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工商企业管理论文

职称论文格式模板企业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分析

发布时间:2014-07-24 15:28:54更新时间:2014-07-24 15:29:23 1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政府层面进一步加大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企业层面以房地产为代表亦是积极投资建筑工程建设。换言之,我国在未来几年将迎来建筑工程发展新契机,那么其中必不可少的工程造价管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逐步发展起来的。

  摘要:工程造价管理贯穿建筑工程施工全程。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建筑施工规模越来越大,各种工程造价涉及范围更加广泛,企业对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就显示出其独特优势,有利于提升施工质量和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本文从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现状入手,对各阶段的工程造价有效控制和动态管理提出针对性建议, 以期提高我国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的水平。

  关键词:职称论文格式模板,工程造价,动态管理

  顾名思义,动态管理即要求对建筑工程项目造价进行全面、系统、科学、有效的管理,包括改革现行的计价方式,分阶段控制工程造价,从影响造价各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

  一、我国目前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基本现状

  (一)工程造价的数据收集处理滞后

  由于动态管理的及时性要求有关工程造价的信息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采集并进行分类处理。然而一方面,在具体操作中我们知道很多造价管理单位是利用月刊来发布建材市场的相关价格信息的,具有滞后性。因此当面对某些价格波动比较大的建材,依据这样的信息编制的工程造价计划方案,会与真实的市场价格存在较大差异。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目前关于工程造价数据收集手段相对落后,比如一些建材历史价格数据并没有收集完备,企业自然无法充分合理地分析和使用,进而导致在制定工程造价方案时缺乏参考依据,影响最终效果。再有,需要指出的一点是,由于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对于数据的要求更为严苛,因此对负责数据收集和处理的造价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造价人员能够对建筑市场的实时变化做出及时、准确、客观、充分的反应。纵观我国目前造价行业,真正具备动态管理素质的造价人员的确少之又少。

  (二)缺乏全国统一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网络系统

  由于目前建筑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很多工程造价信息,比如建材价格信息,需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收集、比对、分析。然而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统一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网络系统。阻碍这一进程的障碍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扰,主要原因是区域内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利益共同体,全国统一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网络系统的建立会公开信息,引入新竞争,损害了一部分“圈内人”的利益;其二,由于各省市关于工程造价信息统计的标准和格式各异,无形中加大了信息融合的难度。

  (三)监管随意,缺乏整体性

  理论上的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流程的管理。然而我国目前的现状主要表现为对于以上监管流程实施较为随意,在具体操作中组织部门各自为政,缺乏整体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间缺乏有效沟通,监管目的和手段各异,致使造价动态管理的根本出发点和目的点存在偏差;另一方面在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内部由于细分工的不同,在监管过程中一些细节存在不匹配的问题。

  (四)有关规章制度和具体操作方法相对落后

  众所周知,影响工程造价的动态因素主要包括量变因素、价变因素、定额取费的变动因素三方面,其本质就是对造价实行全过程跟踪管理和预测管理。然而我国目前针对工程造价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和具体操作方法还是基于静态管理的思路制定的。例如,多数工程造价方法大多数是根据静态定额来制定的,也就是其假设前提是暂且忽略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给消耗带来的影响。但是我们这种绝对理想的情况只能出现在理论假设中,事实上,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新增定额消耗不可避免,如果依然根据静态管理的思路,必然会使工程造价编制存在着较大的误差。

  二、关于企业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针对性建议

  (一)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网络系统

  全国统一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网络系统的好处在于它既有利于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又有利于工程造价的全程管理,可谓一举两得。有关单位也可以在更短的周期内及时将市场价格通过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网络系统进行发布,这有利于工程造价方案的设定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当然,现阶段部分地区以建立起区域内部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网络系统,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通过匹配性改造,最终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在这里还需要强调的一点就是,由于笔者前文所说,由于各地方对于工程造价信息统计的标准和格式存在差异,因此制定全国统一的评价标准是重中之重的工作。

  (二)突出重点,做好施工阶段的动态管理工作

  施工阶段是工程造价管理的重点,要想提高对工程造价的组织管理和技术管理的能力就必须在这一环节下大力气整治,重点关注。从技术方面,要保证科学合理化管理,主要包括人员划分的科学合理,资金配置的科学合理,管理覆盖面的科学合理等等;从人员素质要求方面,加强造价人员在动态管理方面的理论培训工作,深化其动态管理意识,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实战培养相关人才。

  (三)加强全程监管,保证顺畅沟通

  一方面,造价人员要把握全局,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流程管理。具体来讲就是,在设计阶段控制并合理地编制相关预算,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严格控制不合理变更,保证总投资额不被突破;在施工阶段加强材料价格的控制,严格现场签证和隐蔽工程记录管理,避免因现场签证不严导致扯皮现象的发生;在建设工程项目竣工结算阶段要认真审核工程量和套价取费,严把工程结算关。

  另一方面,加强工程造价各方的沟通,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动态管理个流程环节的不匹配,进而影响项目工程造价结果。首先要求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在事前对于一些关键环节、关键问题达成基本共识;其次在工程施工阶段对于新产生的问题及时沟通采取共同商量一起解决的办法,避免各自为战;最后在完工阶段保证结算工作的有效沟通。再有,对于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内部要根据自身情况建立起一套简单高效的内部沟通机制,避免资源的内耗。

  (四)有关部门与时俱进,改进相关规章制度和实操方法

  一方面有关部门在上层设计时要改变传统的静态管理思路,制定工程造价的相关规章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影响工程造价的动态因素,与时俱进;另一方面,重新研究关于工程造价的一些具体操作方法,充分考虑当前建筑工程市场的现实情况,增强可操作性,避免纸上谈兵。

  三、结语

  工程项目的动态管理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理念,也是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形势的题中之义。 如何对工程项目的全流程进行跟踪管理,是工程造价动态管理需要解决的紧要问题。本为通过分析我国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现状并据以提出针对性建议,是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工程造价相关从业人员能够进一步探索出符合实际的操作方法,推动我国工程造价事业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 何来珍.关于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思考[J].中国科技博览,2010,(11).

  [2] 刘美兴.关于加强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措施及建议[J].广东建材,2009,(8).

  [3]程爱萍.关于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现状以及相应措施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9(16):98-99

  [4] 魏贵梅.建筑工程项目中工程造价控制方法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

  [5]谭雪.小议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有效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

  [6]宋小正.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2).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gongshangqiyeguanlilw/42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