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技术论文

中国教育学刊论文发表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探索

发布时间:2015-10-26 13:52:28更新时间:2015-10-26 13:55:05 1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很注重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一旦感兴趣了学习效率也会提升很多,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也是教学中很好的一种手段。本文是一篇中国教育学刊论文发表范文,主要论述了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探索。
  摘 要:教学课堂中,紧紧围绕兴趣做文章,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化学学习中获得快乐、收获知识。

  关键词:兴趣,探索,化学教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任何一门学科,学生一旦产生了兴趣,所激发的学习动力将无比巨大。

  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是整个化学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用绪言课展示化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绪言课是化学老师与学生的第一次交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关键,可以使学生懂得化学的意义,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

  绪言课的引入,我是由“变魔术”开始的,“春晚上刘谦的魔术表演,同学们都喜欢看,老师也要演一个。”将NaOH溶液倒入盛酚酞溶液的烧杯中,“下面是见证奇迹的时候。”两种无色液体瞬间变成红色。

  “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那么让我们学化学吧!”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整个课堂学习情绪高涨。而讲述化学发展史,剖析我国的四大发明中火药所蕴含的化学知识,不仅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一开始就喜欢上了化学课。

  二、针对学习内容,创设不同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一)新颖的导课设计

  设计教学情境,根本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新课的导入尤为重要。

  成功的导课,从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燃烧和灭火》这节课时,。一开始就演示“烧不坏的手帕”的实验,学生急于知道燃烧究竟和哪些因素有关,很快就进入学习状态。

  学习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用广告词作为开场白“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话饱含了哪些含义?”自然引入新课。

  (二)创设实验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化学离不开实验,针对教学实际创设实验情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动手、动脑能力,使教师的讲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学习二氧化碳的溶解性,我是这样设计实验:先向装空气的塑料瓶倒入1/3的水,震荡,瓶子没变化。把空气换成二氧化碳,同样的操作,瓶子却变瘪。鲜明的对比,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而学习的热情大大被激发。

  学习二氧化碳性质时,除了做向装有一高一低两支燃烧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我还设计了这样的实验:把一高一低蜡烛用烧杯罩住,让学生猜想哪支先灭,再用实验验证,神奇的现象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就像加了催化剂一样快。

  (三)创设疑境,激发求知欲

  教师合理设疑,促使学生思考,使学生在解疑中掌握知识。

  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可提出一些看似不守恒的问题,创设疑境:铁丝燃烧后质量为什么增加?蜡烛燃烧后质量为什么越来越小?让学生透过现象探究本质,在解疑中巩固所学知识。

  (四)以事入境,增强学习兴趣

  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亲身感受到身边的化学知识,增强学习的兴趣。

  例如:学习《化学与生活》时,讲述广州一8岁男孩长期喝碳酸饮料,导致骨骼像六旬老翁一样疏脆,是学生认识到营养均衡的重要和偏食的危害以及学习化学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给予充分的“话语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早已不合时宜,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成为学习的主导者,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新思路、新主张。

  例如,学习温室效应,组织学生课堂辩论二氧化碳的功与过;激烈的辩论,使学生清楚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掌握了事物两面性的辩证唯物观;结合当前提倡的节能减排低碳生活,让学生畅所欲言,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切身感受到身边的化学知识带来的快乐,从而培养其化学兴趣。

  四、调整复习课的形式,巩固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年级面临着中招考试,复习课必不可少。如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复习课也能得以持久呢?

  首先,复习课本内容时多让学生复述,老师只是提纲挈领、穿针引线,由学生自己总结,效果远强于教师的归纳。

  即使对习题的讲解,也可以分配由学生来完成,教师在一旁点拨和指正。

  遇到难度较大的习题,我常采用学生“说题”的方式,就是讲题后,停几分钟,让学生之间互讲,以加深他们的理解和掌握。

  其次,采用多种复习形式。同桌竞赛、小组竞赛,看谁用时少,谁的正确率高。课堂气氛紧张热烈,学生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

  五、展示教师个人魅力,吸引学生学习

  孔子曰:亲其师,信其道。

  学生对教师的认同,影响着学生对学科的喜恶,教师以平易近人的态度、和蔼可亲的容貌、落落大方的气质,积极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心情愉快、思维敏捷,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对待学习。

  其次,教师渊博的知识、风趣幽默的谈吐、新颖的教学方法,更是吸引学生的法宝,学生信服了,会更主动地学习。

  总之,教有法而无定法。教学课堂中,紧紧围绕兴趣做文章,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化学学习中获得快乐、收获知识。
  相关期刊简介:《中国教育学刊》创刊于1980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学会主办,面向基础教育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为月刊,主编:顾明远。国内统一刊号:CN11-2606/G4,国际刊号:ISSN1002-4808。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jiaoyujishulw/54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