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作物生产科学论文

作物种植论文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发布时间:2014-03-14 14:51:17更新时间:2014-03-14 14:51:40 1

  小麦赤霉病(FusaHumgraminearumSehw.)由多种镰刀菌引起,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一般流行年份可减产5%~15%,而且病麦中还产生对人畜有毒的物质,严重影响小麦品质和利用价值。为明确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咪鲜胺产品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使用剂量及对小麦的安全性,为该药剂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摘要]为明确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咪鲜胺产品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使用剂量及对小麦的安全性,为该药剂推广应用提供依据。进行了59.7%咪鲜胺锰盐?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9.7%咪鲜胺锰盐?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g/亩处理区药后20d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达91.3%,防效与25%氰烯菌酯乳油100ml/亩处理区防效基本相当,在试验剂量内对小麦安全。59.7%咪鲜胺锰盐?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是防治小麦赤霉病较为理想药剂。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59.7%咪鲜胺锰盐·多菌灵WP,25%氰烯菌酯SC,防治效果

  按照阜阳市植保站安排,2013年4月笔者进行了59.7%咪鲜胺锰盐?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供试药剂

  供试药剂:59.7%咪鲜胺锰盐·多菌灵WP、25%咪鲜胺EC,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对照药剂:25%氰烯菌酯SC,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47%多·酮WP,江苏东宝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设清水对照处理。

  2.试验设计

  2.1药剂用量与处理编号

  表1供试药剂试验设计

  2.2小区排列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3小区面积和重复

  小区面积:35平方米;重复次数:3次。每小区之间设40cm保护行相隔。

  3.试验条件

  试验地选择在小麦赤霉病常年发生较重的阜南县王大湖农场一小麦田中进行。土壤类型为中壤土质,有机质含量为1.31%,PH值为6.1。各小区小麦品种、播量、播种时间、田间密度、肥水管理等栽培条件一致,小麦品种为淮麦29。2012年10月26日播种小麦,亩播种量14㎏,亩施N15P15K15三元复合肥50kg,尿素6.5kg。前茬作物旱稻。

  4.施药时期和方法

  试验在4月18日(小麦抽穗杨花期)、4月25日各施药1次,共施药2次。施药时两次稀释、一次添加农药,采用华盛泰山牌3WF-3背负式喷雾喷粉机,水平喷雾量(kg/min)0-4,水平喷雾最大射程12m,配套动力1E40EF-32;按每666.7m2用药液量50kg折算小区用药量,用彩条膜隔开小区喷雾,均匀喷施。

  5.气象条件

  第一次施药当天阴天,日均温12.3℃,相对湿度51.0%,东北风4级。第二次施药当天晴天,日均温18.2℃,相对湿度61.0%,北风4级:试验前10天,最高气温15.2-27.4℃,最低气温4.0—17.7℃,无降雨量;整个试验期间,最高气温21.7—35.3℃,最低气温9.0—23.1℃,雨日15天,雨量106.4mm。无异常气候发生。详见气象资料表。

  6.调查时间及方法

  在小麦赤霉病病情发生稳定期(末次药后20天)调查各处理区发病情况。调查时,每处理小区随机5点取样,每点查100穗,分级记载病株数,计算防治效果。

  6.1分级标准

  病情严重度分5级:

  0级:无病;

  Ⅰ级:病小穗占全部小穗的1/4以下;

  Ⅱ级:病小穗占全部小穗的1/4-1/2;

  Ⅲ级:病小穗占全部小穗的1/2-3/4;

  Ⅳ级:病小穗占全部小穗的3/4以上。

  ∑i=14(i级病穗数xi)

  病情指数=--------------------×100

  调查总穗数x4

  6.2计算公式

  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

  防治效果(%)=————————————×100

  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

  二、结果与分析

  1.不同处理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

  由于在小麦灌浆期间田间较干旱,气候条件不利于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各处理区小麦赤霉病发生较轻。药后20天调查:59.7%咪鲜胺锰盐?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g/亩、40g/亩、50g/亩处理区防效分别为79.8%、82.7%、91.3%;25%咪鲜胺乳油60ml/亩、80ml/亩、100ml/亩处理区防效分别为48.0%、74.0%、88.4%;25%氰烯菌酯乳油100ml/亩处理区防效为94.2%,47%多?酮可湿粉100g/亩处理区防效为87.5%。可见59.7%咪鲜胺锰盐?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g/亩处理区防效与25%氰烯菌酯乳油100ml/亩处理区防效基本相当;25%咪鲜胺乳油100ml/亩处理区防效略高于47%多?酮可湿粉100g/亩处理区防效。(见表2)。

  表259.7%咪鲜胺锰盐·多菌灵WP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结果——药后20天

  注:(1)表中数据为3次重复的平均值;(2)差异显著性测定经反正弦代换()后,采用Duncan新复极差法进行显著性测定。

  2.对作物的直接影响

  药后3天、7天观察,各处理区小麦生长正常,没对小麦产生药害。

  三、结论

  8个药剂处理区小麦长势较好,病害发生程度明显低于对照区,直观效果明显。59.7%咪鲜胺锰盐·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25%咪鲜胺乳油对小麦赤霉病有较好防效,在试验剂量内对小麦安全。建议在小麦赤霉病防治中,59.7%咪鲜胺锰盐·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亩用50克、25%咪鲜胺乳油亩用100ml进行喷雾;第一次施药时期应在小麦扬花株率达10%左右时进行,间隔7d进行第二次施药。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zuowushengchanglw/33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