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近日,陕西理工大学于琦教授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Nature在线发表题为“Geminal-atom catalysis for cross-coupling”的研究论文,该成果开发了新型非均相双原子铜催化剂并首次提出了动态偶联机理,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陕西省科技厅项目的大力资助。值得一提的是,这是陕西理工大学首次以共同一作单位在Nature发表文章,创造历史!
具体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吕炯、朱烨、许民瑜、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席识博、清华大学李隽及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Javier Pérez-Ramírez共同通讯,新加坡国立大学Hai Xiao, Zheng Yang,Guo Na,和陕西理工大学于琦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
据了解,陕西理工大学于琦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现为陕西省催化基础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陕西理工大学石墨烯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纳米材料与催化化学领域研究,已发表SCI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重大计划培育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国际交流合作项目3项等。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荣获汉中市青年科技奖、汉中市自然科学一等奖、二等奖等奖项。
在《Geminal-atom catalysis for cross-coupling》中该研究开发了一类新的非均相GACs,由对低价金属中心组成,具有规则的基态分离和适当的配位动力学以实现位点协同性。该概念用于锚定在纳米晶PCN载体上的铜原子,该载体定义了约4Å金属位点的接近度,并使其在反应过程中具有适应性配位。对叠氮化物-炔环加成、碳-碳和碳杂原子键形成等多种交叉偶联反应的催化评价表明,与基于氮掺杂碳主体的金属密度相似的传统SACs相比,GACs具有优越的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GACs克服了铜催化交叉偶联反应中缓慢的氧化加成,尽管铜的成本和环境足迹较低,但与钯催化剂相比,传统上限制了其应用范围。详细的结构和机理分析证实了金属中心在生殖部位的协同性,通过动态桥耦合机制实现了底物的有效活化。在生物相关药物的生产和转化为连续流方面的进一步证明了SACs的广泛合成能力。通过事前生命周期评估(LCA)对当前GACs路线的环境效益进行量化,与传统的均质合成方法进行比较,突出了四个既定指标的足迹减少。
可以说这对于陕西理工大学是一个重大突破!打破校史的存在!
来源:Nature、陕西理工大学
并非周杰伦的 16 首歌曲登上了中科院 1 区期刊,而是 2025 年元旦, 《Zoological Research: 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杂志发表了一篇西双版纳植物园蜘蛛分类研究论文, 其中包含园蛛科 6 个新属 16 个新种,16 个新种的名字全部来自周杰伦的歌曲,分别是:安静艾
发布时间:2025-01-03普京与人工智能点北京烤鸭事件 据俄新社等报道,12 月 11 日,普京在莫斯科出席国际人工智能会议时,参观了 俄版 ChatGPT GigaChat 的展台,在得知其可帮助翻译菜单后,试用该功能点了道 北京烤鸭。 此事件展示了人工智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价值,如在跨文化交流、国际
发布时间:2024-12-132024年11月27日- 中国科学院与科睿唯安今天联合发布《2024研究前沿》报告,遴选和展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11大学科领域中的热点前沿和新兴前沿。今年是双方连续第11年携手发布《研究前沿》系列报告。 报告显示, 今年的报告遴选出125个研究前沿,包括110个热点前沿和1
发布时间:2024-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