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素质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陈莉娟 靳凯朝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然而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许多院校只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却忽视了学生素质教育。为进一步推进高职教育发展和提升素质教育水平,本文从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中所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入手,寻找适应新形势下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素质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高职教育,素质教育
“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优先发展高职教育的战略方针。这种方针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面临大好的发展机遇,同时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也对高职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高职院校中的素质教育,更是教育理论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下面谈谈本人对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一些认识。
一、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现状及内涵
伴随着高职技术教育的发展,素质教育在高校全面开展的同时,也流露出了弊端,特别是在竞争激烈,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高等职业院校为了追求高就业率,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培养,而忽视了素质教育,殊不知要想真正在高职院校中脱颖而出,使学生成为社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技能培养和素质培养两方面都要抓,两方面都要硬。
素质是一个发展的、复合的和具有层次的概念,是指个人先天具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后天通过环境、教育获得的基本品质。素质教育着眼于后天教育,注重周围存在的客观事物对主体的影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叔子说“大学的主旋律应是“育人”而非“制器”,是培养高级人才,而非制造高档器材”。可见,在高职院校中素质教育是不容忽视的。
二、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影响素质教育的因素
1.师资力量薄弱
“师也,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力量在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师资力量薄弱且整体素质偏低,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造成的消极影响尤为突出,针对这种情况更应注重教师的全面素质培养。正如雨伞说“不能为被人遮风挡雨,谁还把你举在头顶”。
2.学生整体素质比本科生差
高职院校的学生录取批次在“三本”以后,学生高考分数普遍较低,高中基础比较差,所以上大学后学习比较吃力,有的自信心不足,导致消极状态。上课睡觉、玩手机、看小说,不遵守课堂纪律。出现了高职院校学生整体素质低、差的局面。这种现象给高职院校今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3.高职院校注重技能培养,忽视素质培养
一方面,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只注重专业课,而忽视了学生的素质培养,挤压了素质教育的空间和时间。另一方面,由于应试教育的弊端,使学生习惯了“死读书”“读死书”,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以至于毕业后缺乏与人交往,适应社会的能力。所以高职院校应“育人和技能两手抓”,对学生进行“三苦”教育,“学习刻苦,生活艰苦,心理承受痛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高职院校培养的时间比本科短
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周围事物对主体的影响作用是缓慢的过程。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本科4年尚且困难,高职3年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又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三、对高职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高职院校注重技能培养的同时也得注重素质教育,从目前的教育体系来看,高职院校不仅担负着“教书”的责任,同时还肩负着“育人”的使命,只有专业技能和素质教育共同发展,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其作用,培养新一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针对高职教育现状,思索如下:
1.从高职学生特点入手,加强思想教育
高职院校的学生高考分数较少,文化基础较差,目标不够明确,导致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成消极状态。作为教师除了传授专业知识以外,还应不断的鼓励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使消极怠慢得思想转化为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要让学生明白“任何伟大的事业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起点”。从小事做起,点滴做起,使之逐渐进步。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应一视同仁,多鼓励差生,使之增强自信心。在课余时间,开设讲座,例如伟人的故事,《三字经》等,教化育人的传世经典,使学生的思想得到感化。
其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由于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原因,一些人对高职教育有着不公平的看法。这种现象对高职院校的学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使学生产生自卑甚至自暴自弃,消极堕落。针对这种现象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更要多关心和关爱学生,帮助他们了解社会,分析当前形式,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正确的世界观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化被动为主动。
2.注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抓好教育事业,教师是关键。提高教学质量,改变高职院校学生整体素质偏低的状况,教师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社会价值取向和经济利益的驱动,高职称,高学历的人才更倾向于本科院校的就业。或者说即便在高职院校任教,也仅仅是一个缓冲的平台,待时机成熟就跳槽。
针对这种现象:首先,应注重高学历和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度,严格考核教师的教学工作,形成成熟的奖励和提升机制,稳定师资队伍。其次,注重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将影响学生,所以学院应建立教师素质培养制度,注重教师素质提升,尤其加强教师的品行建设。《论语•子路》中,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再次,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肩负着传播人类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使命。教师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关系到民族和国家的未来。根据教师职业特点,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感化学生,使学生身正心正。
3.在不断变化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面前,探索新的教育方式
真正的素质教育是有灵魂的,它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生长,帮助学生创造自信谦爱和朝气蓬勃的人生。在多变万化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面前,要求我们必须把“育人”放在第一位,积极推行素质教育。第一,教育必须服务于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第二,教育必须以人为本。
在工科院校的教学中,更应该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两者缺一不可。大凡成功的人都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质。根据我的求学经历和教学经验,总结如下:人大体可以划分为三类,一类是有德无才,一类是有才无德,一类是无德无才,一类是有德有才。社会需要有德有才的人。在“十六号”文件的指导下,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开始了,以我们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在改革中我们提倡“案例教学”“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校企合作”及“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并通过修整教学计划,增加实践教学时间。并由教师带领学生亲赴施工现场第一线,通过现场动手操作以及和工人交流,提高学生的整体认识水平和与人交际的能力,为毕业后能尽快适应社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采用“模拟式”教学,由学生扮演建筑中各个角色,将任务分配到个人,减少教师的干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四、结语
素质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始终,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不是单靠某个人或团体的力量就能完成的,而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素质教育将作为我们的一种使命,毫不逊色的,义无反顾的去施行,为把学生培养成既会做人,又会做事,既具备高技能素质,又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杨君莲.素质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探析,职业教育研究,2005,11
【2】陈敏.高职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认识与时间,宁波职业技术学报,2003,7
【3】曹讯,俞洁华.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文教资料,2006,32
【4】石莉英.素质教育与高职素质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4,13
上一篇:和学生一起成长-教育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