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的要点
殷鸿
连云港市住房保障中心222069
摘要:本文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对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工程项目;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一、做好施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
1.熟悉工程项目的基本情况
对工程项目所在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条件、道路、管网线路、标高、工程地质等均要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对设计施工图要求的基础型式、主体结构、建筑布置、节点构造、给排水管网、线路照明、暖通、通信等均要逐一了解核对。对设计图纸中涉及安全、使用功能、进度、造价、设备选型安装的主要问题和各专业间的冲突或错漏问题,要通过建设单位向设计单位提出书面意见和建议。因此,必须要通过事前控制协商解决,才能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2.全面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指导性好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对项目施工、保证进度、质量和管理均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也有一些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并不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而是照抄照搬其他项目的内容,有的仅有土建施工,没有水电、消防和弱电专业安装的内容,有的只列出项目班子人员名单而没有职责分工,有的缺少施工安全质保管理和文明施工的内容,有的缺少主要工种操作规程,有的对检测要求、建筑设备型号交代不清等等,所有这些都应在编制施工组织时候要充分考虑。还要在监理提出审查意见后,按要求补充、修改完善。
3.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质保体系的完善与否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保证质量控制的重要措施。施工现场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必须由总承包单位项目经理部负责在其承包施工的工程范围内建立,并统一协调管理。各分包项目经理部应结合分包工程的范围、特点,以及总包单位项目经理部的具体要求,建立相应的施工现场工程质量保证子体系。目前,有的施工单位由于自身质保体系不完善,缺少专职检查人员,导致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混乱,具体工作没人管,出现互相推诿,最终导致质量事故的发生,这种不正常的现象亟待扭转。
二、施工工艺及方法控制
1.工程管理人员各负其责开工前仔细阅读施工图纸和做好记录,提出各自负责的内容和任务,编制成文。如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施工技术措施,质量通病的防治方法和控制目标,经汇总后编制成施工组织设计,并交有关部门审核、批准。
2.使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事先要做出评估报告,向业主、监理、设计提出,争得同意并**好变更手续后方能组织施工。
3.设计有误,业主擅自对图纸修改设计有误和不符合工程建筑标准强制性的要求及业主要修改图纸而没有要求设计同意的,以文字方式向业主、监理、设计提出来,并做签发记录。施工中应拒绝执行。
4.技术交底,质量要求交底每一道工序的技术交底,质量要求交底应用文字表述和图案表示,向各工种班、组长交底,做好签发记录。
5.质量通病防治办法和措施质量通病应特别制定质量控制方法和施工程序。
6.解决施工难题,修正方案和措施中存在问题熟悉图纸和施工方案及各种措施,对施工中的技术难题和方案与措施中出现矛盾和不足要及时解决问题,复杂的要上报上级部门。
7.框架、梁、柱、钢筋难以符合规范要求,问题框架结构中,在梁与柱交叉后又同柱子相连接处,经常会出现主筋与主筋相碰,钢筋的保护层不符规范要求,应提前发现向监理和设计以书面形式报告,要求设计尽快答复并发变更通知。
8.设计变更,会审记录设计变更和会审记录,经技术负责人审核确认后,发给工长、施工员及各种班、组长。工长、施工员立刻组织相关的班组进行交底,并立刻在图纸中注明,并收集好整理变更单、会审记录后备案。
三、人员的控制
1.人员管理是基础
人是决定工程成败的关键。施工过程中都是人与人在打交道,从项目经理、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到作业人员,都是为工程服务,如果协调不好那将是一事无成。因此,只有拥有一支富有创造力的、纪律严明的施工队伍,才能完成好一项质量优良的工程项目。这就是项目负责人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首先,必须营造出一种荣辱与共的集体氛围,让所有的员工都感到自己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这就要求我们施工现场的项目负责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掌握作业人员的专长,有针对性地分配任务,调动作业人员的积极性。同时要制定一些必要的奖罚制度,且奖罚分明,多鼓励、多举办各类生产生活竞赛活动,从物质到精神上双管齐下,培养队伍的凝聚力。其次,必须明确施工队伍的管理体制,管理人员和不同工种人员的岗位职责、权力要明确,做到令出必行。有一支纪律严明的施工队伍,面对工期紧、技术复杂的工程,也能够按期保质、保量地完成施工任务。
2.各级人员要有计划地进行培训,确保现行标准、规范的执行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就要求从事质量活动并承担规定职责的人员都能胜任其所担负的工作,只有通过有计划的对现行的标准、规范内容进行系统学习,针对工程项目施工需要,对采用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进行相关培训,通过培训使施工队的所有人员能够胜任本职工作。也只有通过培训,找出工作中的差距,才能更好地完成施工任务。
3.人的质量意识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
质量意识就是人脑对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的反映。在施工中要实事求是,按照图纸、图集等文件正确施工,通过检查客观的反映工程质量。这就要求施工队的所有人员主动的去工作,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加强工作责任心,不放过任何一个工作环节,做好工作,对不合格的要主动返工,以保证工程质量满足要求,使工程不留质量隐患。
四、材料控制
1.严把材料采购关
建筑材料占工程总造价的70%以上,材料采购人员要了解建筑知识,知道材料的性能,应该明确采购回来的材料是否符合设计图纸中的要求。对建筑工程而言,所需的材料种类繁多,生产厂家也很多,要在众多的生产厂家中选出好的产品,要保证质量是件不易的事。采购人员在采购时一定要对各种材料的产品说明书、质量证明书、出厂检验报告进行详细的核对,对材料进行对照检查,保证进场材料符合要求。
2.进场材料进行严格检查
对进场材料,首先要检查其资料是否齐全,有无材料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出厂检验报告单。再进行外观检查,看材料的几何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外表面是否损坏等。对于合格原材料进入现场后要进行适当标识,防止误用、混用。与规范上规定不同的水泥品种不能
混用。
五、机械设备控制
建筑机械完好使用率高,工程质量控制就会把握得好。建筑机械使用主要有塔吊、升降机、搅拌机、混凝土泵送机、搅拌机和振动器。通常影响主体结构的机械有:搅拌机和振动器两种。搅拌机自动定时配水系统出故障,振动器施工现场配备不足,将严重影响混凝土质量控制。振动器配备不足,一旦振动器损坏,好的振动器又不能及时到位,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很短,就会给混凝土结构造成质量隐患,甚至会出现质量事故。为此,应在规章制度前题下,加强机械设备管理,做到人机固定,定期保养和及时修理。建立强制性技术保养和检查制度,没达到完好率的设备严禁使用。
六、施工现场环境管理
对现场的管理,使人、物、场所三者达到最佳结合,以便形成生产全过程的有效动态控制,实现现场管理的科学、规范、标准化和安全、优质、低耗、高效生产的目的,特别是对有储存期限要求的物料分别存放,可以防止过期或变质物料投入生产或使用。对各类易燃易爆、有毒易污染的物料要进行安全存放,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杜绝不安全因素,为安全生产创造十分有利的条件。创造一个整洁、明快、舒畅的生产环境,必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