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进展》(月刊)创刊于1986年,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和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性刊物。主要报道国内外地球科学、资源环境科学的研究进展,评述地球系统科学、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等重大主题的研究态势,介绍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信息,推动高新技术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促进地球科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研究,为可持续发展服务;同时通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意向,公布地球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交流国家攀登计划、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工作经验,宣传地球科学基金项目内容和研究成果。
目前主要开设的栏目有:院士论坛;发展战略论坛;IODP研究;973研究进展;学科发展与研究;研究论文;综述与评述;探索与争鸣;全球变化研究;可持续发展研究;生态学研究;新学科·新发展·新技术;基金项目管理与成果介绍;研究简报等。《地球科学进展》自创刊以来得到了广大读者、作者的厚爱,在刊物的学术质量、编校质量、标准化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2000年获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三等奖,2001年入围中国期刊方阵(双效),同时《地球科学进展》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1995年以来,《地球科学进展》的影响力与社会效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提高。据《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统计,《地球科学进展》在其收录的582种科技核心期刊中,2000年,被引频次229次,排名第179位,影响因子0.4368,在全部收录期刊中排名第69位。另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中心《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数据库统计,1999年在1372种收录期刊中,《地球科学进展》被引频次165次,影响因子0.415,按总影响因子排名第157位,按学科影响因子排名第12位;2000年在1406种收录期刊中,《地球科学进展》被引频次247次,排名第314位,影响因子0.526,按总影响因子排名第127位,按学科影响因子排名第9位。2001年在1447种收录期刊中,《地球科学进展》被引频次346次,排名第265位,影响因子0.640,按总影响因子排名第95位,按学科影响因子排名第8位。2002年在1534种收录期刊中,《地球科学进展》被引频次473次,排名第234位,影响因子0.771,按总影响因子排名第80位,按学科影响因子排名第6位。自2000年起,《地球科学进展》创办了英文网络版杂志(暂不定期),主要刊登中国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在地球科学及资源环境领域取得的研究进展等。
《地球科学进展》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2005年改为月刊出版,每期暂定112页,A4纸开本(大16开),全年定价780元。本刊适宜广大地球科学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从事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管理的部门领导和决策规划人员以及相关科研管理人员阅读。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国内发行:兰州市邮政局,邮发代号:54-86;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发行代号:BM443。
投稿指南
《地球科学进展》投稿须知(2013年1月修订)
《地球科学进展》(月刊)的主要任务是评述国内外地球科学研究新进展,介绍全球变化研究、可持续发展研究等综合性跨学科重大研究领域发展态势,报道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最新信息,推动高新技术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促进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介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选题意向,公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球科学项目评审情况,宣传报道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国家攀登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地球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
1?来稿要求和投稿注意事项
(1)来稿应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尤其是综述性稿件应注意时效性,而且应具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前瞻性,不发表科普作品、实验和读书报告等类文章。
(2)来稿涉及国家保密问题的应提供作者单位的保密审查证明材料,图件涉及国界的应采用国家正式出版的最新地理底图绘制。自绘的中国地图切勿漏绘台湾和南海诸岛。
(3)来稿要求论点明确、主题突出、数据资料可靠,文献精炼,全文所占版面字数应控制在8000~10000字以内。引用他人文献、资料、数据必须列出参考文献(公开出版物),内部资料、数据作脚注处理。
(4)摘要应反映论文的核心内容,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研究目的、论点、方法、结论,具有自含性和独立性。英文摘要应写成报道/指示性文摘,力求反映出文章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核心内容,大约占A4纸的2/3版面。
(5)文中计量单位应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并用单位符号表示,废止的计量单位请换算成法定计量单位。
(6)文中的图表应具有自明性,附图力求简明清晰,图中文字、符号、纵横坐标及单位必须标注清楚,并与正文一致。图表应置于文章相应出现的位置,并给出图、表题对应的中、英文名称。
上一篇: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杂志
下一篇:岩石学报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