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本文是一篇财会论文发表范文,主要论述了加快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
摘 要:我国“一带一路”建设为宁夏深入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提供了宝贵机遇,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明晰自身战略定位,让昔日古丝路上的“明珠”—宁夏借力腾飞,还需下大力气补上“短板”,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多方引才育才,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方能在新丝路上行稳致远。
关键词:战略定位,制约因素,互联互通,人才,内生动力
2014年11月8日,习近平同志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项目建设提供投融资支持。当前,宁夏迎来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以及西部大开发等重要机遇叠加的“黄金发展期”。2014年宁夏“两会”期间,自治区政府主席刘慧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紧抓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机遇,争取把“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纳入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规划建设的整体之中,将宁夏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通过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战略支点,努力打造中阿合作先行区,全面提升宁夏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一、战略定位
努力打造新丝绸之路上的开放桥头堡,将宁夏自身发展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中,关键在明晰战略定位,找准战略支点。
(一)向西开放的战略高地
近年来,宁夏肩负国家使命,加快建设国家级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倾力打造我国内陆开放新高地。作为我国面向西亚、北非和阿拉伯国家的唯一国家级展会,中阿博览会(原中阿经贸论坛)的核心主题越来越聚焦于金融、能源、农业、基础设施投资、贸易合作等热点领域,四届签约项目总投资额近9000亿元,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已成为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及世界穆斯林地区进行政治对话、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的综合性平台和国家外交舞台。应该说,中阿合作是丝绸之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延伸。要积极建设中阿人文交流合作示范区、中阿贸易投资便利化示范区和中阿金融合作示范区三个关键载体,充分发挥先行先试优势,拓展向西开放的深度广度,努力打造我国向西开放的战略高地。
(二)人文交流的纽带桥梁
宁夏是我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回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35.6%,各民族之间和谐相处,政治稳定,是国家确定的民族团结示范区,民族区域优势明显。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山川相连,许多民众信仰伊斯兰教,与宁夏穆斯林风俗习惯相近,交流合作源远流长,形成了深厚的传统友谊,这是宁夏向西开放最大的优势,也是宁夏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突破口。近年来,宁夏成功举办了中阿大学校长论坛等人文交流活动,组建宁夏大学阿拉伯语学院和宁夏医科大学“回医药协同创新中心”,打造了中华回乡文化园等支撑宁夏文化旅游国际化的重要载体。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发挥宁夏作为回族自治区的特殊窗口作用,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人文交流,架起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友谊桥梁。
(三)承东启西的交通枢纽
宁夏南部曾是丝绸之路的必经通道,如今的宁夏是联系西北与华北地区、蒙西与西南地区的交通要道,包兰铁路、宝中铁路在宁夏中部交汇,形成一个放射性的交通网络格局。宁夏获批成为全国第八批开放第五航权的省区之一,第二个同时开放第三、第四、第五航权的省区,突破了开通国际航线的政策瓶颈。同时,宁夏位于雅布赖航线上,西部向西出口的货物,经银川前往中东、欧洲和非洲,比绕道“北上广”可节省20%的运输成本;黄河中游地区的货物,经由银川出发,可节约15%的运输成本;西部地区的商务旅客,从银川直飞迪拜,比绕道北京可节约9个小时。世界互联网企业巨头亚马逊AWS已与宁夏西部云基地签订合作框架协议,西部云基地将承接在迪拜召开的2020年世博会数据业务,打造中阿陆上、空中、网上丝绸之路纽带,密切国内国际间的经贸。
(四)能源保障的重要基地
资源优势是宁夏发展的有力支撑。宁夏能源丰富,矿产资源种类达20余种,煤、水空间优良结合,尤其是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正全力打造世界“烯烃之都”、国家大型煤炭基地、煤化工产业基地和循环经济试验区。近年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天然气管道(西气东输二线起点)建成使用,中国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的天然气管道(西气东输三线起点)正在建设之中。西气东输四、五线也正在规划之中。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发挥宁夏地处国内资源富集区域和主要消费市场中间地带的区位优势和能源加工、储备、中转优势,布局承接中东、中亚油气加工转化和储备,为我国能源安全提供保障。
二、制约因素
宁夏提前布局,在推进中阿合作方面已取得丰硕成果, 可以说,中阿合作已成为宁夏“一带一路”建设的破题之举。与此同时,一些制约宁夏深入开展中阿合作、融入丝路建设的因素也不容忽视,如发展面临同质化竞争、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外向度不高、外向型人才匮乏、口岸建设滞后等问题,仍需要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以扩大开放为动力,以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为途径,以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为契机,着力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
三、政策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发挥特色竞争优势
要把宁夏深入开展中阿合作、打造向西开放桥头堡与国家战略有机结合在一起,把宁夏的发展思路纳入国家战略规划之中,加强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顶层对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要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明确主要面对的国际市场,与沿线各地形成差异化竞争。充分发挥银川综合保税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争取将银川进境肉类口岸指定为国家唯一清真牛羊肉进境口岸,大力发展贺兰山东麓百万亩葡萄酒产业,打造国内乃至国际清真食品及穆斯林用品集散地,推出具有浓郁回族风情、宁夏特色的文化和旅游产品等。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宁夏的对内对外开放,必将是一个双向激活的过程,即向西开拓中阿合作,向东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推进试验区银川核心区、银川综合保税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中国(宁夏)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产业基地、石嘴山陆港经济区、固原扶贫开发与环境保护示范区、国家级生态纺织示范基地等重点功能区建设,构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关键载体。
(三)积极推动国家层面清真产品认证标准出台,打造国际清真产品集散中心
2009年,宁夏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清真食品认证通则》,由于只是地方性标准,与阿拉伯国家对接时并不对等,还需要积极推动国家层面的清真产品认证标准出台,不断加强宁夏国际贸易清真认证的对外合作,建立健全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认证体系,突破政策瓶颈,打造国际清真产品及穆斯林用品集散中心。
(四)创新人才强区思路,千方百计揽育人才
要凭借良好的生态优势、创业氛围,将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结合起来,通过事业平台引入高端人才。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建成服务中阿的阿语经贸人才培训基地;整合现有阿语翻译人才资源,建成辐射全国的阿语经贸人才培训基地。加快建设中阿国际学院、中阿科技大学,成立阿拉伯研究中心,加快推进中阿院校智库合作,广泛吸引阿拉伯国家各类人才来宁夏交流和培训,切实打造人文交流的综合平台。
(五)加大互联互通投入,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
充分发挥宁夏作为中国通往中东、中亚最便捷的陆空通道优势,加快银川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积极推进航权开发利用,开辟银川至中东、中亚、东南亚地区的国际客运货运航线,向更多的阿拉伯国家开放航权。构筑内陆开放大通道,加快推进银西高铁、太中银铁路动车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中、中伊土经济走廊节点城市建设,提升交通枢纽、物流中心功能。吸引亚马逊、阿里巴巴等知名云计算运营企业投资建设数据中心、通信网络等互联网基础设施。吸引丝路沿线国家特别是阿拉伯国家使用云服务。紧抓银川作为电子商务试点的机遇,探索外汇管理、对外支付清算等办法,加强与大型服务外包企业合作,发展面向阿拉伯国家的服务外包业务。
(六)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宣传宁夏魅力
充分发挥宁夏集大漠风光、塞上江南、西夏文化、回乡风情于一体的旅游资源优势,编制旅游目的地建设总体规划,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精品旅游吸纳路,制定穆斯林旅游服务标准,争取便捷的出入境政策,建立中阿旅游交流合作机制,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打造特色鲜明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参考文献:
[1]宁夏对外开放报告.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4.
[2]张八五.宁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2014.
财会论文发表期刊推荐《金融理论与实践》是专业性学术期刊,本刊立足金融,面向社会,融各类金融理论与实务为一体。该刊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其紧紧扣住金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宗旨办刊,从而在全国金融理论与金融业务领域里具有重大影响,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有较高的学术地位、文化品位和专业水准;并有准确的市场定位,读者反映良好,市场占有量不断扩大,发行量居全国同类金融期刊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