疗药物和处方,随着临床研究的增多, 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疾病的机制也逐渐明了,中药治疗存在明显的优势,无论是通过口服或是灌肠给药等方式均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适用于各个年龄阶段或是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而且中药治疗经济性强,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总而言之,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是中医中药治疗仍然存在问题有待解决,其诊断标准和治疗愈合标准的界限较为模糊,无法有效的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效果等[6];针对这一情况,与西医结合治疗诊断效果可能更佳.
参 考 文 献
[1] 陈曦,田耀州,夏军权等.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研究进展[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3):293-296.
[2] 付学源,王真权.近5年来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医药,2012,32(1):85-90.
《中药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研究进展》来源:《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作者:田 军。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shengwuyixuegongchenglw/69341.html
下一篇:轮状病毒感染对肠道菌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