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建筑行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中,民用建筑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民用建筑的工程质量关系着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近年来,人们对这类建筑的质量问题尤为关注。本文主要针对民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民用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制约因素;管理措施
引言:如今,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民用建筑在建设规模、速度以及建筑水平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工程的施工管理是施工企业实现施工质量达标,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民用建筑的全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 民用建筑施工管理中常见问题
1、安全管理重视不足
由于施工单位管理上的疏忽,很多工程项目在安全管理上存在漏洞,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例如,在有的施工现场安全警示牌、安全警示标语等放的太少、位置不恰当,如果管理不到位可能会发生一些安全事故。建筑施工的质量安全得不到保证往往会影响施工的进度。在施工现场,一些工作人员不按相关规范要求佩戴安全帽,不严格参照施工标准进行施工作业,这也都是潜在的安全隐患,威胁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
2、施工现场存在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
为了确保施工的安全,往往要设置一些围墙。但是,有的施工现场存在漏设现象。另外,施工过程中搅拌机会增加现场的灰尘,通常都要采取扬尘等器械的保护措施,但是有些工程的设施严重不合格,致使现场尘土飞扬,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威胁工人的身体健康。除此之外,由于天气、施工现场的路面不平整、建筑垃圾未及时清理等原因,使得施工现场更加混乱,在某种程度上加深了施工现场的污染程度。
3、施工现场材料管理混乱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往往会用到很多种建筑材料,这就对现场材料的管理提出了较高要求。但是,现阶段,有很多建筑施工现场存在材料管理混乱的现象,建筑材料随处乱放,归类不合理,这样往往会导致材料使用效率的降低,有时甚至会出现找不到材料的现象。材料如果存放不当,往往会降低质量,有的甚至会出现过期现象。另外,还有一些机械器具由于操作等原因出现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地维修,损坏严重,无形之中加大了费用投入,导致利用率下降。
4、缺乏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在施工过程中,很多单位都没有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工序与工序之间、工种与工种之间缺乏严格的交接措施,上一道工序留下质量隐患,后一道工序施工者处理不及时甚至忽视不管,导致发生质量问题。
5、工程施工队伍素质过低
现阶段,造成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施工队伍素质较低,在施工过程中往往违反规范要求进行作业,而且许多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农民工涌入建筑行业,导致无证上岗现象普遍存在。总之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使建筑工程的规范性施工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二、 民用建筑施工质量的制约因素
一般来说,影响民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工程材料、施工人员素质、责权明确以及施工工序等,具体分析如下:
1、工程材料
在进行施工之前,要对材料进行验收,对材料的外观、数量、性状、尺寸等进行核查;确保每种材料都应有相应的质量证明文件,对于设计方有特殊要求的材料,更是应该严加查验,同时还应做好材料的抽样复查工作;在材料的存放方面,要根据材料的性质,由专人进行保管,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应有相应的预案存档。
2、施工人员
对于技术工,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是首要目标。要保证施工质量,工程技术人员必须要严格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作业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技术工也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对于一些平常容易出现的技术问题,尽量做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3、责权明确
目前,大部分工程安全事故是由于施工现场责权不明造成的。因此,要想提高施工质量,必须要明确责权,将具体任务落实到个人。每个人的首要任务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保证自己的工作质量。工地领导要因材善用,责权分清。
4、施工工序
目前,很多劣质工程的产生都是由不合理的工序引起的。许多施工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盲目追求工程进度,不按照合理的工序进行施工,往往会给工程带来安全隐患。因此,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对保证整个工程质量至关重要。
一般情况下,对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包括对施工工序活动条件的监控以及对施工工序活动效果的控制两个方面。所谓对施工工序活动条件的监控,是指对保证工序活动科学合理进行的若干因素的监控。具体包括对人、建筑材料以及施工机械的监控等等。同时,施工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施工组织方案要及时进行调整,以免盲目施工,影响工期。
三、民用建筑施工管理措施
1、 加大安全管理力度
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是保证施工质量、减少资金投入的一个重要措施。做到有效的安全管理首先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将施工与安全两个方面一同落实,将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个人,保证其有效作用的发挥。其次,要定期对全体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教育,让他们在思想上加深对安全施工的重视,掌握日常必须掌握的安全知识,学会基本的操作技术,严格按照安全流程施工,把安全放在首位,在安全的基础上进行施工。
2、构建和完善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体系
建筑工程现场管理制度一般主要包括质量责任制度、施工现场会议制度、施工技术复核制度、施工控制制度、施工现场的质量检验制度、工程质量事故上报、工程质量统计制度、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等。建筑工程监理部门,要根据所承担的监理责任以及要求,向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派遣相应的监理控制人员。建立控制人员要认真完成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做好工程质量事故的认定、处理以及工程的验收工作。要通过构建集体监督责任制,保证建筑施工监督的时效性与准确性,提高房屋工程质量监督的改革力度。
3、改善施工现场的环境管理
为了保证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必须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对建筑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在施工材料上,为了加强环境保护、减少环境污染,可以采用一些环保建筑材料,既环保,又提高了对材料的利用率。另外,在建筑施工现场,机械设备难免会产生很大噪音,对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对此,建筑施工单位可以合理调整时间,避开人们的休息时间,降低噪声污染,营造一个相对安静、相对轻松的环境。除此之外,对施工现场施工材料、机械、办公室等的安排以及布置要科学合理,做到充分利用、高效生产;为降低环境污染、减少灰尘、改善建筑工地的空气质量,可以在建筑施工现场适当做一下绿化,经常洒水保持地面的湿润,尽量降低扬尘的污染。
4、加强对施工材料设备的管理
具体实施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其一,按照施工要求对建筑材料进行严格验收,做到条理分明,在保证材料的质量合格的前提下顺利入库。材料管理人员要根据施工的具体进度,合理有序的分发建筑材料,杜绝浪费以及丢失现象的发生。
其二,做好建筑废料的回收工作。在施工结束后,要对剩余的建筑材料进行回收,避免造成建筑材料的浪费和丢失,还要核对建筑材料的具体使用情况,以及建筑材料的利用效果等。
总之,在进行施工之前,要提前对建筑材料、器具的存放进行合理的规划,要综合考虑到工程进度、材料的质量要求、材料的供应以及材料与施工环境的关系等因素,对以后材料的后期管理等方面都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民用建筑施工管理对保证整个工程质量至关重要,因此,管理人员要加强对施工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将质量控制与管理贯穿于整个工程全过程,通过提高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等措施,保障民用建筑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姚艺;浅论民用建筑施工管理;科技风.2009(22)
[2]杨国平;民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浅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4)
[3]刘惠君;项目质量管理的对策研究;山西建筑.2004.(09)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kejilw/jianzhushigonglw/17069.html
下一篇:RTK测量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