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WriterMagazine),主办:吉林省作家协会,周期:半月,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语种:中文,开本:16开,国际刊号ISSN1006-4044国内刊号CN22-1028/I,邮发代号:12-1,历史沿革:现用刊名-作家曾用刊名-长春,创刊时间:1956。《作家》是中国唯一的彩版文学杂志,已被评为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北京大学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览》连续四次将《作家》列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摘 要】国内学界对海明威的著名短篇小说《雨中的猫》一直进行着深入研究。本文主要从女性意识觉醒和身份探究、象征意义和隐性主题等方面对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同时,指出研究存在的问题,以期对后续研究有所借鉴。
【关键词】《雨中的猫》,海明威,国内研究现状
《雨中的猫》一直是国内学界研究的热点。各位学者从诸多方面对小说进行了深度挖掘,所发表的论文数量可观,内容庞杂,但未能得到及时归纳和总结。本文以CNKI与维普数据库为基础,从女性意识觉醒和身份探究、象征意义和隐性主题等方面对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同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重复,模式化等现象,以期对后续研究有所借鉴。
一、主流研究归纳
1.女性意识觉醒与身份探究
从“女性”这个切入口研究《雨中的猫》无疑是最普遍的。研究者们各自从女性的生存状态,女性在男权社会的抗争,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
《<雨中的猫>中女性意识的觉醒》认为小说中细致地描绘了美国太太自我意识逐渐觉醒过程,表现了她对男权社会的抗争。[1] 《出走又返家的猫――论海明威的短篇小说<雨中的猫>》认为作者向读者们展示当时社会条件下女性意识的挣扎和觉醒以及对女性实现自身价值的积极肯定态度。[2] 《从<雨中的猫>看女性的生存状态》指出,“雨里的猫”不仅是这位美国太太所面临的人生境遇,而且是海明威初期作品中女性们的一个共同生活状态。[3] 《对女性身份的探求――<雨中的猫>猫义新解》认为,《雨中的猫》一方面讲述了美国妻子看见猫、寻找猫、渴望猫、得到猫的过程,另一方面讲述了妻子肉体与心灵的互动过程。[4] 《风雨飘摇的新女性――<雨中的猫>:女性意识的觉醒》认为女主人公进行了一场失败的抗争。[5]
在研究方法上,学者们展现出创新的一面。《从<雨中的猫>看海明威的生态女性意识》运用生态批评方法,认为海明威是一位有着生态女性意识的作家。[6] 《从镜像关系中引发的女性意识觉醒――评海明威的<雨中的猫>》则运用了拉康著名的“镜像理论”。研究者试图论证小说中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的觉醒是通过她所建立的两个镜像关系(猫和妻子、旅店老板和丈夫来)实现的。[7]
2.象征意义和隐性主题
《雨中的猫》英文原版仅千余字。在有限的篇幅中,研究者们以冰山理论为指引,从各个细微处进行深度挖掘。
《“猫”到底为何物?――<雨中的猫>中“猫”的意象解读》认为猫代表了五个意向,即小孩”意象、“弱势女性――美国夫人本人”意象、“性”意象、“魔力”意象、“迷惘青年”意象。《<雨中的猫>:死亡的幽灵――析海明威作品中的神话原型和故事主题》运用神话原型理论指出,死亡才是故事的主题。《被省略的到底是什么――再谈海明威的短篇小说<雨中的猫>》认为,从故事的表层来看,作者写的是一个“雨中的猫”的故事,其实,作者刻画的是一个“欲望中的女人”的形象。《冰山之下的期待――海明威<雨中的猫>再解读》指出,对于女主人公命运的安排是一个典型的海明威式的零度结局,作者让读者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考察未来的故事。《解读<雨中的猫>的“八分之七”》认为,海明威以凝练的语言、简洁的情节,给读者创造一种意境。《精神家园的寻求――基于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分析<雨中的猫>所隐藏的主题》认为,美国太太的处境是现代人渴望和寻求精神家园的一个影子。
二、其他研究
除上述两类主流研究外,还有对于译法这一领域的讨论。主要论文有《“译者的隐身”到“译者的彰显”――从海明威<雨中的猫>的翻译看归化异化策略的选择》、《从<雨中的猫>的翻译看译者的角色――基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分析》、《独特文风,译文再现――<雨中的猫>两个中译本译风比较》、《海明威<雨中的猫>曹庸译本的语用与认知评析》等。国内研究者对于《雨中的猫》的研究是多角度的,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重复研究现象普遍和刻舟求剑式的研究
纵观国内相关研究论文,普遍存在过量的相互借鉴。研究也集中于某一个领域,创新不多。
而由于研究进程的僵化,研究者们往往会陷入模式化的陷阱,某些先入为主的观念严重影响了研究的向外展开。例如,研究者们几乎全部认为文中的妻子是一个受心理和生理压迫的弱者,丈夫是一个男权的象征。在《解读<雨中的猫>的女性主体意识》一文中,研究者甚至宣称,“海明威笔下的美国妻子温柔贤惠、小鸟依人,可是丈夫对她的态度却是大男子主义观念支配下的冷漠。”事实上,这些结论在文中是找不出确切证据的。
研究者们纠缠于丈夫所谓的冷漠,由此得出一连串不利于丈夫而对妻子满是怜悯的结论。这看似充满了人性的关怀,实则恰恰漠视了人性的真实表现以至于以偏概全。现实生活中,人的情绪是处于波动状态的,一个热情体贴的丈夫此刻或许心情低落;一个沉着冷静的妻子可能由于生理原因而此刻躁动不安。研究者们对于人物形象的预设大大削弱了研究结果的多样性。
四、研究的突破口
当前,研究处于瓶颈阶段。比较文学中有创造性误读,这一理念适用于《雨中的猫》的研究。雨中的猫虽然弱小,但它自由;丈夫支持妻子的行动,但仅限于口头上;妻子提出了一个不具有法理依据的要求,妄图对自由的猫宣誓主权,并采取了行动;妻子对丈夫的不作为不满,对旅店老板的配合很满意;女仆听命于老板,但是对妻子的行动并不支持;丈夫要求妻子克制并命令她转移自己的关注点;老板拿出解决方案,女仆执行。经过这一梳理,再结合当时一战后的国际背景,这个故事似乎寓意国际关系格局,文中的猫也似乎可以和弱小的殖民地对应起来,四个人物之间的对话和行动也可以理解为大国间的争吵和博弈。
结 语
对于《雨中的猫》的有效研究,目前处于停滞阶段,这归咎于多数研究者思维僵化、相互抄袭。创造性误读是一条可行的出路,但目前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某个研究个体是否愿意冒学术风险进行艰苦探索,最终形成成熟的结论尚不得而知。如果没有大的改观,这一困境将会持续。
【参考文献】
[1]程颖.《雨中的猫》中女性意识的觉醒[J].高等函数学报,2010(4).
[2]谈清妍.出走又返家的猫――论海明威的短篇小说《雨中的猫》[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4).
[3]胡静芳.从《雨中的猫》看女性的生存状态[M].文教资料,2010(10).
[4]胡艳秋,邹理.对女性身份的探求――《雨中的猫》猫义新解[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1(12).
[5]曹巧欣.风雨飘摇的新女性――《雨中的猫》:女性意识的觉醒[J].伊利师范学院学报,2008(9).
[6]黄东娇,李存晰.从《雨中的猫》看海明威的生态女性意识[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