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社会学论文

社科类论文发表基于理论的微博实名制推行受阻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5-02-01 10:46:17更新时间:2015-02-01 10:47:09 1

  社科类论文发表期刊推荐《百科知识》杂志《百科知识》杂志社与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同期创建于1979年,是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主办的国内惟一文理合编的国家级科普刊物;是国内公认的具有权威性的老牌科普杂志之一。主要介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化教育等学科的最新进展和成果,重大社会问题和热点话题的背景知识,以及人们为提高文化素养所需的基本知识。《百科知识》杂志的特色是门类广泛、文理合编、权威准确、通俗易懂。
  【摘要】 微博实名制作为一项制度安排,由于缺乏配套措施和指导性的规范在推行过程中受到很大的阻碍,实名有名无实。在此情况下,本文从理论角度入手,通过比较微博实名制与匿名制、现有微博辟谣系统等方法论证微博实名制的合理性,发现微博实名制是一个从本质出发的长效机制,能有效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同时分别从名人明星、组织机构和普通百姓三方面受众入手,研究微博实名制对他们的影响力。最后在以上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2条针对性的意见,以期对微博实名制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关键词】 微博实名制,匿名制,合理性论证,受众影响

  一、引言

  微博实名制是指微博用户在注册时必须使用真实身份信息,未进行实名认证的微博老用户,将不能发言、转发,只能浏览。在2011年12月1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市公安局、市通信管理局和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共同制定了《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规定微博客用户必须进行注册真实身份。实行微博实名制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微博客服务的发展管理,促进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但是57.89%的用户不同意实施微博实名制,认为实名制影响了公民言论自由;会导致发微博的人有所顾忌,使目前微博具有的监督与揭露作用不复存在;没有尊重公民的隐私权。

  综上所述推行微博实名制争议颇多,在诸多限制下难以很好的发挥它应有的创建绿色微博的作用。而另一方面随着微博用户日益增多,微博影响力逐步扩大,如何加强微博言论管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因此,微博实名制推行受阻因素分析及其改进方法的探究十分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二、文献综述

  对于实名制推行的积极影响,李悦在《科技传播》上发表的《微博实名制对用户活跃度的影响――以新浪微博为例》中提到:“微博实名制之后,最大的好处就是杜绝了僵尸粉。”杜绝僵尸粉的存在,净化用户使用环境,利于平台划分用户群,这样的推行使网络的管理更有优势,还网民一个更清净的网络环境。梅春艳从公共领域的角度出发,认为“微博实名制加强了对微博言论的监管力度,能够有效抑制谣言和网络水军,确保重要信息的及时传播,净化网络环境,减少错误舆论给社会带来的危害,维护公共领域的正常秩序,确保其健康发展”。

  而在实名制的不利方面,李悦(2013)认为,“微博实名制对于新用户来说,进行注册时强迫性的实名认证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导致注册热情减退。”实名制推行首先表现出来的便是用户不再如先前热情,曾经势不可挡的话题风波如今鲜有。此外“新浪微博从一开始走媒体路线,实名制的出现改变了新浪运营策略,表现出来的便是各种功能的乱战。”韩宁更是质疑了微博实名制的合法性,他将实名制与单纯用IP追踪地址相对比,认为微博实名制针对言论自由制度只是相对于一部分功能而言的,实名制不应该对所有功能都实行。而且他从客观事实和主观意见两方面论述了实名制的合法性并不能得到充分认证。张红军、王瑞在《关于微博实名制的思考》中提到“微博的娱乐特质使实名制没有必要。截至2011年5月,新浪微博中,人气最高的10位用户分别为姚晨、小S、蔡康永、赵薇、何炅、谢娜、杨幂、李冰冰、黄健翔和李开复。其中,除了李开复之外全部为娱乐明星。”

  综上,各界人士对于微博实名制推行的观点都集中在言论自由、网络秩序、个人信息安全等方面,所涉及的领域并不广泛,而微博实名制的推行不仅仅只涉及个人和网络,对于政府、社会等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而其受阻因素的分析更应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甚少,需要进一步的分析。

  本文以理论研究为切入点结合现有文献,从个人、网络、政府、社会等多个方面着手,对受阻因素进行进一步深入分析,为实名制的推行提出更切实有效的建议,从而建设更安全有序的网络环境。

  三、微博实名制推行理论研究

  1、微博实名制的合理性论证

  微博实名制规定一经出台就备受争议,其必要性和合法性是众多专家学者热议的话题之一。胡玮在其博文《北京微博实名新规的法律分析》中分析了《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的法律效力和合理性,得出结论此次北京市四部门发布的这个《规定》存在严重的无法律依据、越权、违法问题。韩宁在《微博实名制合法性探究――以言论自由为视角》中将言论自由区分为主观见解和客观事实,法律应该注重客观事实的准确度而允许在主观见解上畅所欲言。在这个理解层面上,作者认为现行的微博辟谣系统能很好的做到这一点,微博实名制也能做到这一点,但是与微博辟谣系统相比要面临言论自由和隐私权受到伤害的可能性,实名制的合法性不能得到充分论证。

  在整理、梳理各类资料后,本小组给出如下微博实名制的合理性论证。在论证前,先阐述一个基本观点:微博实名制的作用可从两个方面理:第一是直接作用,事后追惩;第二是间接作用,对微博使用者的事前约束。

  以新浪微博为例,其辟谣方式主要有三种:(1)可以给微博辟谣、系统管理员、微博小秘书等新浪官方账号发私信举报;(2)给不实信息曝光专用信箱发送举报邮件weibopiyao@

  sina.com;(3)通过个人微博页面右下方的“举报不良信息”入口或者单条微博左下方“举报”字样进行举报。其中专门负责辟谣的账号――微博辟谣的粉丝为876585,这与超过5亿的注册用户相比,其关注度较低是显而易见的。此外,从这三种方式中我们也不难看到现行的微博辟谣系统是以用户举报为主,这容易造成某些有害言论成为漏网之鱼,这些言论可能在全社会没有造成很大的影响,但不能否认它存在的危险性也极大。

  微博实名制则将事后追惩的威慑力转嫁到用户上,促使用户对其所发微博内容的自律,这会减少不实言论的发生,在源头改善不实言论泛滥的情况。此外微博实名制不仅是有效的,也是一个长效的机制,通过事前约束改善微博环境,良好的微博环境也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自律意识,形成一个正向反馈的、稳定的系统。    同时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微博实名制也是高效率的要求。这个效率可以从处理微博事故的效率和用户角度两方面来理解。

  综上所述,微博实名制是一个从本质出发的长效机制,能有效的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现下推行它会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存在潜在的侵犯用户隐私权的可能性等。

  2、微博实名制对受众影响的理论研究

  (1)对名人明星的影响。名人明星群体在微博实名制的背景下,可以公开自己的真实身份,这使得他们在广大网民中能设立自己的特殊身份,引起关注。通过在微博上发布“第一手”信息,各个明星能获得受众,尤其是粉丝的强烈关注和热烈追捧,这样的形式对于壮大自己的粉丝群体无疑是有利的。同时,通过微博与各网民互动,发布个人感想和收获,也是明星们一种抒发内心情感的快捷渠道。相反,当网络上发布不利信息危机到明星的时候,各明星的微博也会在第一时间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甚至是言语的攻击。一旦出现这样的不良信息,对各明星的影响也是最直接最具有伤害性的。

  (2)对组织机构的影响。在组织机构中,对于企业而言,微博无疑使他们又增加了一条宣传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渠道,而实名制的出现使得企业不再烦恼于其余假冒用户产生的干扰,有利于创造一个更安全、安静的网络环境。企业的身份得到认证后,他们更能够真实有效、放心地发布信息。同时,实名制也打击了企业为牟利而利用非正规或非法途径骗取网民钱财的恶劣行径,让企业变得“听话”,从正规途径宣传自己的产品与服务。而对于政府或事业单位而言,微博实名制的实行给予了他们一个更权威的形象,令信息的发布更加真实可信,同时,微博使政府与百姓的交流更加密切,拉近了彼此的距离。百姓敢于吐露真言,政府也能第一时间获得民意,因而进一步做到关注民生,体恤民情。

  (3)对普通群众的影响。微博实名制对于普通群众的影响无疑是最大的。原本敢于自由发言的网民在实名制受限下既担心自身的个人信息被泄露,又担心自身的言语会不会受到抨击,甚至是遭到人肉搜索。实名制使网民发言更加小心翼翼,甚至是限制了部分网民的发言。但实名制所带来的影响并非都是不利的。原本用于联系亲朋好友,增加彼此感情,如今有了实名制更有利于各用户辨别彼此身份,微博变得更真实;原本对于各网络信息可以自由地发言而导致恶语连连,如今有了实名制更有利于维持网络秩序,创造安全的网络环境,用户在浏览信息时更能保持一个愉悦轻松的心情,而不再受网络水军的恶语干扰。

  四、建议与结论

  在经过了较为全面的理论研究,针对过程中发现的导致微博实名制推行受阻的诸多因素,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1、良好的沟通,引导用户理性看待

  针对微博上出现的一些过激言论,其实是弱势群体无可奈何的选择。因为弱势群体没有话语权,他们的诉求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来解决,所以只能通过偏激的方式引起大家关注但又害怕某些个人或组织打击报复故迟迟不肯接受微博实名制。针对这一问题,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能以交流沟通解决为主,配以一些必要制度保证,引导他们以一种理性的心态看待问题、反映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对于此类的隐形问题要给以足够程度的重视,避免弱势群体走上极端。就目前阶段而言,政府要做的更多的是引导用户尽量实名注册(比如对于实名用户给予一定的优先权等奖励),而不是利用法律的强制性来强制实名,这样只会导致微博的畸形发展,引起社会公众更大程度上的不满。

  2、提高网民素质,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价值观

  充分利用微博的自净能力,提高网民的素质,利用主流媒体加强引导,培育良好的网络环境,向社会公众树立起正确的隐私权和微博使用价值观。我们应该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的个人信息,并非所有的个人信息都与人格尊严有直接关系。促进形成一种以发布虚假信息为耻,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微博的网络风气。

  【参考文献】

  [1] 李悦:微博实名制对用户活跃度的影响――以新浪微博为例[J].科技传播,2013(6).

  [2] 梅春艳:博实名制之于公共领域建构的利弊分析[J].中国传媒科技,2012(10).

  [3] 韩宁:博实名制之合法性探究――以言论自由为视角[J].法学,2012(4).

  [4] 张红军、王瑞:关于微博实名制的思考[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10)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shehuixuelw/48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