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建筑设计论文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高处坠落事故原因及防治对策-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11-02-26 14:21:34更新时间:2011-02-26 14:21:34 1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高处坠落事故原因及防治对策
  陈小华(浙江省江山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
  【关键词】工程施工高处坠落事故防治
  建筑工程施工的特点是高处作业工作量大,作业环境复杂多变,多工种交叉作业,危险因素多,极易发生事故,因此,建筑业在我国各行业中属危险性较大的行业,也是事故发生较多的行业之一。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坍塌”这五大伤害严重威胁着建筑企业职工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而“高处坠落”又居建筑施工“五大伤害”之首,事故发生率极高,约占各类事故总数的50%以上,危险性极大。因此,分析和掌握高处坠落事故的原因和预防对策,对防止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降低建筑业伤亡事故具有最大的意义。
  一、高处坠落事故原因分析
  安全事故主要是由于人的不安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及管理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1、人的因素
  1)作业人员安全知识缺乏,安全意识淡薄,安全防护能力低,对存在的事故隐患麻痹大意酿成事故。
  2)作业人员自身存在缺陷,如家族有精神方面遗传病史,患有心理疾病,严重高血压、癫痫和登高恐惧症的人员,以及年龄大体质较差的,容易产生不安全行为导致伤亡事故;
  3)作业人员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各级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容易造成事故。
  2、物的因素
  1)没有安全防护,留下重大伤亡事故隐患。
  2)安全防护不到位,易发生事故。
  3)安全设施、安全防护用品不合格,建筑设施,机械器具等自身存在结构上的缺陷,留下重大安全隐患,导致发生事故。
  4)作业环境不良,如照明不良、作业面光滑、高温严寒大风等恶劣的气候条件,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3、管理因素
  1)管理人员对作业人员没有安全技术交底或交底缺乏针对性。
  2)监护人员没有尽职,监护不到位。
  3)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安全检查不够,缺乏安全知识,没有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
  二、高处坠落事故的防治对策
  1、各级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提高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使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2、严格按照《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考核管理暂行规定》和《建筑业企业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暂行规定》的要求,抓好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和法制意识。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需加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专业技术,做好督促、监护和检查工作。
  3、坚持对从业人员,特别是新入场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劳务分包企业人员的三级安全教育,使教育培训工作既有针对性,又能保持经常性,防止走过场,使操作人员自觉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杜绝违章作业和冒险行为。
  4、加强对劳务人员素质的管理。从进场之日起,就要对登高作业的从业人员进行体格和心理检查,患有心理疾病、严重高血压、癫痫和登高恐惧的人员,以及年龄大体质较差,未经有关部门培训合格的人员,不得从事高处作业。
  5、施工单位在编制安全技术措施时,必须按照《建筑工程预防高处坠落事故若干规定》的要求,结合工程实际,明确每个高处作业点的防护措施,特别是专业性较强的工程,如脚手架工程、吊装拆除工程等都应作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应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验算数据,且经过专业技术人员审批签字后方可组织实施。
  6、切实做好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每个分部分项工程和零星安排的作业,都必须向操作者讲清楚。施工环境、操作过程、操作工艺、操作方法的具体要求和应采用的防护措施,以及作业中应遵守的劳动纪律。安全技术交底必须要有交底人、接受交底人双方的签字才能生效,操作工程中必须监督安全技术交底的执行情况,使每个操作者时时、处处重视安全。
  7、加强现场安全防护,按照《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及时、规范地做好“四口、五临边”的防护措施,做到安全防护设施的定型化、工具化,并按规定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8、切实做好安全检查。项目经理必须亲自带队检查,对特殊高处作业应进行跟踪检查。检查要及时发现问题和消除隐患,实行安全隐患整改、反馈、复查责任制度,形成安全检查的封闭记录。
  9、在恶劣的气候(如雨雪天、大雾、6级以上大风)和环境不良的条件下,禁止从事高处或洞口作业。
  二○一○年五月三十一日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jianzhushejilw/5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