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交通运输论文

公路路基施工质量通病成因及其处治措施

发布时间:2012-12-13 09:26:21更新时间:2012-12-13 09:27:13 1

摘要:路基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公路使用品质、 旅客的舒适和正常的行车交通。本文分析了公路路基施工质量通病成因,探讨了预防处治措施。

关键词:公路;路基施工;质量通病;成因;处治措施

公路工程施工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的生产过程,由于道路等级的不同的路面结构的差异对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提出不同的要求与方法。路基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受由路面传来的荷载,应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路基的强度与稳定性,受水、温度、土质等客观因素影响,同时也受行车荷载的作用,路基设计、施工方法及养护方法是否正确等人为因素制约。

一、公路路基施工质量通病成因

1、路基沉陷

路基沉陷出现的原因主要有: 填方路基压实不足引起下沉; 桥涵通道等构造物与路基衔接处材料使用不当或碾压困难无法充分压实, 造成路基逐步下沉; 软土地基未处置或处置方法不当造成路基沉降。 高速 、一级公路修建周期短, 因赶工期致使路基无足够自然下沉时间而引起的沉降; 施工中含水量过大 ,造成沉降隐患。

2、纵向裂缝

路基起始填筑宽度不够 ,或中线偏位, 进行填补镶边, 在镶边时, 又没有按规定挖台阶和由下而上的分层填筑碾压, 造成工程竣工后镶边下沉, 产生纵向裂缝; 清淤不到位 ,在清除植被或软基清挖时,在左边还有1-2m 宽未清到, 或堆放的淤泥尚未完全运到路外, 就进行填土施工致使路基边缘下沉, 产生纵向裂缝; 半填半挖路段的路基, 在填挖交界处未按规定挖台阶进行分层填筑压实, 也易产生纵向裂缝 ;路基压实不到位 ,致使产生纵向裂缝, 在路基施工中 ,应适当加宽填土 一般每边需加宽50cm。

二、预防处治措施

1、设计方面

(1)做好地质勘探调查对路线经过的地形 、地貌 、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详细探查,尤其要

对特殊路基段提供详细的设计资料,地表不良路段,设计可考虑换土或掺白灰 、水泥及铺设土工布等措施。

(2) 确保路基最小填筑高度路基最小填筑高度必须保证不因地面水、 地下水 、毛细水及冻胀作用的影响而降低其稳定性,按照路基设计规范要求,根据土基干湿类型及毛细水位高度,确保路基最小填筑高度,当路基填筑高度受限制而不能达到规范规定时,则应采取相应的处治措施,如:换填砂砾 、石渣等透水性材料设置隔离层或修筑地下渗透沟等以避免地面积水和地下水浸入路基,影响路基工作区内的土基强度与稳定性 。土质挖方路基,须换填不少于 60cm 砂砾,石质挖方路基,须设置30cm砂砾垫层,横向排水不畅路段要加设盲沟。

(3) 明确路基填料质量标准要求在各级

公路工程施工图设计中,必须明确不同填高内路基填料的 CBR 值(最小强度)及最大粒径要求 。种植土、 腐殖土、淤泥冻土及强膨胀土等劣质土严禁直接用于填筑路基。 砾(角砾)类土应优先选作路床填料,土质较差的细粒土可填于路堤底部。

(4)完善路基综合排水设计县级以上公路工程设计中,必须遵循因地制宜,整体规划,综合考虑的原则进行路基纵 、横向排水设计,避免造成路基两侧长期积水浸泡路基,使路基承载力下降面发生沉降变形。 在村屯路段必须设置排水边沟,平坡路段边沟须设有纵坡,确保排水通畅 。高填方路段采用集中排水措施,并与警示桩、防撞墙统筹考虑,要求在每20- 40m 及主要变坡点处设置简易或永久性泄水槽。 挖方段根据上边坡的汇水而积来设计截水沟,并考虑边坡土质和边坡,设置挡墙防止塌方,路基较低路段可以采取加设砂砾层及渗水盲沟,并加大、 加深边沟等排水措施。

(5)确保路基边坡稳定性高填。 深挖路基的边坡应根据填料种类、 边坡高度和工程地质条件等规范确定,高填路堤必须进行路基稳定性验算 。填方边坡过高时,可考虑在边坡中部加置边坡平台。

(6) 积极采用路基综合防护形式积极推行植物防护与硬防护相结合的综合防护形式,在比较稳定的土质边坡采用种草 、铺设草皮植树等植物防护措施。 岩体风化严重 、节理发育、 软质岩石 、松散碎(砾)石土的挖方边坡以及受水流侵蚀,植物不易生长的填方边坡可采用护面墙 、砌石等工程防护措施,沿河路基 、受冰侵害和冲刷路段采用挡土墙 、砌石护坡、 石笼抛石等直接防护措施。

2、施工方面:

(1 )施工单位必须根据交通部有关施工规范 、规程、 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建设单位招标文件要求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对施工全过程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在交工验收时,施工单位应提交完整真实的施工原始记录、 试验检测数据、 分项工程自检数据等质量保证资料

(2)对于地下水的埋置深度和地面水对填方路基的稳定性及施工影响,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进行补充调查,并采取相应的隔水,疏水措施。

(3)地基处理要点 (a)施工顺序:无论何种处理方法,都应按设计要求先开沟排水再清表整平原地面,做好填前压实,并整出一定的横坡度 设计竖向排水体处理的地基,应在铺设下半层砂或砂砾垫层后,方可打设排水体 排水体顶端,应按设计预留一定的长度(30cm 左右),最后再铺设上半层砂或砂砾层设计采用复合地基处理的地基,应在原地面整平后,采用轻型碾压机械适当碾压,使之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后,再作地基处理 沟塘必须在清淤换填分层碾压至相邻地面高程后,方可进行地基处理。 (b)所有用于地基处理的材料,都必须按规范和设计要求的质量指标采购 堆放和使用。 (c)保证施工质量的措施要求。 软基采用塑料排水板处理时,其机械设备性能应符合接地压力与处理地基的承载力相适应;打设塑料排水板严禁出现扭结、 断裂和撕破滤膜等现象。 剪断板体时,要预留足够的外露长度 。施工中,应按设计要求严格控制板体的打设标高。土工织物铺设时,要求做到绷拉无皱折 。水泥搅拌桩处理时,其施工机械应按水泥喷入的形态(即粉喷法或湿喷法),采用不同的施工机械组合 。采用粉喷法,其粉体发送器必须配有粉料计量装置,并准确记录水泥的瞬时喷入量和累计喷入量,施工前应先以实际使用的水泥,进行室内配方试验,符合设计要求后应进行不少于 5 根的成桩工艺试验,取得满足设计喷入量的钻进速度提升速度、 搅拌速度 、喷气压力 、单位时间喷灰量等技术参数;确定搅拌的均匀性;掌握下钻桩提升的阻力情况,选择合理的技术措施;根据地层、 地质情况确定复喷范围 。复搅深度必须保证大于6m,粉喷桩的检测可采用静力触探或钻芯取样试验法

(4 )路堤填筑要点 。(a)路堤填筑与速率控制:地基处理完成后,应适时进行路堤填筑 (b)填筑宽度,应按设计施工坡率超宽碾压要求控制摊铺厚度,要拉线控制,并经常检查 。(c)堆载预压与沉降补方:堆载预压时间越长,工后沉降就越小。 因此,对有预压要求的路段,在施工中应尽可能早地安排堆载。 堆载顶面要平整密实有横坡。 沉降后应及时补方,一次补方厚度不应超过一层填筑的厚度,并适当压实 施工单位每月均应测定沉降量,并向监理报告一次。 严禁在预压期不补填,而在预压后期,或在路面施工时一次补填的做法,以免引起过大的沉降发生。 (d)位移观测:对于路堤施工的安全稳定,位移的观测比沉降观测更重要 施工时必须按规定埋设位移观测桩,并坚持正常观测记录。

(5) 细粒土(含粉土 、粘性土等)易受降雨及气温等的综合影响,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合理安排工期,组织连续施工,雨后必须复压,过冬要注意覆盖,后续施工前必须复验。

参考文献

[1] 马斓, 王鹏飞. 浅析公路路基常见病害的处理[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1,(09)

[2] 卫渝双. 公路路基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的思考[J]. 科技经济市场, 2007,(09)

[3] 王森毅. 试论公路路基压实度的施工技术[J]. 价值工程, 2011,(21)

[4] 潘学文. 确保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的技术措施[J]. China's Foreign Trade, 2011,(16)

[5] 袁辉. 公路路基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08)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jiaotongyunshulw/18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