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改善居住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住宅小区的规划建设如何创造出更加舒适、更加便捷、更加文明健康的人居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住宅小区规划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抗震设计过程中注重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
关键词:住宅小区,要求,规划存在的问题,抗震问题,对策,可持续发展,小城镇建设论文
1城市对住宅小区的要求
作为宜居城市重要组成部分的居民住宅,适宜人居住的环境应该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好的物质环境;二是好的人际环境;三是好的精神文明氛围。一个宜居城市要以人为本、且是可持续发展的。既要满足人们居住、出行、上下班、购物、安全、舒适的需要,又要满足人们审美和陶冶性情的需要。
2建筑抗震设计过程中特别要注重以下几个问题。
2.1建筑体型设计问题
建筑体型包括建筑的平面形状和主体的空间形状的设计。许多平面形状复杂,如平面上的外凸和凹进、侧翼的过多伸悬、不对称的侧翼布置等在地震中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在建筑体型的设计中,应尽可能地使平面和空间的形状简洁、规则;在平面形状上,矩形、圆形、扇形、方形等对抗震来说都是较好的体型。尽可能少做外凸和内凹的体型,尽可能少做不对称的侧翼和过长的伸翼。在体型布置上尽可能使建筑结构的质量和刚度比较均匀地分布,避免产生因体型不对称导致质量与刚度不对称的扭转反应。
2.2建筑平面布置设计问题
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在建筑设计中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反映建筑的使用功能和要求。柱子的距离、内墙的布置、空间活动面积的大小、通道和楼梯的位置、电梯井的布置、房间的数量和布置等,都要在建筑的平面布置图上明确下来。由于建筑使用功能不同,每个楼层的布置有可能差异很大,建筑平面上的墙体,包括外围填充墙、内隔墙、有相应强度和刚度的非承重内隔墙等等布置不对称,墙体与柱子分布的不对称、不协调,使建筑物在地震时产生扭转地震作用,对抗震很不利。
2.3建筑竖向布置设计问题
竖向布置设计问题在建筑设计中主要反映在建筑沿高度结构的质量和刚度分布设计上。无论是单层或多层,还是高层建筑或超高建筑,这个问题是比较突出的。存在的这个主要问题是,由于建筑使用功能的不同要求,如底层或下面几层是商场、购物中心,建筑上要求是大柱距、大空间;而上面的楼层则是开间较大的写字楼或布置多样化的公寓楼,低层设柱、墙很少,而上面则是以墙为主,柱很少。建筑使用功能的不同,形成了建筑物沿高度分布的质量和刚度的严重不均匀、不协调。突出的问题是沿上下相邻楼层的质量和刚度相差过大,形成突变。
2.4在实际设计中,在建筑使用功能不同的情况下,很可能出现上下相邻楼层的墙体不对齐,柱子不对齐,墙体不连续,不到底;上层墙多,下层墙少;上层有柱,下层无柱等,使地震力的传递受阻或不通;抗震用的剪力墙设置不能直通到底层、剪力墙布置严重不对称或数量太少。所有这些布置都将给建筑物带来地震作用分布的不均匀、不对称和对建筑物很不利的扭转作用。
3小区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3.1商业环境混乱
小区内商业用房过多过滥,住宅区内饭馆、家庭旅馆、家庭美容院、家庭英语辅导班、婚姻介绍所、牙科诊所等纷繁复杂的商业内容在小区随处可见,环保、城建、工商、社区多头管理,却无从根本治理其带来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3.2生态环境单调
小区空间环境品质不高,有些地段好的小区建筑密度大,容积率高。部分中心绿地面积虽多。但儿童活动设施缺乏,功能性及亲和性差,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缺乏人文性和地域性特征。由于小区园林绿化大多是草坪加灌木及少量的树木的模式,原有植被在重新绿化时一般全部被铲除,使得植物物种和群落的多样性被破坏,植物种类单调,易引发生态环境的不平衡和植物病虫害的爆发。
3.3街路改造引发的噪声污染严重
城市开发时打通道路,或将不通车的人行小道拓宽,变成随时可通机动车的小区道路,使城市交通被大量引入住宅小区内部。这种做法虽然从一定程度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改善现有主次道路的交通拥堵状况。方便了有车族,但却影响了许多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噪声和汽车尾气等影响了他们的睡眠质量和空气质量,夏季开窗多更为突出。按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要求,内部道路应该是通而不畅的,为的就是避免将小区外的交通引入内部,影响居民安全和产生噪声。
3.4住宅小区建设突破了环境承载力且科技含量较低
小区内固体、液体及气体垃圾的处理消极被动;雨水收集利用、生活用水的二次利用率很低;太阳能技术利用不多,智能化小区就更少。
3.5小区空间环境品质不高
有些地段好的小区建筑密度大,容积率高。部分中心绿地面积虽够,但儿童活动设施缺乏,功能性、亲和性差,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缺乏人文性和地域性特征。
4改善住宅小区规划建设对策
4.1重视住宅小区环境质量
住宅小区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是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灵魂,已经越来越受关注。环境的概念几乎涵盖了存在于人类周围的一切。采用现代城市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尽可能完善各项居住功能,增加情趣,提高品味,住宅小区规划建设中,应当将环境设计作为一个独立的设计阶段来进行。通过对住宅小区空间轮廓、群体组织、建筑色彩、立面造型、绿化配置、小品设置、屋顶、地面的辅砌效果等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实现整合环境最优。
相对独立阶段的环境设计应与修建性详细规划同步进行,应建立在对居住形态的深入调研,对居住行为充分认识了解的基础之上。一些住宅小区只注重植草坪、不注重栽树或很少种乔、灌木的做法也在改进中。取而代之的是方便实用、贴近居民的宅旁路边可以进入的小花园和各种便于人们交往的休憩场所,住宅小区绿化追求密实度,讲究乔、灌、草、植物的合理配置和氧气的释放量。中国风格、地方特色、尺度适当、空间宜人的规划设计已越来越受到推崇。这是住宅小区规划建设进步的表现,其环境整合效益定会越来越好。
4.2适度建设配套公共设施
现在住宅小区公共设施有越建越大之势,似乎成了住宅小区档次、水平的象征。公共设施建得大,设施较多,功能较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弥补城市功能不足的作用。但从长计议,公共设施大了,要获得经济效益,要维持正常运营,就必然要招揽区外人员加盟。然而,这对住宅小区环境是一种干扰,住宅小区居民的家园感、领域感受到影响。倘若无外来加盟者或数量偏少,则正常运营难以保证。
4.3创建绿色生态小区
4.3.1住宅系统:以节约资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为理念,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生活空同,在建筑安全生命周期中实现高效率的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这是绿色建筑的概念。在住宅建设中要积极运用环保的外墙保温节能技术和新型建筑材料,采取屋顶绿化、窗户遮阳等新技术,建设绿色生态小区。
4.3.2绿化系统:改变以草坪为主的简单的图案化绿化模式,尤其在北方缺水大城市中,应多植树木,减少绿化用水量。并且多树种搭配,养护更容易,遮阳挡风沙效果比草坪好。再辅以灌木、花卉等绿化植被,形成有良好使用效果的绿化景观系统。
4.3.3能源系统和水环境系统
合理利用太阳能、小型风力发电、地源热泵等。合理规划组织小区的日照、通风、绿化遮阳,改善小区环境的微循环。加大中水回收系统、雨水利用系统的推广。
4.4倡导小区智能化建设
能建筑已经在我国各地蓬勃发展并渐成主流。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也将“智能化”引入了住宅小区和家庭建设中。住宅小区智能化势在必行,目前小区的智能化主要是指以小区管理中心为总指挥部进行的三表的集抄,三防(防水、防盗、防煤气泄漏)网络的建立,楼宇的可视对讲及IC卡门锁,小区宽带网的建设,综合信息的服务以及小区的大屏幕电子广告等。
5小区建筑设计现体出三种可持续发展
5.1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小区的空间环境设计,既要满足当前的使用要求,更要满足未来环境、生态和节能发展的需要。
5.2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起为所有居民提供认识社会、参与社会、交流文化及满足其精神需要的居住环境。
5.3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即具有先进技术经济指标及信息化的经济结构和保值、增值的经济能力。
6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各地都在加紧建筑工程的建设,但是建筑施工不能以噪声扰民为代价。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遵守国家地方法规,采取得力措施保护和改善施工现场环境,尽量减少对施工现场周围环境的影响,减少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干扰。住宅小区的规划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共同配合,并遵循人与自然共生的原则,创造出更加舒适、更加便捷、更加文明健康的人居环境,创造一个科技环保、健康舒适的宜人社区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薛慧平.魏征.吴屹东.居住区生态小区的规划设计[J].陕西建筑,2009
[2]陈向韶.探讨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J].广东科技,2008
[3]魏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万国学术出版社,2001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kejilw/jianzhushigonglw/24757.html
上一篇: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论文范文参考
下一篇:建筑结构设计论文范文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