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SCI发表过程中其校稿是必经环节,位于审核的末尾阶段,是由作者来对文章进行审查的,同时这也是最后一次可以对文章修改的机会。一般校稿后就是排版见刊了,因此校稿的时候一定要仔细、通篇检查。但也有作者问了,那么如果校稿后发现错误怎么办呢?
其实一般到了校稿阶段可以说是不会有太大问题的,因为前期的三审阶段,尤其是同行评审时对文章已经最大程度的严格审核过了,且是修改好之后才能通过而到达这一校稿阶段的。因此就算是校稿后发现错误,那么一般也是小问题的,那么这种情况下,如果问题不太重要的,对文章几乎产生不了影响的,可以不用管;当然如果问题具有一定重要性的,如果不及时指正出来可能会影响文章,从而影响读者的判断和认知,那么这种问题就需要及时改正,我们可以选择勘误来处理。
所谓勘误就是需要作者向杂志社提出勘误的申请,需要填写相关信息,文章的标题、作者等基本信息,错误所在的具体位置,勘误的具体原因,以及更正的正确内容等等,都要详细告知杂志社,之后杂志社同意后会在合适的位置刊登一份勘误声明,从而避免读者因这一内容导致理解有误。更加具体的可参考:论文勘误声明怎么写(附模板)
不过如果文章真的是出现的问题较大,有所严重影响的,那么勘误也就不合适了,这时就可能需要作者选择撤稿这一方式处理了。当然这是最为极端的情况下,并不普遍存在的,一般也不用太多担心,很少有这类情况的出现。只是相对的来说,校稿后根据发现错误的严重程度而想出的解决方案。其实如果文章出现问题了,那么首先是需要与杂志社编辑取得联系,大都会给予解决办法的。以上就是对校稿后发现错误怎么办这一问题的相关回答了,对此如果还有其它问题的,可随时询问本站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