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城市规划论文

城市滨河地区城市设计研究概述

发布时间:2011-02-26 13:51:20更新时间:2023-10-25 11:28:14 1

  摘要:城市滨河地区的规划设计,一直以来都是城市设计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本文主要在国内外城市滨水地区规划研究、滨河地区城市空间景观建设研究及发展动态的基础上,梳理城市滨河地区规划建设的问题,从而对城市滨河地区空间景观的规划设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城市滨河地区;滨河景观;空间尺度
  一、城市滨河地区的概念
  城市滨河地区指城市范围内水域与陆地相连接的一定范围内的区域总称一般由水域、水际线和陆域三部分组成。其特点是水体与陆地共同构成环境的主导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形成城市中独特的建设用地。
  二、欧美国家城市滨河地区空间景观设计研究现状
  1、欧美国家滨河地区空间景观规划相关理论研究
  首次对全球滨水空间的开发现象进行全面分析的著作是霍依尔等1988年主编的《滨水空间更新》。该书在理论部分,研究者们着重对滨水空间开发的驱动因素与存在的矛盾进行了概括:在案例分析部分,对北美的情况进行了总体回顾的同时,收入了若干个详细的个案分析,包括多伦多、鹿特丹、斯旺西、曼彻斯特、巴尔的摩、香港等。
  ●1993年,威尼斯“全球水上城市中心”主编了《城市滨水空间水上城市开发的全新领域》一书。书中大部分作者都是滨水空间开发项目的主持者或参加者,该书被称为“滨水空间规划师言论荟萃"
  ●1996年,总部驻华盛顿的“滨水空间中心”主持编著了《全球城市滨水空间开发的成功实例》一书。1981年以来该中心的两位主要负责人即在全球范围内针对滨水空间开发进行了大量专访,通过问卷与查阅有关文献,该书收录了个案例,同时介绍了其他90个建设项目,并对“重大滨水空间转变实例”、“商业滨水空间”、“文化、教育项目”、“历史遗迹性滨水空间”、“休闲娱乐项目”、“住宅开发项目”和“交通、工业型滨水空间改造”等进行详细的案例分析,被称为“滨水空间形体规划师的宝典"。
  ●2002年日本土木学会主编了《滨水景观设计》一书,该书以河流水滨为研究对象,以景观设计为主线,从河流的景观思路、设计基础、规划程序、水工建筑物和重点地区的景观设计、城市河流的空间构成和景观设计以及河流景观的组织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是一本把河流的实际规划、设计、施工都包括在内的一部有实际参考价值的景观设计著作。
  2、欧美国家滨河地区空间景观建设现状
  欧美国家的滨河地区开发,大都经历了一个由繁荣至衰退继而再开发的过程。其中比较代表性的如英国伦敦泰晤士河的“港口区在建计划”,西班牙巴塞罗那的“1992奥运村NovaIcaria计划”,美国纽约曼哈顿下城哈德逊河畔的滨水游步道设计,美国费城的德拉瓦河岸边Penn’sLanding开发计划,日本名古屋的掘川综合整治计划,新加坡河地区更新计划等等不胜枚举。
  三、我国城市滨河地区空间景观设计研究现状
  1、我国滨河地区空间景观设计相关理论研究
  国内关于城市滨水空间的研究可追溯到古代“靠山傍水”的城市选址,以及“依山者甚多,亦须有可通舟揖,而后可建"的构城理论。而现代意义上的城市滨水空间研究仅有二十多年的历史,通过对近年来滨水空间研究文献的分析,发现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俞孔坚等提出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应该是多目标的综合规划设计。郭红雨对滨水景观开发模式进行分类研究。盯焦胜、曾光明等提出了将滨水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与城市滨水区开发相结合的复合开发模式。沈陆澄针对以空间形态为主的传统规划模式提出综合规划模式。
  ●张庭伟对滨水空间开发利用原则、规划布局、规划管理进行了必要的探讨。张诏等介绍了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的“基准线法则。陈德雄提出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的四要素(文化、空间、生态及载体)并分别进行了阐述。
  ●王东宇、李锦生研究了如何从生态角度进行城市滨河绿带的规划,提出城市滨河绿带整治中生态规划的含义、目标和方法。
  ●滨水空间实体景观设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桥梁、滨水建筑及堤岸等方面。陈小佳从环境艺术角度探讨塑造城市桥梁景观的原则和手法。潘红卫指出城市桥梁是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的重要载体,其设计应注重多专业的共同参与。
  2、我国城市滨河地区空间景观建设现状
  在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滨河地区大量建设工厂、居住、办公、交通以及公园等用地,工业和生活垃圾严重污染了水体,使滨河地区环境恶化,很多地方成为人们不愿接近也无法接近的场所。80年代,随着城市公路、航空交通的迅猛发展,水运的地位迅速下降,一些河道疏于管理和疏通,使河流逐渐失去了运输功能。而工业基地的衰退、水体污染、使得滨水地区陷入到一种尴尬的处境。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生活的空间质量,城市的功能和性质也在不断地完善。在这样的城市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滨河空间作为城市的重要自然要素而受到重视。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很多城市都注意到滨水地区的重要性,开发滨水地区正成为我国城市建设中的一个热点。据不完全统计,从北方到南方,滨江、滨湖、滨海的大型开发项目包括:哈尔滨及吉林市的松花江江滨重建,沈阳的浑南新开发区规划,大连的老虎滩及星海广场,天津的海河沿岸开发,青岛的新区规划,上海的黄浦江岸线规划,杭州的钱塘江开发规划,深圳从盐田区到南山区及南海油田新区滨海区规划,珠海的滨江规划等等。
  四、城市滨河地区空间景观设计研究与建设的问题总结
  1、城市滨河地区空间景观设计研究与建设的特点
  通过以上国内外各自的研究与建设现状的陈述,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多元化的研究方向
  国内外关于城市滨河地区空间景观设计的研究方向不再局限于建筑学,而更多地从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探讨,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已成为当前研究的主要特点。
  (2)特定的地域
  国内外关于城市滨河地区的研究多集中于大城市的主要河流地段,对于中小城市的研究较少。
  (3)多样的研究内容
  由于研究角度的不同,国外关于滨河地区空间景观的研究各有侧重,关于滨河地区空间景观的控制研究有从建筑、广场、道路组织、景观秩序等方面提出要求,有的是从建筑、广场、交通等影响空间形态的要素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地域及历史情况提出不同的空间优化策略。
  2、城市滨河地区空间景观设计研究与建设的问题
  通过对滨水空间研究的文献资料分析,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l)规划设计详尽,管理研究欠缺
  较多文献的探讨只是停留在借鉴国外滨河地区空间景观设计的成功经验,提出笼统原则的表层;少数学者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入手,具体分析滨河空间的开发利用问题,提出规划建设模式。这些研究对于规划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缺乏从规划实施和管理方面提出相应的评价管理标准。
  (2)零星研究多,系统研究少
  规划案例的零星介绍评价居多,缺乏从滨河地区土地利用与城市区域的整合、滨水景观的序列性和层次性、绿化生态景观的塑造和营建以及体现地方特色和延续原有城市肌理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因而使滨河空间内容上的单一化、形式上的程式化和景观上的贫困化等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3)缺乏历史文脉的延续
  一方面,忽视地方特色。设计主题不明确,忽略了当地特色,将现代化和民族文化、地方文化对立起来,而忽视了当地特色的体现,缺少了空间的可识别性。另一方面,忽视地域的历史背景。忽视任何一种城市形态都不仅仅是空间的概念,它是经文化长期积淀和作用而形成的。
  五、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国内外业界也已有了一定基础的实践及理论探索,但由于研究的对象不同,侧重点及角度也有所不同。我国城市滨河区的规划与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城市尚在组织和编制滨河地区的概念性规划和城市设计,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的滨河城市设计经验,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庭伟,冯晖彭治权编著.城市滨水区设计与开发.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2]王润强著.城市水空间景观设计.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3]郝娟著.西欧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7
  [4]于志光,顾永清.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初探〔J〕.城市研究,1999.2
  [5]孙鹏,王志芳.遵从自然过程的城市河流和滨水区景观设计〔J〕.城市规划,2000.9
  [6]童宗煌,郑正.城市滨水环境规划设计若干问题初探.现代城市研究,2001.5
  [7]巫晓红.临河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问题研究.清华大学,1996.06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chengshiguihualw/4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