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建筑施工论文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论文范文参考

发布时间:2013-11-23 16:06:27更新时间:2013-11-23 16:06:59 1

  摘要:本文简要论述了砌体结构因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墙体裂缝的鉴别方法,并分析给出了加固方法,对于砌体结构的加固及安全使用有一定的帮助意义。

  关键词:砌体结构,不均匀沉降,墙体裂缝,分析处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论文

  一、前言

  在砌体结构房屋中,墙体开裂是较为常见的质量问题,而其中大部分是因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本文简要论述一下砌体结构裂缝的种类、不均匀沉降裂缝的鉴别、预防措施及加固方法,从而减少墙体裂缝的产生,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二、墙体裂缝的种类

  (1)荷载较大引起的裂缝

  A.拉应力破坏:砖砌的水池、圆形筒仓等构筑物常会发生由于拉应力过大而引起砌体开裂现象。

  B.弯曲抗拉破坏:弯曲抗拉破坏多产生于挡土墙、地下室围墙和建筑物上部压力较小的挡风墙上,弯曲抗拉裂缝有沿齿缝和沿直缝两种形式。

  图1.砌体的弯曲抗拉裂缝

  C.轴压和偏压破坏:轴压破坏主要发生在独立砖柱上。当砖柱上出现贯穿几皮砖的纵向裂缝时,则该纵向裂缝已经成为不稳定裂缝,即在荷载不增加的情况下,裂缝仍将继续发展。此时,砖柱实际上已处在“破坏”状态。

  D.局部受压破坏:这类破坏通常发生在受集中力较大处,如梁的端部。

  (2)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

  (3)温度裂缝:由于结构周围温度变化(主要是大气温度变化)引起结构构件热胀冷缩的变形称为温度变形。

  三、不均匀沉降引起裂缝的鉴别

  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墙体裂缝主要从墙体裂缝位置、观察裂缝特征、裂缝发展情况、现场实测分析等几个方面进行鉴别。

  (1)墙体裂缝位置: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墙体裂缝一般表现为斜裂缝、水平裂缝和竖向裂缝。斜裂缝一般发生在墙体下部纵墙的两端,多数裂缝通过窗口的两个对角,向沉降较大的方向倾斜,并由下向上发展,向上逐渐减少,裂缝宽度下大上小,其数量及宽度随时间而逐渐发展;水平裂缝一般在窗间墙的上下对角成对出现,沉降大的一边裂缝在下,沉降小的一边裂缝在上;竖向裂缝在纵墙中央的顶部和底层窗台处,裂缝上宽下。

  (2)观察裂缝特征:若在建筑长向两端发生了地基沉降过大,往往在纵墙上产生上宽下窄的斜裂缝,该裂缝可能穿过门窗洞口,甚至贯穿房屋的斜裂。如果在房屋中部发生局部沉降或下陷,往往在纵墙或横墙上引起下宽上窄的斜裂缝(倒八字或正八字或斜裂缝)或水平裂缝。

  (3)裂缝发展情况:如果发生了地基不均匀变形,则此变形随着时间增长而加大。该地基上的砖混房屋墙体开裂程度随着地基变形的加大而增多、增大,待地基变形稳定后,墙体裂缝才可能停止发展。个别的地基可能产生剪切破坏,过大的地基变形不仅使墙体出现裂缝,还会导致建筑物倒塌。

  (4)现场实测分析:根据建筑物的外形特征和现场场地条件考察分析。一般建筑体量较大的砌体结构建筑,由于承载力低、变形大的软弱下卧层的存在;随意改变建筑物使用用途,如民用建筑改为仓库,室内地面堆放超设计的堆载;邻近工程的施工对既有建筑可能产生的影响,如基坑开挖引起地下水位的变化,房屋周围大量堆放建筑材料或弃土,遇有振动效应的桩基施工,以上均容易产生地基不均匀沉降,并由此而引起墙体开裂。

  四、预防措施

  (1)重视地质勘察工作:各项工程建设在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勘察应按工程建设各勘察阶段的要求,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精心勘察、精心分析,提出资料完整、评价正确的勘察报告。详细勘察阶段应按单体建筑物或建筑群提出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做出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地基处理、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

  (2)合理的结构布置方案:为减少建筑物沉降和不均匀沉降,调整各部分的荷载分布、基础宽度或埋置深度,对不均匀沉降要求严格的建筑物,可选用较小的基底压力。对于砌体承重结构的房屋,宜采用下列措施增强整体刚度和强度:对于三层和三层以上的房屋,其长高比L/Hf宜小于或等于2.5;在墙体上开洞过大时,宜在开洞部位配筋或采用构造柱及圈梁加强;多层房屋的基础和顶层处宜各设置一道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具有增强房屋的整体刚度、调整房屋不均匀沉降的显著作用。

  (3)合理设置沉降缝:在满足使用和其他要求的前提下,建筑体型应力求简单。当建筑体型比较复杂时,宜根据其平面形状和高度差异情况,在适当部位用沉降缝将其划分成若干个刚度较好的单元;当高度差异或荷载差异较大时,可将两者隔开一定距离,当拉开距离后的两单元必须连接时,应采用能自由沉降的连接构造。建筑物的下列部位,宜设置沉降缝:建筑平面的转折部位、高度差异或荷载差异处、长高比过大的砌体承重结构、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差异处、建筑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

  (4)严格控制施工工艺:合理选用建筑材料,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砌体材料强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砌筑砂浆应有良好的保水性能、拌合均匀。常温下砌筑砌体时,对粘土砖要提前浇水湿润,含水率宜为10%~15%,灰砂砖、粉煤灰砖的自然含水率已满足要求,砌筑前一般不浇水湿润。砖墙砌筑应横平竖直、砂浆饱满、上下错缝、内外搭、接槎牢固。

  五、适用于不均匀沉降裂缝的加固方法

  依据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墙体变形裂缝是否需要处理见表1。

  地基沉降产生的墙体裂缝一般情况下不会立刻恶化而危及结构安全,可通过沉降观测和裂缝实测来加以判断。对那些沉降逐渐减少的情况,待地基基本稳定后,对墙体裂缝再作处理。一般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填缝封闭法:填缝修补分为水泥砂浆填缝和配筋水泥砂浆填缝,工序为:先将裂缝清理干净,用勾缝刀、抹子、刮刀等工具将1:3的水泥砂浆或比砌筑砂浆高一级的水泥砂浆或掺有107胶的聚合物水泥砂浆填入砖缝;配筋水泥砂浆填缝则每隔4-5皮砖,在砖缝中先嵌入钢筋,然后按上述工序进行处理。

  (2)水泥灌浆法:分重力灌浆和压力灌浆两种。由于灌浆材料强度都大于砌体强度,因此只要灌浆方法和措施适当,经水泥灌浆修补的砌体强度都能满足要求,而且具有修补质量可靠、价格较低、材料来源广和施工方便等优点。

  (3)加筋锚固法:因墙体强度不够而发生的裂缝,墙面可敷贴钢筋网片,网片用中φ6@100-300双向或中中φ4@100-200双向钢筋网,并配置穿墙拉筋加以固定,然后灌细石混凝土或分层抹水泥砂浆加固,施工前墙体抹灰应刮干净,灌浆后应养护七天左右。

  对于裂缝急剧发展,地基沉降速度连续两月大于2mm/月,且短期内无终止迹象时,要采取临时支撑等措施,应本着先加固地基后处理裂缝的原则进行。对于建造在软土地基上,由于建筑体型复杂或荷载差异较大,引起不均匀沉降,而造成建筑物损坏者,可根据损坏程度采取下列补救措施:局部卸荷、增加上部结构或基础刚度、加深基础、锚杆静压桩、树根桩或注浆加固等。

  六、结论

  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墙体开裂是砌体结构方案最常见的质量问题,但只要提前做好预防治理工作,保证设计和施工质量就可以尽可能避免其发生。对已经产生裂缝的墙体,需要进行加固的建筑工程,选用加固方案非常重要,不同的加固技术有其不同的适用性,要通过经济和技术的比较得出一个比较合理的加固措施,确保结构在加固之后能够安全的使用。通过大量的工程加固实践证明,采用加筋锚固法效果很好。

  七、参考文献

  [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3]《基础结构》(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4]丁绍祥,《砌体结构加固工程技术手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5]彭圣浩,《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kejilw/jianzhushigonglw/24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