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高等教育论文

和学生一起成长-教育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11-06-07 09:25:36更新时间:2011-06-07 09:26:12 1

和学生一起成长
唐 艳 黄英华 陶冶
又一个被学生们围绕的课间,听着她们叽叽喳喳地讲着各种各样的事情,真有种“一个头两个大”的感觉。离上课铃越来越近,围绕在我身边的孩子们陆陆续续回教室,叽叽喳喳的办公室渐渐恢复安静。当我正准备转身舒口气的时候,身后传来一个怯怯的声音:“老师,我想跟你说点事……”。
这个孩子叫何娜楠,在我的印象当中是个乖巧的孩子。
“娜楠,有什么事呀?”我笑着说
“老师,我想换宿舍。”
这时我心里不禁打了个突,这个学期开学,学校要调整宿舍时她就来我这提过这事,说不想调到现在的寝室,要求换一间。当时我就对这件事做了一些了解:原来是因为刚搬进去的时候,和新寝室的同学因言语上的摩擦而产生了不愉快。当了解到她们寝室同学们并没有排斥她的情绪后,我对何娜楠同学做过思想工作。不管谁到一个新的环境以后,肯定要有一段时间的适应,和她发生言语冲突的同学也许性格就是大大咧咧的,本身没有恶意,请何娜楠能够试着去了解别人,不要太过于敏感,能够给自己也给同寝室的其他同学一次机会,要相信,只要能坦诚相待,她们一定能够好好相处。没想到事后不到一个月,她又来找我了。难道又发生了什么事情了么?
“能告诉老师为什么想换宿舍?”怀着忐忑的心情我问道。
“不为什么!老师,我们班其他宿舍也有空位,我换到哪间寝室都行,您就答应我,让我换吧!”
我心想如果人人都这样,那班上还不乱套?规矩何在?秩序何在?
“你在这个寝室遇到不顺心的事就换寝室,那换到其他寝室又遇到同样的问题怎么办?又换寝室?”我接着问。
“老师,不会的……”娜楠细声的回答。
“你要换寝室总得要给我一个合适的理由吧。”
回答我的是娜楠低着头的沉默
“和室友吵架了?”娜楠摇头。
“是她们欺负你了?”娜楠又摇头。
“她们骂你了?打你了?还是排斥你了?”娜楠还是摇头。
“既然都不是,那为什么还要换寝室呢?”我耐着性子问。
“老师,求您了,您就给我换吧。”娜楠哭着对我说。
停顿了几秒钟,我仍然坚持道:“没有正当的理由,我还是不能给你换寝室。”
“反正我就是要换寝室!”娜楠转身,气呼呼的离开了我的办公室。
娜楠离开后,我找了她的室友了解了情况,她们都称最近都很正常,大家都很和睦,没有发生过什么争吵或者摩擦……
当晚,这事如鲠在喉,让我辗转难眠。
娜楠是个内向的孩子,学习努力,据我对她的了解,她是属于粘液质气质的孩子,个性中带着固执。据我分析,娜楠这孩子之所以执意要更换寝室,原因还是在于第一次的接触中,有了不愉快的经历,让她很难敞开心扉的与别人相处。如果我这次同意了她换寝室,也许她是顺心了,但对于她的成长来说没有一点帮助。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让她直面自己的不足,给予她足够的勇气去尝试突破自己,才有可能进步。必须制造一个机会让她们能够面对面的来一次近距离接触,让她们了解到其实人和人的相处其实不是那么困难的事。
第二天下晚自习以后,我把这个寝室的8个孩子都集中在了寝室里。大家围着坐了一圈,我说:“今天晚上,想跟大家做一个小游戏:每一个人都说一个其他7位室友的优点,讲一个自己的缺点。”刚开始大家你望我,我望你。在我的引导下大家逐渐热络了起来。轮到那个曾经和娜楠有过口角的女孩时,她说自己的缺点是脾气很急躁,碰到什么不满意的事情容易冲动,一冲动就不自觉的“乱讲话”,她评价娜楠时说:“娜楠学习很认真,为人很善良还很爱帮助别人……”
渐渐的,娜楠低着的头抬了起来,脸上也逐渐露出了笑容。一轮游戏过后,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讲着生活中的事,嘻嘻哈哈的度过了两个多小时。最后我告诉大家:世界上没有两张一模一样的叶子,人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个性和不同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微笑是钥匙,理解是法宝。只要我们掌握了这把钥匙,这个法宝,那人和人的相处就会变得简单。看着她们脸上快乐的表情,我踏着轻松的脚步离开。
之后我又接连对全班所有寝室都做了一次这个游戏,效果也出奇的好。通过这个游戏让我了解了同学们在生活中不同的一面,也让我发现了她们在课堂上无法表现出的优点。更拉近了我与同学们的距离。至今,娜楠也没有再向我提出更换寝室,而且每次见我总是笑眯眯的向我打招呼。以往总在我身边叽叽喳喳抱怨室友怎样怎样不好的声音也变少了。看到这样令人欣喜的结果,我庆幸自己当初没有草率的应付娜楠,也没有以简单的强硬的粗暴的方式去要求她一定照着我的要求做。
在“换宿舍的风波”的处理当中,我应用了气质原理、人际张力效应、心理认同效应、虚构目的效应等等心理学的原理来对娜楠与室友的紧张关系进行调解。并且得到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效果。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让我逐渐从焦虑走向平和。
学生是镜子,映射出我们青春的印记;学生是梦,编织着无限的可能;学生是书,蕴藏着无限的力量……在观察学生、分析学生、理解学生、读懂学生、支持学生、激励学生并伴随着学生成长的过程当中,我也逐渐走向成熟。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gaodengjiaoyulw/12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