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茶产业是贵州省优势产业,享誉国内外,有“贵州绿茶、秀甲天下”的美誉。根据省委制定并下发的关于茶产业发展的条文规定,为了推动全省差产业的发展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效益,提升农民收益,必须要科学合理的调整贵州茶产业资源的结构,优化配置,进一步提升贵州茶产业的整体形象。
[摘要]贵州省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是我国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树以及栽培茶树的省份之一,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出产的高品质绿茶闻名全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是近年来,由于生产方式不规范、经营手段不科学、市场开发不深入、产业结构不完善、各方面资源利用不合理等多种因素,影响了全省茶叶产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贵州省茶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查找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根据客观发展特点提出几点改进措施。
[关键词]茶产业,贵州省,现状,对策
一、贵州省差产业发现的现状
经过长期的发展建设,目前贵州茶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果,茶园面积逐渐扩大,整体产业水平稳步上升,初步实现了茶园的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科学化,种植区遍布遵义、铜仁、黔西南、黔东南等几十个县,总面积达19万平方米,推出了以龙井系列、金观音系列为主要代表的优良茶品种,初步形成了营销网络,建立了专业化人才队伍。但是在其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影响了整体发展进度,降低了农民的收益,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必须加以改正调整。
二、贵州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组织机构不健全,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虽然政府有关部门对茶产业的发展比较重视,但是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还停留在以往的认识水平,与当前的发展趋势格格不入,使得部分茶叶主要产区管理机构不健全、不完善,有些还处于初级建设阶段,只有少部分县成立了专门的机构,主要有茶叶办事处、茶叶局等,没有建立茶叶机构的县还占大多数,一般由农业局兼顾管理,使茶产业的管理比较混乱,没有章法,缺乏统筹规划、合理的布局、统一的协调管理和生产经营。全省从事茶产业生产管理工作的人员整体专业素质较低,多为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受过专业化教育培训的人数不足,一些高技术人才更是十分短缺,人才的匮乏严重制约了全省茶产业的发展步伐和产业水平的提升。
2.生产规模较小,无法形成规模化经营
贵州省茶种植面积相对较大,主要包括老茶园、投产或未投产的新建茶园,但大多数为小农经济,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比重很大,无法形成大规模生产和经营,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主要的问题有:
2.1资金投入不足,相对短缺,没有坚实的资金后盾。
2.2科技投入不够,缺乏科技含量较高的龙头企业作为支撑和带动,生产管理技术水平较低,科研机构较少。
2.3经营模式多为家庭式生产,比较分散,生产和管理能力较弱,不能形成合力。难以形成优势。
3.茶园利用率较低、无法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春茶和夏茶是贵州省大多数茶园的生产种类,多数为档次较高的茶青,一般为一叶一芽和二叶,但是年产量却不高,仅为全年采摘茶叶总量的20%左右,大量的秋茶、茶树花、茶籽和茶青被遗弃,严重浪费了可用资源,使茶树资源的经济效益得不到最大化发挥。
4.缺乏精加工技术和设备,项目资金投放错位
全省境内成规模的生产加工企业有很多,达到二百多家,可以说生产加工的规模比较大,但是大多数企业的生产加工设备陈旧老化,加工技术和能力水平较低,无形之中就浪费了许多资源,降低了茶青的出茶率,高档次的茶品难以加工,市场竞争力降低,浪费的茶青被一些商家以低价收购,并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处理和包装,重新上市,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国家和省政府对全省茶产业的发展十分重视,投资力度较大,但是有不少心存不轨的经营者,以投资发展茶产业为借口,争取政府补贴,但是实际用到发展茶产业的资金很少,绝大多数被用于他处,使茶产业的资金投入不足,影响了进一步发展。
5茶品种多而杂,市场开发不足
贵州省出产的茶品种多达200多种,有150多种已注册上市,茶叶品种较多,良莠不齐,使得品牌资源分散,使广大消费者在消费时都抱有怀疑的态度,影响了整体的品牌效益,阻碍了茶产业的整体发展,主要体现在,一是专业化的销售组织较少,现有的组织销售体系不完善;二是品牌宣传力度不够,品牌影响力不强;三是产品包装比较单一,多样化包装相对缺乏。
三、改进的对策
1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加强技术人员培训
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发展思路,注重组织管理机构的全面建设,理顺各方面关系,要着力解决不同生产管理部门各自为政的问题,做好统筹规划,制定长期发展计划,并根据管理人员的现状,有针对性的组织各方面专业性知识的培训,要充分发挥各地职业学校的教学优势,对生产第一线的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要充分发挥茶叶技术人员的优势,对广大茶农指导、教授,形成点对点的帮扶机制;要定期选拔优秀人才进行再深造,到大专院校学习,确保茶产业的发展有较为充足的人才资源。
2科学管理、合理规划,提高茶园整体效益
要根据全省茶产业发展的特点,科学合理的进行规划管理,不断提升茶园的生产水平和规模。一是要扶持茶农,通过技术指导、资金帮扶、政策鼓励等方式提高茶农生产的积极性和生产水平,实现扩大再生产;二是要提高茶树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形成生产经营一体化,实现集约化生产和经营,最大限度的利用茶青,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提高茶园的整体发展水平。
3提高科技含量,引进先进生产力
要加强生产加工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大力的扶持,引进先进的生产加工设施,同时注重对传统设备的技术改造和更新,对产品进行深加工、精加工,提高质量和科技含量,增强市场优势。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使茶产业的发展有充足的资金投入,能够实现技术的研发和使用,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生产力。
4注重品牌形象、加大宣传力度
提升品牌形象是拓展市场空间的有效途径,加大宣传力度、提升茶产业品牌形象是实现贵州茶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必要手段,一是要借用旅游业进行大力宣传,作为树立形象的重要突破口,开发观光旅游茶园和茶产品,建立具有茶文化特色的旅游购物点,组织茶产品营销表演,使更多的人接受产品品牌;二是要以政府的名义组织茶文化展览,举办大型的茶事活动,吸引各地的茶文化爱好者前来欣赏和品尝;三是要注重茶产业副业的开发,将有机无公害的茶保健品进行多样式的包装,方便购买和携带,让更多的外来人知道、了解贵州茶文化,增加销路。
5.加大资源的投入
一是加大土地资源的投入,要积极退耕还林、保持水土,使农业和茶产业协调式发展;二是要加大财政投资,设立专项扶持基金委员会,制定长期的扶持计划和规划部署,加强茶产业资金投入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力度,正规申请和使用程序,确保资金的有效合理使用,同时要发挥审计部门的职能作用,严惩违规违纪的行为,使茶产业发展有强大的经济支持。
四、小结
茶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其文化涵养极其丰富,影响深远。加强贵州茶产业的正规化、合理化、科学化、技术化发展,努力打造新品牌、深化老品牌,努力拓展更广的市场空间,提高整体生产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依据合理的长远发展规划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贵州茶产业的健康、快速、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侯彦双.贵州省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05:377-378+383.
[2]雷睿勇.贵州省茶产业发展政策研究[J].贵州茶叶,2013,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