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农业产业扶贫按照“宜农则农”的原则,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进一步整合资源,建成种养加、产供销协调推进的多元富民产业体系。本文从王马村农业产业扶贫典型案例中,分析其中成功的原因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农业产业扶贫项目选择及其配套措施的——“五到位”,以期为农业产业扶贫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产业扶贫;项目选择;配套措施;五到位
1 典型农业产业扶贫案例
1.1 基本情况王马村位于会宁县城北 96 km 处,流域面积 11 km2 ,属半干旱偏旱山区,平均海拔 2 120 m,以山地为主,多属黄土堆积侵蚀梁峁地貌,坡梁长,坡面大,坡度在 15~25°间,自然区域总结为一道梁两条沟三道弯。气候条件差,年降雨量 400 mm 左右,年蒸发量 800 mm 左右,平均湿度 46%,年平均气温 12.15℃。土地贫瘠、坡度大,干旱、霜冻、雹洪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全村 7 个村民小组,分布零散,交通不便,饮水以窖水为主,全村 186 户 780 人,精准扶贫对象 113 户 533 人。农业生产以种植瓜类、小麦、玉米、马铃薯、糜谷等主要作物,养殖业以上山放羊为主,经济条件差,当地农民生活主要依靠农业生产收入,有外出务工的家庭收入略高,年人均收入不足 2 000 元。
1.2 产业扶贫项目由于本地降水量少,日照时数长,无霜期短,坡地多,历来以种植西瓜、籽瓜为主。在王马村以北,以扎子塬为中心,与靖远县比邻,西瓜种植销售已初具规模,瓜农收入连年增长。2015 年全村利用精准扶贫专项款,调整种植结构,增加沙田瓜类种植规模,到 2015 年底,覆压沙田新增 100 hm2 ,户均 0.53 hm2 以上,2016 年底预计再覆沙 66.67 hm2 。2016 年全村种植西瓜 133.33 hm2 ,人均 0.17 hm2 ,种植籽瓜 200 hm2 ,种植全膜玉米 133.33 hm2 。由于 2016 年连续干旱,降雨比往年减少五成,特别是进入夏季以后,有效降雨几乎没有,导致籽瓜严重减产,玉米等秋田作物几乎绝收。而这样的气候条件却适合瓜类生长,西瓜喜获丰收,平均产量 33 000 kg/hm2 左右,预期收入 30 000 元 /hm2 左右,实现了产业扶贫的目标。
1.3 案例分析 1.3.1 成功的原因 王马村西瓜产业扶贫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一是充分利用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地条件,降水量少,日照时数长,无霜期短,坡地多;二是充分利用西瓜等瓜类耐旱、喜温、喜光照等特点,覆沙栽培减少土地蒸发量,充分利用春夏少量的有效降水;三是政府措施到位、资金支持力度大,有效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四是 2016 年春整修村村通道路铺沙 7.5 km,硬化道路连接 3 个村 20 km,有效解决了运输难的问题。
1.3.2 存在的问题 一是运输效率低,运输成本增加。由于乡村道路窄,弯道多,客户的货运大车到不了田间地头,大部分瓜农以三轮车拉运自销为主,运输效率低,成本高。二是市场信息掌握不准确,销售网络不健全。2016 年受南方夏季多雨,客商相对往年减少近一半,价格偏低,批发价 0.7~1 元/kg 左右,最低时 0.2~0.3 元 /kg,到后期销售价格不抵运输成本。三是西瓜品种单一、熟期偏迟。在白银地区上市最早的西瓜可卖 2.5~3 元 /kg,是中期销售价格的 3~5 倍,在西瓜销售后期,价格明显回升,但瓜农却无瓜可卖。四是老沙地退化严重,生产力下降。过量施用化肥(有机肥施用不足、甚至不施),沙地盐碱化逐年加重。五是连茬种植,瓜类病虫害有蔓延趋势。降雨稍多的年份,出现大面积连片死亡,病害有大范围流行趋势。六是开荒压沙,破坏当地生态,加大水土流失,土壤贫瘠化严重。
2 农业产业扶贫项目选择及其配套措施的——“五到位”
2.1 农业产业扶贫项目选择要到位发展农业产业是推进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甘肃省农业产业扶贫成功的案例很多,如靖远的特色蔬菜产业、秦安的林果产业、定西的马铃薯产业。王马村农业产业扶贫立足本村的资源和生产条件,发展西瓜农业产业,进一步培植壮大瓜类特色产业,使农民在短期内脱贫致富。因此,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利用一切有利条件,进一步整合资源,培育富民产业,推进产业发展进程,建成种养加、产供销协调推进的多元富民产业体系。
2.2 信息、组织服务要到位在贫困偏远地区,特别是贫困户农民的市场意识不强,根本不了解市场行情变化,生产的农产品出现“过山车”效应,往往在价格低谷年份收不回成本。为了避免“过山车”效应,2017 年在乡(镇)工作组牵头组织农民成立王马村西瓜生产专业合作社,由有经验的瓜农负责市场调查,了解市场信息动态变化,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同时,我国在农村大力推广电商销售,与王马村建立了网上西瓜代销;乡政府部门搭建综合信息平台,发布当地农产品信息。因此,建立健全信息网络,可使农民的收入稳定增长,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2.3 技术培训要到位王马村西瓜生产中,西瓜品种单一、熟期偏迟、上市过于集中,老沙地退化严重生产力下降,连茬种植瓜类病虫害有蔓延趋势等一系列问题,是限制西瓜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从农民技术培训抓起,从瓜农的实际需要出发,利用生产的间歇,让乡农业技术员进村入户,在田间地头、面对面、手把手教会瓜农西瓜栽培关键技术;同时,在选择优良早熟品种、整地施肥、种子处理、机械化播种、化学除草、科学防治病虫害以及西瓜贮藏技术等方面对其加强培训;在会宁县农委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重点解决老沙地退化、连茬西瓜病虫害防治等问题,提出一整套解决技术方案,让瓜农实实在在掌握西瓜栽培技术,提高农业产业效益。
2.4 政策资金扶贫要到位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支持发展农业产业脱贫,使贫困农民能持续增收,在最短时间内达到小康水平。王马村充分听取农民的意见,利用国家提供的脱贫贷款,全部用于覆压沙地,平均每户 5 万元,覆压沙地 0.53~0.67 hm2 ,做到专款专用;在发放专款时,由县委秘书亲自把关,逐户调查,凡不合格的一律退还,有效杜绝了扶贫资金滥用、挪用。
2.5 综合服务要到位 “要致富,先修路”,这是贫困山区农民最大的心愿。2011 年开始,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整修硬化村村通公路,有效解决农民出行难、运输难的问题。整合项目资金,切实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基本条件;根据公共服务落后的现状,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保障力度,使教、卫、文、网、新农合、新农保一应健全,改善了农民的基本生活条件。
综上所述,产业扶贫是立足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杠杆的扶贫开发过程,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有效途径,是我国贫困地区农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主要途径。
《浅谈农业产业扶贫项目的选择及其配套措施》来源:《农业科技与信息》,作者:刘顺奇 ,李世成。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nongyegongchengkexuelw/69236.html
下一篇:浅谈粮食生产中的水资源利用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