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社会学论文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

发布时间:2014-04-03 15:49:19更新时间:2014-04-03 15:50:02 1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是由教育部主管、东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1999年创刊,双月刊,每期96页。本刊始终致力于积极促进我校文法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等学院学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推进其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如语言学、教育学等方面的学术研究,促进我校学科建设的综合化,人才素质的完善化。本刊是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全国优秀社科学报,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刊源。据《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2008版)》,2007年本刊影响因子0.410;总被引频次304,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中位居前列。

  2006年以来,"科技哲学研究"栏目已有10余篇论文被国内三大权威文摘转载。例如,刘大椿教授的论文《技术何以决定人之本质》被《新华文摘》2006年第11期全文转载;王子彦教授的论文《值得重视的城市蔓延问题》被《高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第1期重点转载;周春彦博士的论文《双三螺旋: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被《高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第4期重点转载;陈凡教授的论文《论工程伦理学研究的趋势与路径》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3期重点转载;张雷教授的论文《论网络政治动员》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年第3期重点转载。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期刊荣誉:

  2000-2001年被辽宁省新闻出版局评为辽宁省一级期刊

  2004年被评为辽宁省期刊优秀栏目一等奖。

  2006年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08版核心期刊

  影响因子:0.400

  被引次数:6184

  【栏目设置】

  期刊名称: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主办单位:东北大学

  国际刊号ISSN:1008-3758

  国内刊号CN:21-1413/G4

  出版周期:双月

  出版地:辽宁省沈阳市

  期刊语种:中文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开本:大16开

  历史沿革: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现用刊名: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创刊时间:1999

  主要栏目:科技哲学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张学良研究、语言文学研究、教育管理研究。

  【投稿须知】

  1、来稿要求观点鲜明并有创新,论证严谨,数据准确,语言流畅,文字简洁,篇幅以6000~9000字为宜(包括图表,中英文摘要,即计算机统计中“字数”),正文用A4纸五号宋体1、5倍行间距排版,大标题用小二或三号字,二级标题用四号字。

  2、来稿内容包括(按顺序):题目(少于20字)、姓名、作者单位(单位全称、邮编)、中文摘要、关键词(3~5个)、中图分类号(查找《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进行分类)、正文、参考文献以及英文标题、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英文部分另排一页,2倍行间距。

  3、摘要应说明文章的主题范围及内容梗概,不使用“本文”、“笔者”等第一人称作主语,字数200~250字。

  4、作者简介置于篇首页地脚,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省略)、出生地(籍贯),单位、职称,学位(硕士或博士)。只介绍第一作者及非第一作者中的教授。

  5、参考文献只列入最主要且公开发表过的文献。参考文献应在正文中引用处用“[序号]”标注,并按在文中出现的次序依次编排。几种主要类型的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含标点符号)如下。

  期刊:[序号]著者、题名[J]、刊名(外文刊名可缩写,并省略缩写点),出版年,卷号(期数):起止页码、

  专著:[序号]著者、书名[M]、版次、出版地(城市名):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文集:[序号]著者、引用的具体文章题名[M]//文集著者、文集名、出版地(城市名):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学位论文:[序号]著者、论文名[D]、保存地(城市名):保存单位,年份:起止页码、

  6、获得基金资助的论文应在首页地脚处注明项目名称及项目编号。

  7、请在系统注册时准确填写作者尤其是通讯作者的联系地址、电话、E-mail等信息。

  【最新目录】

  2013年5期目录

  1.近代科学诞生的科学文化哲学基础李宏伟

  2.技术实践:哲学的观照及嬗变于春玲,闫丛海

  3.网络技术异化的主体根源与重构孙涛,陈红兵,刘炜

  4.科学与人类的栖居——基于科学史的沉思齐文涛,严火其

  5.中国股票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缺失——来自上证50指数的实证证据宋玉臣,季宇

  6.政策性农业保险有效需求的实证研究——基于辽宁省农村入户调查的证据聂荣,王欣兰,闫宇光

  7.技术创新中的政府激励导向——基于委托-代理视角齐晓东,李兆友

  8.高校社会服务能力评价问题研究张磊,谢祥,朱佳鑫

  9.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地方政府合作——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允春喜,上官仕青

  10.地方政府临聘人员岗位规模应该如何决定——基于多方评价观点的比较实证研究田蕴祥

  11.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模式研究——基于对24个实践案例的分析董静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shehuixuelw/34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