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作物生产科学论文

盘锦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与对策探析-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11-03-07 09:34:28更新时间:2011-03-07 09:35:13 1


盘锦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与对策探析
李颖
辽宁省盘锦市水利勘测设计院
【内容提要】
获得安全饮用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事关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目前,全中国都在关心饮水安全问题。目前,盘锦市饮水不安全人口占全市农村人口的50%。据联合国卫生组织调查,人类80%的疾病由不安全的水和恶劣的卫生条件造成。维护人的生命健康,最行之有效的措施就是使所有人得到安全的饮用水和合格的卫生条件。
【关键词】
安全饮水 对策
1农村饮水概况
20世纪70年代以前盘锦市农村饮水以自然降水、坑塘水、河道蓄水为主。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供水事业稳步发展,农民饮用自来水的普及率逐步提高。目前全市有农业人口65.8万人,共建集中供水工程96处,日供水能力300吨以上的水厂43座,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5.5%,人均生活用水为45 L/(人•d)。水源以深层地下水为主。
2 农村饮水安全性初步分析与存在的突出问题
2.1农村饮水安全性初步分析
盘锦市2005年3月完成了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价报告通过了省、市专家组的审查。以现状调查成果为依据,按照《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确定的标准来衡量,盘锦市农村饮水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全市29个乡镇中,农村饮水安全及基本安全人口为372967人,占农村总人口56.7%,不安全人口为285358人,占农村总人口43.3%,其中水质不达标180960人(氟超标47450人,饮苦咸水59827人,其他饮水指标超标为73683人,)生活用水量不达标104398人。
饮水达到完全安全标准的乡镇几乎没有。饮水比较安全的,但少量人口水量不达标的有9个乡镇,饮水安全和比较安全的人口合计37.29万人,占全市农村人口56.7%,换句话说,全市农村仍有43.3%的人口计28.53万人处于饮水不安全状态。这与盘锦市的“全国农村经济百强县(市)”的地位不相适应,是盘锦市建设“生态城市”进程中近期必须解决的涉及群众根本利益的首要问题。
2.2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
⑴苦咸水问题
我市属于沿海地区,苦咸水问题十分突出,在第四纪时期,区内曾遭受过三次海侵,区内地下水赋存咸水,淡水量较少。上第三系地下水明化镇组也赋存咸水,从水质分析的指标来看主要是氯离子超标。口感咸涩,长期饮用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浑身无力。甜水乡的大台子村有2420口人,长期胃、肠不适的人口大约有1900人,发病率达78.5%,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
截止2004年,我市饮用苦咸水的农村人口为59827人,盘山县为38350人,分布在甜水、太平、东郭等十个乡镇;大洼县为21477人,分布在东风、二界沟、清水等七个乡镇。产生饮用苦咸水的主要原因是供水工程或压把井的水源问题。因为当时经济状况,设计的标准,水资源论证水平,农民的生活条件都比较落后,对水质的要求标准较低,致使有些工程水源还在咸水区域内。
⑵高氟水问题
高氟水问题也是困饶我市农村饮水安全的重要问题,由于国家对饮用高氟水问题重视和经济投入,我市农村饮用重度高氟水的人口已经全部解决。
截止2004年,我市农村还有饮用含氟轻-中度的不安全人口47450人,其中,盘山县有17292人,分布在东郭、甜水、羊圈子,大洼县有30158人,分布在西安、田庄台、荣兴。高氟水的形成受地球化学环境和水文地质条件控制,高氟水一般分布在地势低洼的平原和滨海平原地区,尤其深层地下水多为高氟水。我市对高氟水的成因和分布还缺乏系统的研究,但我市地形、地貌,地质环境及水文地质环境正符合高氟区形成的客观条件。从我市高氟水的几个乡镇来分析,有第四系地下水水源,更多的是上第三系地下水水源。
⑶高铁锰问题
高铁锰问题是我市最普遍也是较忽视的问题,作为我市饮水水源的三个地下水的含水层中,铁锰超标极为严重,分布区域较为广泛。我市农村饮用高铁锰水的不安全人口为73683人;盘山县有47929人分布在沙岭、高升、大荒、胡家。大洼县25754人。分布在新兴、东风、西安。
地下水中的铁常以二价铁的形式存在,由于二价铁在水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刚从含水层中抽出来的含铁地下水仍然清澈透明,但一经与空气接触,水中的二价铁便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难溶于水的三价铁的氢氧化物而由水中析出。当人体摄入铁过量,会导致血液内铁蛋白浓度增高,心脏病及心血管发病率升高。
地下水中的锰也常以二价锰的形式存在,若摄入锰过量,会引起锰中毒,容易使人狂躁不安,对人体有着重大危害。二价锰被水中溶解氧化的速度非常缓慢,所以一般并不使水迅速变浑,但它产生沉淀后,能使水的色度增大,其着色能力比铁高出数倍,对衣物和卫生器皿的污染能力很强,当锰的含量超过0.3mg/L时,能使水产生异味
⑷水量不达标问题
我市因饮用水水量不足而引起的饮水不安全人口为104398人,盘山县有44936人,分布在古城子、坝墙子、太平等乡镇;大洼县有59462人,分布在新开、前进、王家、新立等乡镇。
①资源性缺水
由于我市作为饮用水水源的地下含水岩组在形成的过程当中,受各种地质条件的影响,含水层的厚度、富水性在不同地段有很大的变化。有的地方淡水资源充足,有的极其缺乏。
如盘山县胡家镇就属于资源性水源缺乏。据1988年农村改水时,辽宁地矿局、大连水文一队、锦州水文二队在胡家近一年的勘察找水的水文地质资料表明,胡家镇境内地下淡水资源非常贫乏。东胡水源井的最大水量为每小时25 m3,远远满足不了胡家镇地区的人畜及餐饮等用水。
②工程性缺水
由于我市农村供水工程大多是在80年代修建,经过二十多年的运行,大部分井出现了严重老化现象,单井出水量降低,又因浅层地下水为腐蚀性苦咸水,腐蚀管道,致使输水管道老化严重,许多地方已出现跑、冒、渗、漏现象,所以日供水量除工业用水外,未端供水严重不足,人均饮水达不到生活用水标准,这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更严重的是在供水间歇期间,造成脏水进入输水管线中,造成味咸、浑浊,氯化物、大肠肝菌和其他病菌严重超标,人饮用之后,出现身体不适,坏肚子、免疫力低下的普遍现象,还出现大范围传染病。
③简陋陈旧的供水基础设施不适应农村饮水安全的要求。盘锦市农村供水事业发展于20世纪80~90年代中期,受资金条件的制约,各乡镇因陋就简,土法上马,供水基础设施先天不足,经长期运行,目前管网陈旧老化,跑、冒、滴、漏现象十分严重,管网漏失率高达30%~50%,同时因管壁锈蚀、管网破损、停水检修等原因导致供水压力不足,水质受到二次污染,饮水方便程度降低。制水设备配套不全,生产工艺流程简单落后,不少水厂无净化生产设备,源水只经加氯消毒就送至管网,供水水质得不到保证。水质分析仪器设备缺乏,又没有正规的生化和给排水专业人员,检测制度不健全,水质把关不严。实行区域联网供水的水厂,管网暴露出布局不合理、管径不配套的问题,爆管渗漏现象加剧,制约区域联网供水优势的发挥。
3保障农村供水安全的对策与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盘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建管并重,强化水资源保护,加快农村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供水社会化服务体系,优先解决苦咸水和饮水安全的问题,到2010年基本实现农村饮水安全的目标。
(1)加强领导,把保证农村饮水安全作为稳定“三农”的重要内容来抓。将饮水安全摆到当务之急的位置抓紧抓好。建议层层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协调领导组,由行政领导负总责,水利、卫生、计划和财政等部门负责人参加,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切实加强对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开展大宣传、大调查、大讨论,树立水危机意识,摸清饮水不安全问题和成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目标和各阶段工作重点和方案,经科学论证形成规划和共同的决心,付诸于实施,用饮水安全工作的成果检验先进性教育和整改的成效。
(2)明确方向,加快实现农村供水的规模化、区域化。盘锦市滨临渤海,内河水质受污染恶化,地下水开采受到计划指标控制,农村饮水安全的最佳出路在于向节水和开辟新水源。
盘锦市高瞻远瞩,在建设农村地下水源等水厂的同时,考虑到省内的东水西调大伙房水库水源,提出并开始实施了区域供水的构想,这为盘锦市农村饮水安全的出路指明了方向创造了条件。可彻底解决农村水源水质不达标而引起的饮水困难问题,提高城乡居民饮用水质量;可防止因地下水过量开采而导致地质环境等负面影响,促进人水和谐、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可发扬区域供水的规模效益。因此,盘锦市要抓住机遇,因势利导,加快区域联网供水的步伐。扩大东水西调水厂的供水范围,全市实现农村供水规模化、区域化。
(3)增加投入,建立完善农村供水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供水工程建设资金必须走多元化、多层次筹措的道路。农村饮水安全是一项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事业,公共财政责无旁贷应成为投资的主渠道。与镇村内部供水管网相比,供水主干管网和分干管网公益性更强,是盘锦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龙头工程和关键工程,其投入主要由国家饮水安全项目和省市县各级财政配套资金来解决,不足部分通过市场化运作来弥补,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仍喝苦咸水的群众,各级财政要给予优先补助和重点倾斜,帮助解决工程材料费。通过深化改革,建立市场经济管理机制,逐步使管网改造费进入供水成本,实现自我经营、自我改造、自我发展。
(4)综合治理,确保满足农村安全饮水的水质要求。盘锦市农村饮水安全的主要问题是水质性缺水,水环境污染是罪魁祸首。为此,要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饮水安全的重要性,营造保护水环境的浓烈氛围,增强群众爱水惜水和保护水资源的自觉性。根据盘锦的实际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发展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小的新兴产业,通过项目筛选、取水许可审批、水环境评价、水功能区划监督等多种途径,严格控制耗水高、污染重的工业发展,从源头上防止企业对水源的污染。农业要推广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加强气象预报和病虫害预报服务,普及灌溉用水计量设施,防止雨水冲刷或水田漫灌导致农药、化肥的残留物质进入河道,把面源污染降到最低限度。树立保护水源地就是保护饮水安全的观念,对盘锦市境内河道和有水厂取水的水源保护范围,强化执法检查,及时提出警告和整改措施,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各水厂要按照《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饮用水源。
(5)强化管理,提高农村供水的服务质量。在现状条件下水厂运行管理以确保生产安全、提高供水水质为中心,在规范生产工艺、强化生产过程控制、提高管网抢险快速反应和检修效率上下功夫,尽可能提高用水户的满意度。实行区域供水后,以供水管理站为依托,分区域设立监测点,加强水源、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检验和检测,并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区域供水厂,以落实整改措施。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zuowushengchanglw/6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