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社会学论文

《山东社会科学》大学生社团管理模式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4-08-05 14:31:22更新时间:2014-08-05 14:35:14 1

  社团,是高校繁荣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阵地。参加社团是大学生展现自我风采,培养兴趣爱好,锻炼交往能力,培养积极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山东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征稿期刊简介:主办: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周期:月刊,出版地:山东省济南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国际刊号ISSN1003-4145国内刊号CN37-1053/C,邮发代号:24-135,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山东社会科学,创刊时间:1987。

  摘 要:实现对高校社团在先进的管理理念下的制度化管理,才能使高校社团健康、平稳的发展,发挥社团在大学生中普及、育人成才方面的重要作用,体现社团在高校中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大学生社团应找准自身定位,科学管理,协助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学生艺术教育工作,促进高校校园文化生活,服务高校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关键词:《山东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征稿,大学生,社团管理,模式

  一、大学生社团的特点

  社团还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包括,审美认识能力,审美教育功能,审美愉悦功能;激发大学生的创造能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赋予他们敏锐的直觉;升华大学生品质,艺术作品蕴藏真善美的真性情,能引起心中强烈的共鸣;增进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在艺术类社团中能参与众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们可以用包容艺术的角度去感悟艺术,读懂现实的本真世界,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二、目前大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社团的管理不够规范

  学生社团,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但由于社团数量多,缺乏明确分工,造成规范性不够,活动组织混乱,档案不系统。社团自管会内部管理体制、激励与奖惩机制不够健全,但仍有完善的空间。

  (二)指导老师不到位

  指导老师是社团活动策划的决策者,是高校社团发展的引路人。学生社团的发展要健康、可持续,指导老师是必不可少的。总体而言,高校对学生社团指导老师的管理中,普遍缺乏选聘制度、权利义务明细;一般都是义务指导学生社团开展活动,缺乏激励机制及考评条例。指导教师的产生途径基本上都是由学生社团自己聘请的,很少有学校任命或选聘。此外,有些老师不具备指导社团活动的基本知识和专业能力,对学生社团缺乏正确认识,认为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用不大,无法给予社团活动具体指导。

  (三)社团整体发展失衡,人员缺乏稳定性

  由于学生社团这一组织的群众性和自发性,使得社员流动性较大。从社员分布来看,具有明显的低年级化现象,高年级社员流失严重。除了担任社团干部的高年级社员,其他的高年级社员屈指可数。社团的社长,主要也是以大二、大三的学生为主。人员缺乏稳定性,这必然使得社团干部缺乏必要的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承,导致管理能力和素质参差不齐。

  (四)社团活动质量不高,创新性不够,总体层次亟待提升

  当前,大学生社团活动丰富,但质量不高;同性质活动频繁,但吸引力不够;社团数量多,但专业特色社团少;娱乐性活动多,但主题活动缺失、科学性较弱;校内活动多,校外活动少。另外,社团活动开展创新性缺乏、重形式轻内容,需要建立健全社团干部培养机制,增强活动的创新性,引导和加强大学生社团建设。

  三、完善大学生社团管理模式的建议

  (一)具体管理模式

  1.“一体”是指一套体制

  校学生社团联合会指导和服务校级社团与院级社团,促使校级社团和院级社团共同发展的体制。

  2.“二型”分为创新型和学习型

  “创新型”指管理要创新、活动要创新以及发展要创新;

  “学习型”指要学习好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活动设计和发展思路。要认真办好社联和社团干部业务培训班和理事长业务研讨会。

  3.“三统”分别是

  (1)财务统一管理:所有社团经费要交财务部统一管理、活动预算要报财务部审批,每个学期,财务部都要对活动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专项督查。

  (2)活动统一审批:三表一书:活动策划书,财务报批表、场地申请表和宣传工具张贴审批表。

  (3)评优统一评定:所有优秀集体和个人的评定要严格按照评比条例进行统一评比。

  4.“四化”

  (1)活动形式项目化。每个活动都要按照项目的模式进行策划、实施和总结,提高活动的效率、水平和效果。

  (2)品牌活动精细化。将精品活动做得更精细,更出彩。

  (3)湘农学堂教学化。我校社团为了提高会员的专业水平开设了湘农学堂培训班,每个社团都要按照社团的专业,制定出适合本社团的年度教学计划,并按照计划实施教学活动。

  (4)权益保护人性化。可以通过微博、微信、QQ群等新媒体、社团指导老师和校社团联合会主席接待日、社联网站等多种方式进行收集、处理和反馈会员的意见,做到实时有效的保护好会员的权益。

  (二)注重对大学生社团的管理、引导、支持

  现今,大学生社团活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团的蓬勃发展对学校育人工作有着促进作用。学生社团的管理是一个教育、服务、规范和引导的过程。因此,要及时关注学生社团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对社团管理工作进行调整,做到能积极引导和加强大学生社团建设,促进社团健康、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三)建设适合大学生社团发展需求的管理体系

  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模式不尽相同,但总体上还是由共青团领导下的大学生社团联合会来具体负责。统一管理、协调和统筹全校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建立健全社长定期例会制度,及时了解社团发展动态,对社团成立审核、审批经费及场地使用等做出严格规定,还应定期对全校学生社团的活动开展进行调研和分析。此外,加大社团指导老师对社团的协调、管理和引导。,及时关注大学生社团的发展,保证社团的人才培养目标方向不偏离,同时解决社团遇到的棘手问题。

  (四)增强大学生社团组织建设能力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社团活动要从培养社员能力为出发点,从实际出发,从社员兴趣出发,增强社团活动的知识性和可操作性,注重创新,提升质量,增强吸引力。要让社员有“社团人”这样的使命感,培养社团成员的集体荣誉和使命感,

  2、明确社团活动理念,提升社团活动质量

  明确社团服务理念,以提高学生的活动需求层次、设置科学合理的社团活动目标、严格规范社员的组织行为等方面入手。既要明白社团互动宗旨,又要符合社团发展规划。提升活动质量,使学生社团健康、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3、加大对社团干部队伍的培养、加强社团的内外交流

  社团干部是学生社团成员的核心,与学生会干部在本质上还是存在区别的,社团干部的思维模式是合作、服务式,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加以区别对待。在运作中,要遵循、民主原则、沟通原则和疏导原则。通过交流,可以让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得到反馈、协商甚至解决。提高沟通效率可以让学生社团又好又快的发展。

  4、加强社团内部管理的规范性

  目前,大学生社团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加强学生社团内部的规范管理,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完善社员的管理制度。建立社员的准入和准出机制。二是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三是严格实行财务监督,接受社团财务部和社员监督。总之,社团的发展不仅需要有管理制度来规范,也需要有适当的人情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团健康、稳定、有序发展,才能更好的服务社员。

  参考文献

  [1] 李莉. 努力构建高校学生社团育人环境[J]. 江苏高教 2004年05期

  [2] 杨亚军. 大学生社团的运作和管理[J]. 教育评论 2004年01期

  [3] 胡登勇. 高校校园社团文化之我见[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06期

  [4] 阮智斌. 高校学生社团管理问题的思考[J]. 企业家天地 2009年07期

  [5] 王瑛,谭宜忠. 大学生社团应成为学校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翼[J]. 梧州学院学报 2008年02期

  [6] 梁沪东. 论高校学生社团学习型组织的构建[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08期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shehuixuelw/42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