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科学的古城建筑
——丽江古城
董青
浙江禾泽都林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12
提要:丽江古城是我国最科学的古城建筑群布局,它以四方街为中心,四条主街向四面延伸并分岔出无数条街和巷。大街小巷成网状布局,是我国仅有的保持古城全貌的古城镇。
关键词:古城科学建筑布局
云南纳西族聚居地的丽江县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战国时期就是秦国的蜀郡。在这座古城中,有一座驰名中外的、古朴典雅的城镇,它就是大研镇。大研镇以四方街为中心,四条主街向四面延伸并分岔出无数条街和巷。大街小巷成网状布局,并且条条街巷有小桥,条条道路通流水,家家门前有清流,户户人家有垂杨。大有“中国水乡古城”之风韵,且是我国最科学的古城建筑群布局。
丽江古城的海拔高度是二千八百米,属于高原城镇。弯弯曲曲的小河,流过民居的门前,又流入民居的院落,有的民居建在河上,有的民居跨过河面。由于城里河流多,桥梁自然也多。面积不大的丽江古城内,光桥梁就有七十六座,这些桥梁大都是石拱桥。这并没有包括临水人家的私用桥。看到这种水乡景色,谁都会感叹,这真是高原姑苏。
丽江古城的大研镇古建筑群都是土木结构的瓦房,大多是三坊一照壁式建筑,也有四合院。这些建筑都是层甍勾角,每家房屋都精工细凿,大都雕有双凤朝阳,八哥山茶,二云抱月,暗八仙,水波浪等图案。这些图案既反映了纳西先民的艺术造诣和审美情趣,又展现了大研镇古建筑群纯朴而辉煌的风貌。
丽江古城的民居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的四合院有北京四合院的韵味和江南水乡的情趣。布局讲究顺其自然,依地势和水流而建,院落多为坐北朝南或坐西向东,有利于采集阳光,挡风和避寒暑。建筑多为土木结构,瓦屋楼房木架承重,土砖砌墙。院内照壁下广植花木。照壁还能起到反射光线的作用使屋内明亮。古城的建筑被誉为“民居建筑的博物馆”。
古城的每一栋建筑,玲珑精巧,各不相同,屋顶、外墙、大门、院落、门窗、梁柱、天花等无不精工细作,一丝不苟,体现了纳西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丽江民居和中原地区一样,官职的人家有门楼,而且门楼上还有层层斗拱。土司家的梁头上画麒麟,普通民居的梁头只能画狮子头;土司住宅的挂方可以画凤头,而普通人家的挂方只能画白菜头。除了土司以外,普通人家的住宅都是三开间,如果是四开间,左面一开间应跌落;如果是五开间时,左右两开间都要跌落。这种处理形式,在中原地区称为“明三暗五”,意思是尽管五开间,但由于屋面高度不一致,可以解释为三开间,其余两端是耳房,以便逃避宅制的限制。
简单的说,丽江民居以两层楼为主一个三开间的两层楼是一个单体的构成单元,叫做一个“坊”。每一坊的前面都有宽敞的外廊,各坊都朝向中心的庭院。坊与坊九十度拐角的联楼处,外廊相连,而后面的“漏角”处,设置厨房、储藏间等辅助用房。庭院的入口设在厢房的山墙处,并设置大门,以保持庭院的整洁与宁静。由于正房是庭院中的主导建筑,所以高度一般高于厢房。
丽江民居的特点,就是汉族的悬山腰檐造型,白族的三坊一照壁布局,以及藏族的蛮楼空间形式。
悬山是中国屋顶的一种形式,悬山式屋顶是将屋山两端的屋面出挑。从下面看出挑的屋面,暴露木结构。由于屋面四周都大于房体,所以造型上饶有趣味。由于悬山屋顶檩子一根根地暴露,其顶端处势必容易腐朽,所以在出挑屋面的西头,都钉上封头的博风板,博风板最上面的尖角处,选用一块垂直的小木板将博风板的拼缝遮盖住,这块小木板叫做“悬鱼”,是一种古老的建筑
装饰。由于鱼和“余”谐音,所以系鱼有“吉庆有余”的象征,很受人们的欢迎。
腰檐是在建筑中部另外再设置的一层屋顶。这种形式,在官式建筑如宫殿、庙朝宇中称为重檐。丽江民居一般是两层楼房,在房屋的正立面设一层腰檐,挡住二楼窗户下面的墙板。这种楼房,楼下和楼上的内部空间高低大致相同,但从外面看,由于腰檐挡住二楼的下半部。人们产生楼下高,楼上矮的错觉,建筑十分稳定。
白族的三房一照壁是中国民居中很有特点的一种形式。“坊”就是一幢三开间的两层楼房,由三个三开间的两层楼房围合成一个三合院,在另外一侧设一堵大影壁,就是三坊一照壁。丽江民居吸收了三房一照壁的院落形式,只是房屋尺度和院落规模比白族小一些。
古城民居吸纳汉、白风格而又有自身的特点,比如走廊宽敞,适合于农业兼家庭手工业的生产生活习惯;楼墙用木板,形成脚重头轻之势,适合于多
地震的防护作用;多用土墙,一来便于就地取材,二来适应高海拔偏冷及昼夜温差大的特点,以收到冬暖夏凉的效果;正房布局正中为堂屋(客厅),左右为两个厢房,其中一间门与堂屋相通,为妻子居室,丈夫则睡在堂屋里,适应了纳西族婚俗的特点。如此等等,改汉、白建筑形式而为纳西化了。
丽江古城以四方街为中心放射状布置6条主要街道,主街道再有数十条街巷向外延伸,其间又有多个小广场,形成了疏密有致的开放式格局。
新华街街口位于古城的正北方靠狮子山一侧,这里是古城和新城的分界点,从这里进入古城可以充分体会到古与今的区别。其路面满铺的五花石板为竖状,街道很少弯曲直达四方街。两侧的铺面古老简朴,翠文段街道西河水从中穿过,河边两岸柳暗花明,铺面紧排,很有水乡特色。
七一街街口位于古城东南方。街道极有特色,房屋高低错落,从两旁众多古老的铺面能看出昔日的繁华。其路面铺满的五花石板为横状。
光义街位于古城的南方,这里过去的居民多为统治者和达官贵人,房屋建筑多显豪华。
现文巷是古城内最有情趣的街巷,巷内建筑形式多样,巷窄幽深,有蛮楼吊厦和骑厦楼等多种形式。现文巷被称为“小上海”。地面铺垫的五花石板被来往的人马磨得光亮如镜,色彩斑斓,是古城建筑的缩影。走在巷内如同走在峡谷当中,左弯右拐似乎找不见出口,走出那窄窄的巷子,就是豁然开阔四方街。
古城有许多条特色鲜明的街巷:打铜巷、卖鸡巷、杀猪巷、现文巷等。这些街巷因集中制售某种商品或从事某种行业的居民比较集中而得名。
丽江古城,是中华民族优秀建筑的缩影。许多建筑学专家考察研究古城后说:丽江古城镇的历史,比誉为世界样板的英国翰洛城早数百年,并且布局比翰洛城更科学。它是我国仅有的保持古城全貌的古城镇,为研究我国城市建设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jianzhushejilw/5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