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城市规划论文

浅谈如何用一体化理念统筹城乡土地管理

发布时间:2013-03-15 09:23:07更新时间:2013-03-15 09:27:02 1

摘要: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城乡;土地;管理

今年作为莱芜市的“大项目推进年”,正是发展的关键时期,用地需求量很大,在国家严控新增用地的形势下,城镇土地供需矛盾非常突出。而同时,农村大量土地处于闲置低效利用状态。为此,我们合理调配城乡土地资源,最大限度提高用地效率,既保护了有限的耕地,又促进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积极推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针对城镇土地供需矛盾突出、农民希望更高土地收益、农村土地低效利用等问题,我们积极探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优化调整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对于一些农村内部废弃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我们组织再次利用,不仅本村村民和村集体可以使用,一些有能力的企业也可以来投资。还有一部分农村**了使用手续但没有使用的土地,也可以流转给有实力的企业,比如口镇西街商贸城就通过此种办法流转给了山东挺泰泽股份有限公司。具体实施中,我们在**流转手续时,确定流转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必须权属合法、符合规划,满足土地用途管制的要求,并不得用于建设商品住宅。

二是规范推进城乡土地增减挂钩。近年来,经过多次土地复垦,已经将农村大部分的闲置工矿废弃地最大限度利用起来,农村剩余存量土地潜力主要集中在居民点中。国土资源部出台增减挂钩政策后,我市将其作为破解用地难题、加快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和“两新”工程建设的最佳途径,抢抓机遇,积极申报,被列入全国第一批试点范围。工业区也积极跟上步伐,先后2次申报实施增减挂钩项目,完成复垦,腾出用地指标。工作中,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保障群众权益,因地制宜,规范推进,实现了和谐拆迁。莱芜市政府从房地产及商业用地价款中每亩提取10万元的整治挖潜基金,专项用于项目区的拆迁和复垦补助,补助标准也从每拆迁复垦1亩补助3.5万元提高到腾出1亩耕地补助10万元,有力地提高了项目区群众拆旧复垦的积极性。市政府按照从低从简的原则,简化手续,对安置楼建设所涉及的收费尽量减免,最大限度减轻农民负担。在市级投入的基础上,工业区根据实际,积极配套资金,农民基本不贴钱就可住上新楼。目前上报增减挂钩项目的村安置区均已批复到位,待竣工后农民就可搬进新家。安置楼打破村界,实现各村大统一。雍和园社区是工业区规划建设的9个农村社区之一,居民涉及南街、西街、东街、北街、赵家村、田庄、冶庄等7个村,全部建成后可节约土地1300亩,增容3万人。增减挂钩打破了城乡土地二元结构,改变了城市用地紧张和农村土地闲置低效利用并存的问题,很好的实现了城乡土地资源的充分流动和优化配置,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用地支撑,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也得到极大改善。

三是探索实行农村集体土地资本化。在做好确权、登记、颁证等工作的基础上,莱芜市出台集体建设用地抵押贷款办法,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允许集体建设用地抵押,探索建设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抵押时,集体土地所有者将抵押事项在村内公示,并出具同意抵押证明,**机构对抵押土地进行评估,经审核、登记后核发他项权利证书,用于抵押贷款,有效拓宽了农民融资渠道,实现了农村土地资源资产化、资本化,在城乡用地“同地同权同价”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

四是大力实施土地开发整理。我们将土地开发整理作为联系城乡的最佳桥梁纽带,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共同发展”的思路,对用于土地开发整理的资金做到“应收尽收、专款专用”。工业区先后三次开展土地开发整理活动,尤其在一些贫困山村,野槐峪村是莱芜市2010年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治理面积589.95亩,新增耕地300亩,用于规模化种植生态蔬菜,修建田间道路方便了交通,也有利于农业机械作业,改善了耕作条件和生产条件。土地开发整理在确保城乡用地占补平衡的同时,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了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为一项工业反哺农业、反哺农村、反哺农民的“民心工程”。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chengshiguihualw/20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