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现状,阐述了大学生诚信制度的含义和功能,诚信制度建设的基本途径,分析了如何培植良好的校园诚信环境。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诚信制度诚信环境
一、大学生诚信问题现状
(一)考试作弊现象严重
这是高校非常突出的大学生个人失信问题,也是高校学风建设的焦点问题。近几年来,高校为扭转考风,加大了对考试违纪学生的惩处力度,但作弊现象屡禁未止、作弊手段层出不穷,不断出现英语四、六级考试“枪手”代考甚至盗取试卷、购买试卷等恶性事件。重庆某高校一大四毕业生代人考试被发现后在逃跑过程中摔跌致死。
(二)恶意欠费现象逐年增长
恶意欠缴学校各种应交款项的现象在近几年来非常突出,个别不属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却自称家庭经济困难,甚至提供一些虚假的经济困难证明材料,拖欠学费,而将父母提供的用于交纳学费的资金用于个人高消费。调查结果显示,在大二、大三、大四三个年级的学生中,有过欠费经历的学生比例达到30%左右,其中有恶意欠费倾向的超过了10%。正是由于大面积的学生欠费尤其是恶意欠费现象,致使重庆某高校2008年10月,学生欠费总额高达千万元人民币。
(三)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现象突出
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助学贷款的违约率大致在20%左右,远远超出银行控制风险的承受限度;部分学生就业后认为银行无法掌握其行踪而刻意逃避还款,据工商银行北京分行统计,从工行获得贷款的学生中,有不少学生到了还钱的日子人不见踪影,致使工行损失数百万元,占了应还钱人数的10%。在校期间不按时还息(以贷款4500元计,每季还息不足50元)现象普遍。
(四)毕业生自荐材料“注水”现象严重,违约率较高
1.毕业生自荐材料缺乏真实性、弄虚作假。
求职简历对成功就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毕业生为增加自己在就业竞争中的实力,使出浑身解数让自己的材料精彩、完美直至言过其实。不少毕业生在做简历时选择了这样一个方法一一将别人的等级证书、荣誉证书稍加改造据为己有,或者干脆伪造荣誉,堂而皇之地将根本未曾担任过的职务、未曾研究过的论文大书特书于简历之上。15.5%的被调查者为了吸引用人单位将不惜在个人简历中做假,其中5.4%的同学认为撰写个人简历可以有意夸大事实,夸大成绩。面试时自我吹嘘或请“枪手”代替等,一旦弄巧成拙,只会害人害己。
2.毕业生随意签约、违约。
毕业之前视违约如寻常事,把诚信当作儿戏的人不在少数。毕业生违约有好多条理由,譬如“原先签约的单位不够好”,“现在来了更好的单位”,“交点违约金不就得了”,“考研风险太大,必须给自己留条后路”,“考上研究生我总不能不去上吧”等等,可谓是“满腹苦衷”,但没有一条理由是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出发的,也不考虑对学校
二、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
(一)诚信制度的含义及功能
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制度的核心内容,大学生诚信制度是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关键,所谓诚信制度,是指基于伦理化的诚实信用观,以道德意义的诚信现实观念为内容以一般行为规范自身要求的制度原则、技术和意识,构建一套集诚信评价机制、诚信管理体制、失信惩罚机制为一体的诚信管理体系,具体包括关于诚信的建立、维护、评价、服务和失信救济等行为规范。诚信制度的重要作用,集中体现在它具备了以下三个基本的功能。
1.引导功能
诚信制度的关键是确定大学生信用行为的规范模式,它对于诚信的标准有自己的认定,对失信的惩罚也有具体的规定,这不仅从表面上告诉大学生诚信建设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也在客观上形成了一个评价体系,大学生通过对它的学习和运用就会形成自己的符合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的良好诚信观。
2.保障功能
高校诚信制度的完善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保障,诚信制度保障下的诚信教育不再是纸上谈兵,空洞无力.有了制度的规范就创造了一个诚信的校园环境,大学生所接受的有关诚信的理论就能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体现出来,并外化为行动指南,诚信制度和诚信教育本身是相互促进和补充的。
3.惩罚功能
诚信制度最核心的一块就是诚信惩罚机制,它使以前单纯教育无法落实的情况得到了改善,诚信者可以得到鼓励和回报,但失信者却要为自己的过错行为付出代价,这样才能使学生关注自身信用行为的后果,促使其选择诚信,最终使诚信教育进入良性循环。
(二)诚信制度建设的基本途径
1.建立普遍的诚信档案制度。
促进个人诚信水平提高的关键是在人和制度之间建立健全一套良性的互动机制,使得每个人能够在自律的基础上,在制度与规范的范围内去实现自己追求的东西,以期正常合理的发展,即要建立一个诚信体系,其中最直接具体的作法是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诚信档案”以前评价一个学生的优良,主要看他的学习成绩和各方面特长及工作能力,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用人单位评价学生的在校表现,还要关注这个学生是否踏实,能否为单位奉献知识和热情,或者学生人品和道德品质怎么样;而且对于诚实信用这一素质,市场的需求有扩大的趋势。那么通过建立诚信档案就能为学生向社会证明其诚信状况,利于学生适应社会需要。同样,诚信档案也有可能录一些不良行为,可能会使学生就业受挫,但相反这样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行为也起到了督促提醒的作用,对学生自身素质发展来说有极大促进作用。在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上,可以借鉴社会诚信档案建设中的经验,从而促进大学生诚信教育在制度上的发展和完善。
2.制定实际操作指南
目前,在各高校开展的一系列诚信教育活动中,经常会有诸如《诚实承诺书》《自律协议》等签订,它主要是学生自发组织的加强诚信教育的活动。这无疑是值得推广的,但为求有更广泛和深入的效果,学校应建立一个可实际操作的诚信行为指南,指导学生的日常诚信行为。它不同于一般的校规校纪,是独立的一个体系,是由学校强制性和学生自律性相结合的诚信意向书。一方面,指南有利于学校对诚信进行实在的指导和管理,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一般可以包括考试诚实承诺、借贷诚实承诺等一系列内容。
3.采取老师引导、学生自律的双向管理体制
以往的诚信管理体制都是以老师为主导,以教育为主要方式,但针对高校大学生这样一个有自身发展特点的群体来说,不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成效。大学生是一个有较完善专业知识体系,思想先进,自我自主意识较强的群体,他们期待对自身的把握和控制,希望在成长的过程中自己能成为主动者。因此,注重大学生的个体意识,对其诚信观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三、培植良好的校园诚信环境
诚信这一良好的品德与其他任何一种好的品德一样是不会自发形成的,它的形成有赖于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教育。高等学校是社会环境的一个缩影,是大学生直接置身其中的社会环境,是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基地。在高校强化诚信教育,必须营造一个充满诚信内涵的和谐的校园环境,形成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科学体系。
四、结论
大学生诚信行为受自律因素与他律因素的制约,在个人诚信素质未达到相当水平的情况下,诚信他律对于规范大学生诚信行为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校园诚信制度建设以及与此相协调的社会诚信制度建设的探索。当前急需加强的时间里大学生诚信档案制度、规范化的诚信协议制度、师生双向诚信的制约与监督制度以及失信惩戒制度等。大学生诚信教育所有形式所取得的实效,必须通过大学生个体不断地参与形式多样的诚信实践,才能养成诚信习惯,从而内化为自身诚信品质。学校应为大学生提供参与诚信实践的土壤和条件。
参考文献
[1]陈龙跃.市场经济中信用丧失与重建的思考[J]求实,2002,(S1).
[2]程孝良.论高校诚信教育的紧迫性[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3]张友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需要加强诚信教育[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1).
[4]苟朝莉,林文军.高校诚信教育刍议[J]探索,2003,(04).
[5]王秉泽,侯成娥.大学生诚信教育亟待加强[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