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阐述了丽江市永胜县血吸虫病及其中间宿主钉螺分布状沉和特点充分发挥林业血防工程抑螺防病林建设项目,改变钉螺生长及发育条件和影响钉螺生存繁殖及生理生化实现抑螺的特殊作用,在疫区重点区域加大营造林规模,积极将抑螺防病林建设与卫生、农业、水利等其它血防项目有机结合、切实提升抑螺防病袜建设成效,是共同推造血吸虫病防控进程,建立以林为主的复合生态系统,实现减少钉螺学生、改善生态、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血吸虫病钉螺林业血防工程抑螺防病林
1实施林业血防工程的组织管理和保障措施
1.1政策保障
按照《国务院进一步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及全国血防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与要求,以云南省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重点项目规划》、《云南省永胜县综合治理防治血吸虫病行动方案》、《血吸虫病综合治理2009-2015年重点项目规划纲要》为依据,编制了《云南省永胜县抑螺防病林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永胜县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林业血防项目实施计划和方案》,在项目实施上做到了依法依规、有据可查。
1.2组织管理保障
为确保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成立以县林业局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局属各股室和疫区林业办负责人为成员的林业血防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在局营林工作站,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1.3技术和科技保障
1.3.1切实抓好各级技术培训,把林业血防建设与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有机结合起来,认真执行了相关的技术规程、规定、标准,为项目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1.3.2从规划布局、地块落实到整地、栽植、抚育等一系列工序,实行技术承包责任制,充分发挥林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工程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
1.3.3由县林业局种苗站负责种苗供给,保证种苗数量、质量,确保林业血防建设用苗.
1.4质量保障
1.4.1严格执行山丘型抑螺防病林技术规程、规定和标准,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严把技术关。
1.4.2严格执行“造林质量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造林质量管理办法”、"群众举报制”等,加强相关责任人员的管理。
2林业血防工程实施经验
2.1主要做法及经验
2.1.1领导重视,责佳明确,措施得力一项工作的成败,领导重视是关键。为确保抑螺防病林项目的顺利建设,始终将抑嫖防病林项目放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注重规划设计和造林地块的调查,安排精兵强将负责落实。同时紧密结合行改问责办法,项目建设严格实行专人负责制,从局机关抽调技术骨干组成工作组,并将目标任务量化到个人,层层抓落实,一抓到底,为项目建设任务的圆满完成打下了坚实基础。
2.1.2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设计。
以突出工程建设质量效益优先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工作方针,坚持"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规划原则,结合永胜县实际,认真编制抑螺防病林建设作业设计。在作业设计、地块落实上,本若尊重农民意愿、抑螺防病和适地适树三大原则,严格按照造林规程进行科学合理规划,确保了项目设计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1.3项目实施做到早计划、早安赫、早蓄实,一是在建设任务下达前,未雨稠缪,提前做好了种苗和造林物资准备,为造林用苗和实施上山造林提供了保障,二是计划下达后,及时将任务分解到乡(镇)、村、组,落实到山头地块,保证了各项工作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三是提前抓宣传动员,让项目区群众充分认识了解林业血防工作,提高了群众参与积极性,为造林用工提供了劳务支持。
2.1.4切实加强盛督指寻,积抓质量管理。
项目施工作业期间,技术人员长期深入实地进行监督指导,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严把造林质量关,为项目建设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1.5空持把疫区作为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的主战场,全面现固扩大林业血防建设威数
在疫区乡(镇顺斜安排实施天保工程、生态产业,大力发动四旁义务植树和沼气池建设,切实改善生态环境。同时,有效扩大了按区的抑螺防病林面积和沼气池数量,进一步提高了吸血虫病防治效果。
2.2林业血防工程实施效果分析
2.2.1对钉螺的影响
按照因害设防、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科技兴林抑螺的原则及要求,通过在全县七个疫区乡镇开展抑螺防病林建设,对钉螺主要产生了以下影响:
①营造区域林木个体耗水增强,土壤湿度降低,原有环境明显改变,光谱组成与光照强度及其变化规律、温度和水分及其动态都发生不利于钉螺學生的变化;
②林下植物组成的改变影响了钉螺食物的营养结构,间作和翻耕土地也不利于钉螺的繁殖。钉螺事生环境的根本改变,化感抑甥功能得到全面发挥,经济效益日益明显,疫区群众对营造抑螺防病林的重要性认识提高,目前,部分抑螺防病林造林地块已成林郁闭,已有一定经济效益,基本实现了抑螺、防病、增收的防治目标。
2.2.2螺情变化
随着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的持续有效摧进,全县钉螺分布面积从2007年疫情控制标准的590.3681万m压缩至2014年的305.0179万m,有螺面积下降率为51.7".,2007-2010年营造的抑螺防病林地块未查出钉蝶。
2.2.3综合設盈总转2.2.3.1生态效益
项目建设后全县新增森林面积3.3万亩,按每公顷林地蓄水300立方米计,年增加水66万立方米,效益值达6.6万元(按农田取水费0.
04元/m3和水剂设施投资费0.06元/m3计),水凛涵养功能效益明显;项目地块位于疫区溪流两侧和村庄面山的荒山荒地和农地.
对有效减少地表径流,降低河水中的含沙量、减少水土流失、调节气候、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作用明显。
2.2.3.2社会效益
一是通过对血吸虫病防治基础知识的宣传,让接区群众进一步认识到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项目的实施有效改造了按区范围内钉螺學生环境,大幅度减轻疫情,压缩未控区范围,减轻血吸虫病的危害,使当地居民、牲畜感染血吸虫病的机会减少,三是项目建设后,解除了流行区人民群众受血吸虫病感染威胁的痛苦,极大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劳动生产力,同时改善了疫区的生态环境,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旭东,漆息华,黄玲玲,费世民,萍俊明,王昭艳.山丘区土堪环境因于对钉螺(Oncome lania Snail)分布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7年06期。
[2]邓大清,于楚平,刘浩,润庭湖区扬树发展对兼探计[J].湖南林业科技.1997年01期.
[3]彭镇华,中国林业血防生态工程建设[J].湿地科学与管理.2006年04 期.
《论永胜县林业血防工程建设中的经验》来源:《生物技术世界》,作者:和丽红。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shengwuyixuegongchenglw/69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