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社会科学》(ShandongSocialSciences),主办: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周期:月刊,出版地:山东省济南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国际刊号ISSN1003-4145国内刊号CN37-1053/C,邮发代号:24-135,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山东社会科学,创刊时间:1987。
[摘 要]《续修淮安市志》工业卷的编纂是一件很复杂的工作,笔者在编纂的几年中遇到了不少问题,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在具体的编纂中要突出当地工业发展的时代性、地方性和行业特点;要十分重视资料搜集的重要作用,千方百计的搜集资料;具体记述中坚持宏观微观相结合,详略得当和点面结合;当然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商榷。
[关键词]续修淮安市志,工业发展,资料搜集,经验交流
目前《续修淮安市志》工业卷已经进入总纂阶段,可以说是基本完成。笔者回首编修工业卷这几年,感概良多:从当年刚接触修志时的门外汉到现在有一定编修经验的修志者,从刚接手时的无从下手到一个接一个地解决问题直至基本完成,可谓遇到的问题不少,收获也颇多。下面就对这几年《续修淮安市志》工业卷的实践作一个回顾,和专家、同仁交流。
一、突出工业发展的时代性、地方性和行业特点
在编纂工作的实践中,笔者深刻感到,续志工作中工业篇的编纂,必须突出本地区的时代特色和地方特点,正确反映各个历史阶段工业发展的全貌。因为全国各个地区,由于其分布的区域不同,历史条件、自然条件也不尽相同,工业发展必然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有其独特的地方特点。因此,一个地区的工业,如果不具备独特的地方特点,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也就丧失了优势,必然失去收集和撰写的价值。对于行业特点,更是不能忽视,各行各业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要从行业的共性中抓住那些主要的、典型的特点加以重点记述,避免各行业面貌的雷同。《续修淮安市志》的起止时间是1978年到2008年,正好是淮安市工业迅速腾飞和经历大变革的阶段,工业占全市GDP的比重由1978年的22.2%提高到2008年的49.5.%,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结构比例由1978年的70:30调整为2008年的34.7:65.3,从20世纪80年代的酿酒、机械、纺织、烟草为重点的格局发展为以电子信息、特钢、盐化工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和冶金、烟草、机械、纺织四大传统支柱产业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变化可谓巨大,可记述的也是非常丰富。笔者在编纂过程中,侧重以反映生产关系变革及生产力发展水平为主线,在反映31年来工业发展的基本脉络的基础上花重点笔墨记述各行业在各时期和阶段发生的大事,如迅速发展、遭遇瓶颈、改制重组、新时期的发展等。另一方面,重点记述优势行业,无论篇目设置还是记述字数,都占到相当比例。一地工业的优势行业记述的充实得体,这个地区工业的地方特点也就随之显现出来了。《续修淮安市志》工业卷就主要以上述的新格局的七大工业门类为主,兼顾其他一些门类。
二、想方设法地全口径搜集资料
资料是修好一部志书的前提和基础,《地方志工作条例》第六条明确规定:“编纂地方志应当做到存真求实,确保质量,全面、客观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续修淮安市志》的断限是淮安市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同时也是工业企业增长最明显、最活跃的时期。工业篇的记述应该是浓墨重彩的。但是,由于在此次修志断限内,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全民或集体的经济成分向多元化发展,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合资企业、个体企业等并存,给工业篇的资料搜集带来很大难度。比如,在笔者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工业主管部门和国企提供资料是比较积极的,但一些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和个体企业就以商业机密不对外公开等理由拒绝提供资料。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行政职能逐渐收缩,政府的一些行政管理部门,有的合并,有的撤销,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弱化,这也给资料的搜集带来很大困难。比如淮安市在20世纪90年代初各个工业门类还各自有工业管理局;然后各工业管理局逐渐撤销,成立各门类的资产管理公司;再到后来,各资产管理公司职能逐渐弱化和转移,到2005年成立经贸委作为工业主管部门。由于管理部门的撤销和变更,使得这31年来各工业行业的资料散失非常严重,如淮安市的经贸委(现已改为经信委)基本提供不出2005年之前各工业门类的历史资料,一些当时还存在的资产管理公司也有最基本的留守人员,根本提供不出资料。因此,解决资料的搜集和以后的编纂同等重要,没有详实、完善的资料,谈后面的编纂就相当于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有关资料搜集问题,笔者采取的是不局限一点,多方位出击,全口径搜集的方式。对于2005年后的有关工业综述资料主要由经贸委提供,2005年之前的资料则结合第一轮《淮阴市志》(断限时间到1987年)和历年的《淮安年鉴》来搜集;同时注意搜集过去出版发行的反映淮安全貌的书籍,里面也有不少的工业内容,如笔者就搜集到《淮阴五十年史》《淮阴改革开放二十年》《淮安改革开放三十年史》和《中共淮阴党史资料选辑》等十数种资料,这对资料的完善是非常有作用的,当然对于这些资料不能全盘照搬,必须要结合别的资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于一些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和个体企业不愿意提供资料的,笔者多次请经贸委的同志同行,以《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市政府发的修志文件晓之以理,对其说明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性,明确志书不会记述和泄露他们的商业机密,打消他们的顾虑,最终这些企业都提供了相关资料;资料的搜集还离不开统计局和档案局,很多的历史资料、数据和档案都是从这两家单位获得的,这对以后工业卷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总之,资料的搜集是续修志书的必要前提,必须花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不断充实和完善资料。
三、记述中坚持宏观微观相结合,详略得当
任何文章都是通过一定的形式来表现的,形式由内容决定,内容依附于一定的形式。地方志的编纂也不例外。因此,工业篇的编纂必须选用适合于本地区和本行业特点的写法来记述,这样才能科学、全面、清晰地反映一地的行业全貌。笔者在编纂时就坚持宏观微观相结合,要详略得当。以《续修淮安市志》工业卷为例,通过在“工业经济综述”章中记述经济规模、工业结构、速度与效益、工业投资、改制重组、技术进步、名优产品等情况,宏观地反映淮安市工业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全市工业以及工业企业就有了一个总体的概貌的反映。然后通过各行业章来分类记述各个工业行业的横向发展,工业各行业的科技水平、生产能力以及整体布局就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交代。这样的设置记述,既可把握宏观面貌,又可从微观上看到工业各行业的发展变化情况,还可以从另一个侧面解决各行业由于资料不足所带来的记述不清问题。在各行业的具体记述中,笔者坚持详略得当的写法,在31年的发展过程中,各工业行业的发展阶段各不相同,切不可写成记述每一年情况的流水账。笔者采用的是“有事则详,无事则略,分阶段记述”的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各工业行业在31年的发展细分成若干阶段,每个阶段重点记述其发生的大事,并结合相关的数据和实例来说明。如纺织工业章就分为1978年到80年代末的高速发展阶段,80年代末到1993年的困难阶段,1994年到21世纪初的改制重组阶段,21世纪初到2008年焕发新生阶段,每个阶段结合数据和实例详述其发展特点,一些不具有特点的年份和事件可以略写或者不写,这样的记述给人以一种一目了然的清晰感觉,通读后也不会有重复、枯燥的感觉。 四、其他一些问题的处理
在具体的编纂过程中,笔者还遇到和注意到其他一些问题,对其的处理各有不同,有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的可能还待商榷,现通列于下,仅供参考。
(一)对于工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采取实事求是的记述方法。由工业管理部门和企业提供的资料中对工业行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往往都采用回避或者一笔带过的写法,这殊为不当。众所周知,志书有着存史、资政、教化、服务的功能,对实际发生的困难和挫折不记或者一笔带过,这存的历史已经不是全面而真实的历史,也就不能真正的起到后面的三个作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淮安的工业取得长足的进步,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盲目投资、无序竞争、企业破产、职工下岗等情况。因此,续志工业卷一方面要记述各类工业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也要客观记载工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挫折、失误。如在20世纪90年代,淮安市的大部分工业行业都遇到了严重的困难,企业亏损、倒闭的不在少数,有的工业行业从这次困难时期起就一蹶不振。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且是整个工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阶段。在具体记述中,笔者对这一阶段用了不少笔墨,详述遇到困难和挫折的原因,以数据和实例来说明亏损和倒闭的情况。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挫折和困难不可怕,从中吸取教训,才能取得在以后更大的进步。这也是实事求是记述这些困难的目的所在。
(二)图表的使用情况。图表是表达事物的一种重要形式,比起文字叙述更加直观和一目了然,恰当运用图表,是编好工业志的重要手段。笔者在具体的编纂过程中,可用图表反映的事情一律用图表,如工业产值、销售、固定资产投资,利税、增长率等都用图表来表达,然后在文字叙述中,结合图表叙述增长或下降,以及原因等。
(三)点面结合问题。在记述工业各行业章时,先叙述各工业门类的历史与现状,上限、转折点、下限等时点的工业产品、产量、产值、销售、利税等作全面、综合的介绍,对不同历史阶段工业生产兴衰起伏的过程和原因作客观的集中记述,然后列重点企业一节,选取各行业中典型企业、龙头企业记述其规模、名牌产品、技改、利税以及对此行业的影响力等,以体现志书记述的广度和深度。
(四)供电一节的放置问题。电力工业是淮安市的重点工业门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淮安市发的电不但供给整个市,还有部分供给附近的市县,所以电力工业在《续修淮安市志》工业卷中单列一章。按照第一轮《淮阴市志》和其他一些地方续志的设置,供电一节是放在电力工业下的,但按照现在实际的情况,供电和供水、供气等一样,很明显属于市政服务类而不是工业类。但按照传统和其他一些原因,《续修淮安市志》中供电一节还是暂时放在电力工业下,待总纂时再研究决定。
以上所述,仅是笔者编纂《续修淮安市志》工业篇的一些体会和粗浅认识,仅供参考,意在抛砖引玉,不当之处敬请专家和同仁教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