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施工过程中都会要讲,安全第一,安全管理这方面也有专业的安全工程师来负责。安全施工论文发表核心期刊推荐《建筑科学》是建设部主管,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办,创刊于1985年,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建筑科学类综合性技术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业在我国取得了极大的发展。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安全管理是贯穿施工管理过程始终的重要环节。本文首要介绍了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的特点,然后简要介绍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关键词: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和建设快速发展,城镇化快速推进,土木工程项目和城市建设方兴未艾。在建筑施工中,安全生产是原则和目标,要始终遵守“安全第一”的生产方针。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是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建筑施工企业及有关单位对建筑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工作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监督、调节和改进等一系列致力于满足生产安全的管理活动。
一、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的特点
1、产品的固定性导致作业环境局限性
建筑产品都是坐落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导致了必须在有限的场地和空间上集中大量的人力、物资、机具同时进行交叉作业,导致作业环境的局限性,因而容易产生物体打击等人身伤亡事故。
2、露天作业导致作业条件恶劣性
建筑施工大多在露天空旷的场地上进行的,导致施工的工作环境相当艰苦,容易发生伤亡事故。
3、体积庞大带来了施工作业的高空性
由于建筑产品的体积十分庞大,操作工人大多在十几米,甚至几百米上进行高空作业,因而容易产生高空坠落的伤亡事故。
4、流动性大,工人素质低增加了安全管理难度性
由于建筑产品的固定性,当这一产品完成后,施工单位就必须转移到另一新的施工地点,施工人员流动性大,素质较差,要求安全管理举措必须及时、到位,从而带来了施工管理的难度性。
5、手工操作多,体力消耗大,劳动强度高导致了个体劳动保护艰巨性
在恶劣的作业环境下,施工工人的手工操作多,体能消耗大,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都要比其他行业大,职业危险严重,带来了个人劳动保护的艰巨性。
6、产品的多样性
建筑产品的多样性,导致施工生产工艺的多变性,施工工艺的多变性要求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要及时、有效。
7、施工场地窄小带来了多工种立体交叉性
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的逐渐增多,建筑由低向高发展,而施工现场却由宽到窄发展,致使施工场地与施工条件要求的矛盾日显突出,多工种交叉作业增加,导致机械伤害、物体打击事故不断增多。
施工安全生产的上述特点,决定了施工生产的安全隐患多存在于高空作业、交叉作业、垂直运输、个体劳动保护以及使用电气工具上,伤亡事故也多发生在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坍塌等方面。同时,超高层、新、奇、个性化的建筑产品的不断出现给建筑施工带来了新的挑战,也给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和安全防护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安全生产的原则与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生产首要原则是“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工程项目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坚持在抓生产的同时抓好安全工作。它体现了安全和生产的统一,生产和安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两者不能分割更不能对立起来,应将安全寓于生产之中。其次是“安全具有否决权”的原则。安全生产工作是衡量工程项目管理的一项基本内容,它要求在对项目各项指标考核、评优创先时,首先必须考虑安全指标的完成情况。安全指标没有实现,即使其他指标顺利完成,仍无法实现项目的最优化,安全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职业安全卫生技术措施及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以确保工程项目投产后符合职业安全卫生要求。最后是事故处理“四不放过”的原则。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在处理事故时必须坚持和实施“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整改预防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领导不处理不放过。
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条件所需资金的投入,对所承担的建设工程进行定期和专项安全检查,并做好安全检查记录,做到资料齐全、规范。在施工现场入口处,施工起重机械、临时用电设施、脚手架、出入通道口、楼梯口、电梯井口、孔洞口、桥梁口、隧道口、基坑边沿、爆破物及有害危险气体和液体存放处等危险部位,都应按要求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安全警示标志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工程施工前,负责项目管理的技术人员应对有关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按工程的分部分项向施工作业班组、作业人员进行书面详细交底,交底后由双方签字确认并注明交底日期。凡是上岗作业人员进入新的岗位或者新的施工现场前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未经教育培训或者教育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作业人员在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时,也应当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三宝”使用情况正常,“四口”等临边部位防护规范。“三宝”是指: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四口”是指:楼梯口、电梯井口、预留洞口、通道口等各种洞口。
三、现场文明施工管理
城区主要路段的施工现场周围必须连续设置高度不低于2.5m的围挡;一般路段的施工现场周围连续设置高度不低于1.8m的围挡。围挡材料采用硬质材料,应该做到坚固、平稳、整洁、美观。施工现场进出口应设置大门,门头设置企业标志,并设置灯箱或霓虹灯,夜间要保证亮起来。施工现场应制定门卫管理制度,进出口设置警卫室,有专职门卫人员进行值班。施工现场的大门进口处应设置“七牌两图”,适当位置设置宣传栏、读报栏、黑板报和安全标语等。施工现场应针对作业条件在危险部位规范、整齐地悬挂统一内容和式样的安全标志牌。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上岗时应整齐佩戴企业统一制作的工作卡,并持证上岗。施工现场宜有循环干道。道路上不得堆放构件、材料,保持经常畅通。施工现场门口处应设运输车辆冲洗设施,保证不带泥上路。施工现场的道路、作业场地、脚手架和塔吊等基础应设排水设施,形成排水网络,保证排水畅通。施工现场拆除下来的模板、支撑、脚手架料、垂直提升设备等杆件和施工余料,应及时分类运往规定地点堆放,不能马上运走的应堆放整齐。
此外,施工现场应当建立消防安全责任制度,设立消防领导小组,确定消防安全责任人,制定用火、用电、使用易燃易爆材料等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设置消防通道、消防水源,配备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并在施工现场入口处设置明显标志,在公司各级编制的应急预案中体现有关消防方面的内容。建筑施工高度超过30m时,应设置专用的消防管道、器具和专用水源,并随层设置消防阀门。立管直径不小于50mm,设加压泵和泵房。二、动火作业的管理施工现场应建立动火审批制度。凡在危险区域进行明火作业,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作业时,应设专人监护;作业完成后,必须确认无火源危险时方可离开。
施工现场应建立施工不扰民的措施,有责任人管理和检查。施工现场应针对施工工艺采取防尘和防止噪声措施,并定期对施工现场的噪声进行监测,如实填写记录;在允许的施工时间之外必须施工时,应由当地市环保部门批准。施工现场不得焚烧有毒、有害物质和随意抛撒建筑垃圾。
参考文献
[1]丁传波,黄吉欣,方东平.我国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的致因分析和对策[J].土木工程学报.2004(08)
[2]潘承仕,张仕廉.安全管理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意义[J].建筑经济.2003(12)
下一篇:工程质量管理论文范文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