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作物生产科学论文

水稻虫害如何防治

发布时间:2016-09-28 10:12:00更新时间:2016-09-29 09:07:07 1

  害虫一直是农作物的天敌,有的时候水稻虫害真的会造成农民颗粒不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中稻纵卷叶螟成虫是最主要的害虫之一,稻纵卷叶螟是一种典型的迁飞性害虫,也是对水稻危害最为严重的主要害虫之一,长江中下游一年发生4—6代,常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迁入,以7—9月为主害期,主要为害迟熟早稻、单季晚稻和双季晚稻。

麦类作物学报

  针对害虫这块我国也采取了很大的措施,国内很多农作物期刊都是针对如何根治这块做研究,比如《麦类作物学报》是由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学术期刊,也是全国唯一的一份学术性麦类作物专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其前身为农业部主管的译文刊物《国外农学—麦类作物》,1981年创刊,1997年更名为技术性中文期刊《麦类作物》,2000年又被科技部批准更名为《麦类作物学报》。

  摘要:水稻栽培过程中虫害的防治是改善果穗品质、提高水稻产量的一个重要管理措施。在我国南方,水稻虫害发生在生育期的各个环节,须针对虫害的发生特点进行综合防治。本文对我国南方水稻种植区域主要虫害进行了探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策略,为南方水稻栽培提供虫害防治参考。

  关键词:水稻栽培;虫害;防治;农艺师职称评审

  我国南部沿海地区气候温和,常年在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下,农业生产的光、温、湿等条件好,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但这种温和的气候条件也为虫害的繁育创造了良好的空间,给农业生产带来较大的影响。对于水稻主产区而言,每个生育期环节都会伴随虫害的发生。因此,水稻虫害的发生规律研究对综合防治有着较大的意义。

  1我国南方水稻栽培中危害较重的几种虫害

  在温和的气候环境下,水稻栽培的各个生育期均不同程序地受各种虫害的危害,给水稻稳产、高产、水稻品质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其中危害较重的几种虫害如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等使得水稻产量下降最高达到35%[1]。因此,了解水稻虫害的危害特征是十分必要的。南方水稻种植区的主要虫害(见表1)危害水稻的整个生育期,给植株的生长发育造成了较大的影响,需要及时有效地进行虫害防治,才能保证产量和品质。

  2我国南方水稻虫害的因素

  2.1气候因素

  我国南方水稻产区,气候条件温和、常年湿润,给虫害的繁育创造了适宜条件,使得虫害接连发生,危害水稻的生长发育。据研究发现,湿度越大,稻纵卷叶螟的危害就越大,而且其特点是迁移快,危害范围迅速扩大。稻飞虱的发生同样需要较大的空气温度,因此,这两种虫害在湿度大的大环境下往往此起彼伏。光照和通透性对于虫害同样有影响。当光照不足或通透性差时,水稻植株间相互遮挡,给稻飞虱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

  2.2耕种制度因素

  水稻耕种制度要求品种搭配来降低种植风险性,由于南方气候原因,品种搭配、栽培复种等成为水稻栽培的主要手段。但是,这种混种格局往往无法将抗性品种的优势发挥出来,使得单一品种的面积大大降低,无法在布局上对虫害形成抵抗作用,从而引起虫害的大发生。在复种制度上,由于前期作物虫害发生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虫害会再次侵袭下茬水稻,使得水稻虫害往复发生,难以控制。

  2.3田间管理因素

  水稻栽培需要科学进行水肥的管控,才能保证其植株生长适当,不会给虫害提供繁育的空间,降低虫害的发生概率,起到预防作用。但在实际栽培过程中,水肥管理难以实现精准性,不同生育期植株的生长性状超出标准情况,或未达到生长指标时,均是由于水肥管控不到位所致,此时就会发生虫害危害,而且危害程度迅速扩大。例如田间干旱利于二化螟、三化螟等主要虫害的发生;水稻生长过快容易造成田间通透性降低,粗壮的茎叶为害虫提供了广阔的食源而发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二化螟、三化螟等虫害的相互掺杂,给防治带来困难。

  3我国南方水稻虫害的防治策略

  3.1在水稻耕作制度上进行防治

  预防为主是水稻虫害防治的基本方针。在水稻生产中,无论是品种选择、重茬换茬,还是结构调整都需要将虫害预防作为主要管理重点。因此,抗性品种选择非常重要,为达到区域优势,需要适当增大抗性品种的面积;复种重茬时,要对前茬进行深耕晒田配合化学杀虫剂进行虫卵的灭杀;建立虫害预警机制,对往年的虫害进行数据分析、保存,形成虫害预测模型,对虫害进行预测防范;科学调整种植结构,鼓励多种作物搭配,降低单一种植产生的风险,从而有效控制虫害的发生面积。

  3.2生物技术进行虫害防治

  生物技术因具有污染低、残留小、对生物多样性危害性小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病虫害防治上。对于水稻虫害而言,生物技术的防治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利器。生物防治主要采用天敌生物或生物菌剂对虫害进行控制、灭杀。对于南方水稻的主要虫害,如二化螟、稻飞虱等可以利用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将其虫卵进行破坏。还可以利用增加田间蛙类密度的手段进行人工干拢,利用鸟类捕食虫类进行生物防治;还可以利用黑光灯这种物理手段进行成虫的诱杀。这些手段的综合运用对虫害的控制非常有效且直接,是保证水稻稳产的良策。

  3.3药物防治

  除这几种虫害外,南方水稻还会受到其他害虫的危害,如稻飞蝉、蝼蛄等。对于水稻害虫的化学防治,主要原则是科学用药,找准时机(2龄前幼虫期),切不可乱加药量,以免造成抗药性而形成后期的虫害大发生。另外,药物选择需要以低毒低残留为主,以免对水稻的品质造成更大的影响。

  4结束语

  我国南方气候温和湿润,对水稻生长发育和虫害的繁育都有利,因此,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对水稻虫害的发生原因进行剖析,对害虫的发生特点进行研究,才能在虫害防治上找到最佳的契合点,提高防治的效果。因此,掌握害虫的发育特点,采用综合的防治措施,加强虫害的预防报警,才能提高南方水稻产区的产量和品质,为农户增收。

  【参考文献

  [1]覃桂云.水稻虫害的发生与防治[J].吉林农业,2015(14):92.

  [2]钟小华,林美英.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3(16):118-122.

  [3]陈勇夫.水稻虫害的发生与防治策略分析[J].北京农业,2015(4):34-36.

  下面小编汇总《麦类作物学报》优秀范文收录:

  1.粗穗披碱草1HtS染色体的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基因CAPS标记 宫文萍,刘成,李光蓉,周建平,杨足君

  2.大麦衔接蛋白AP-3复合体HvMu3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邓利,李冬兵,曹玲珑,熊大斌,尹钧,牛洪斌

  3.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衍生后代H18和0841的SSR标记鉴定邓欣,郑祥博,陈春环,王长有,田增荣,吉万全

  4.醇溶蛋白法和SSR标记法检测小麦种子纯度的比较刘丽华,庞斌双,王立新,李宏博,张欣,蔡金麟,赵昌平

  5.小麦-中间偃麦草衍生后代的细胞学和SSR标记鉴定 刘紫垠,王长有,陈春环,吉万全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zuowushengchanglw/59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