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自动化论文

WCDMA天馈系统的安装工艺与故障检测分析

发布时间:2014-02-22 11:51:57更新时间:2014-02-22 11:54:04 1

  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统属于3G标准之一,跟CDMA2000、TD-SCDMA系统相比,它的天馈系统相对比较简单实用,也不需要GPS。它采用FDD双工模式,核心网基于GSM/GPRS网络演进,有良好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采用最新的异步传输模式(ATM)微信元传输协议,能够允许在一条线路上传送更多的语音呼叫,另外,WCDMA还采用了自适应天线和微小区技术,大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容量。但是WCDMA系统多么先进,都离不开天馈系统的合作与匹配。

  【摘要】3G天馈系统是指在NodeB机柜顶到天线之间、用来传输电磁波信号的设备集成(含天线)。本文通过对3G天馈系统安装工艺的分析,以及对安装工艺不规范引起的故障问题的探讨,以达到提高提升整个3G移动通信网络运行的质量、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加强网络覆盖的目的。也希望对3G天馈系统安装工艺与故障检测方面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WCDMA,天馈系统,安装工艺,故障检测

  天馈系统主要用来传输天线和NodeB之间的射频信号,同时对NodeB有一定的雷电保护作用。它主要完成下列功能:对来自发信机的射频信号进行传输、发射,建立基站到移动台的下行链路;对来自移动台的上行信号进行接收、传输,建立移动台到基站的上行链路。

  没有天馈系统就没有移动通信,天馈系统对于移动通信网络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天馈系统在施工工艺上存在问题,或者相应的参数设置不当,就会直接影响整个移动通信网络的运行质量。

  WCDMA天馈系统由双极化天线、避雷器、跳线、馈线、馈线接地夹、馈线密封窗和塔顶放大器(可选件)等组成。天馈避雷器主要用来防雷和泄流,杜绝雷电从主馈线上的入侵。馈线固定夹用于固定馈线。主馈线位于与机柜相连的1/2″跳线和与天线相连的1/2″跳线之间,用于连接NodeB到天线之间信号传输的主电缆。跳线用于转接主馈缆与机柜之间及主馈缆和天线之间的转接线,用于信号的传输。

  1.WCDMA天馈系统的安装工艺

  (1)在基站天馈系统的安装过程中,有一些物品包括部分天线、主馈线、安装附件等是直接运输到施工现场的,对这些物品的开封,检测也是系统安装的主要组成部分。打开天线外包装,检查天线表面有无裂缝,接头有无撞坏的痕迹。若有损伤,应更换天线。检查馈线是否在运输有划伤、变形,若有损伤、变形,应更换馈线。检查馈线头、馈线卡是否足够、是否有损坏,1/2跳线是否足够、是否有破损,胶泥、胶带、扎带是否足够使用等。

  (2)在天馈系统安装前,需要对基站的环境进行检查,比如铁塔平台上、增高架上是否具有天馈安装的抱杆,检查抱杆是否固定牢靠等。

  (3)基站天线的参数检查。在安装双极化天线之前,必须将天线实物的参数与施工图上的参数进行核对。天线的关键参数包括天线的增益、前后比、波束宽度、下倾角、极化等,一定要核对清楚,否则对基站的开局非常不利,甚至于无法开局。

  (4)天线与室外跳线的安装。拆除室外跳线的外包装,拆下天线接口和跳线一端接口的防尘盖,将跳线的接口对准天线接口拧上,利用扳手拧紧螺母;在刚安装好的接头表面按顺序裹上胶带、胶泥、胶带,并在两端扎上黑色防紫外线的扎带,并修剪掉长出的部分,以防胶带松脱。

  (5)吊天线上塔顶。安排两名以上的工作人员爬上塔顶,固定好滑轮、理好吊绳。塔下人员将吊绳固定在天线的两个底座上,通过人力拽拉吊绳吊天线上塔,塔上人员抱到天线后,解开吊绳,将天线抱入工作平台内。注意事项:吊装过程中悬空物品的正下方禁止站人,工作人员跨出平台作业时一定要使用安全带;天线固定件、扳手等小金属物品应装入帆布工具袋封口后再吊装;物品吊至塔顶平台后应放置在不易滑落处,并做好安全措施。

  (6)天线的方位角、下倾角的正确安装。工程技术人员按施工图上所标方向安装好天线。天线安装完毕,使用地质罗盘,按照天线方位角,俯仰角的标准校对和调整天线达到设计要求。

  (7)跳线安装要求:室内跳线(1/2英寸)一般需现场制作。

  ①根据跳线的实际走线路径截取合适长度的跳线。

  ②制作机顶侧跳线接头(接头类型为7/16DIN型公头)及馈线侧N型接头,制作方法请参见接头包装袋内的说明书。

  ③根据配置情况,将跳线一头与相应的机顶天馈跳线接口相连。

  ④沿走线架布放并绑扎跳线至馈线处。

  ⑤连接跳线与馈线;粘贴跳线工程标签。

  2.天馈系统的检测

  当天馈系统的各个部分安装完毕,要实行对整个天馈系统进行检查。对不符合标准之处要及时进行调整。

  除了常规的对跳线、馈线的目测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利用OMT软件来测量天馈系统的电压驻波比和回波损耗。在机顶跳线处测量,正常情况下电压驻波比应小于1.5,如果电压驻波比大于等于1.5,则表明天馈系统有问题,应逐段测试以定位问题。或测量整个天馈系统的回波损耗,观察整个天馈通路的损耗值,以快速定位问题。

  3.WCDMA天馈系统故障检测分析

  天馈线系统是移动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优劣对整体移动通信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处理天馈系统故障主要围绕着线、头、硬件、工艺质量、干扰等问题一一排查。如果基站出现问题,首先根据网管通知的告警现象进行分析。在排除基站可能存在的问题后,就要判断天馈系统是否存在问题。天馈系统出现问题直接影响用户端,终端接收信号减弱甚至没有信号。

  对于天馈系统检测到的常见的故障,可以按照以下思路进行处理:

  (1)天线的性能、参数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更换天线。

  (2)接头密封为严,使水汽进入馈线,影响信号发射——更换电缆,并严格按操作要求用防水或自粘防水胶把接头处密封好。(3)架设位置不合理,如太靠近干扰源等——远干扰源,天线与架设天线的塔杆相距大于使用波长。

WCDMA天馈系统的安装工艺与故障检测分析

  (4)发射机功率超过天线额定功率,使天线过载或烧毁——更换额定功率大的天线。

  (5)遭受外物撞击,改变了天线原有结构和性能参数——送回厂家修理。

  (6)电缆头焊接不牢固,信号时有时无——重新更换电缆头,仔细焊拉防止虚焊。

  (7)天线波束指向偏离,天线立杆或支架偏位等——调整天线指向,重新紧固。

  (8)驻波比告警,用户接受信号电平低。通话质量差,出现盲区——天馈系统各接头连接不牢,有松动、天馈接头处防水处理不好,馈管进水、天馈连接错误,造成小区关系紊乱。需要严格按照设计图和安装规范施工。

  4.WCDMA天馈系统故障检测实践

  某WCDMA基站设备,一基站从NodeB出去的功率为18w,一场台风过后,发现离站1.5km处信号却忽然变得很弱,已测电压天线驻波比正常,且无建筑物阻挡。

  故障分析定位:(1)天线本身有无老化现象,天线因使用时间较长或其它原因,会导致素质下降,但因阻抗匹配得较好,测得驻波比正常,但实际发射功率已打折扣;(2)天线定向站方位角是否正确;(3)天线的下倾角是否正确?

  故障处理:

  (1)检测天线并无发现老化现象。

  (2)天线定向方位站方位角正常,并未偏离。

  (3)用倾角仪检测,天线的下倾角为17°,规定机电下倾天线最好不要超过15°,而且固定天线的螺丝出现松动,经分析是因为安装天线时施工人员的疏忽没有把螺丝拧紧,台风过后天线下倾角发生了变化;将螺丝拧紧,调整天线的下倾角到正常范围内。测量1.5公里以外的信号恢复正常。

  上述案例多充分说明了,天馈系统安装工艺的重要性,每一个部件都是有自己标准,稍微失误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故障问题。按照标准安装,提高安装工艺水平,减少基站因安装工艺不正确产生的故障问题,这是每个施工人员都必须要做到的。

  参考文献

  [1]罗凌.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与业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第二版),2007,7.

  [2]杜庆波,罗文茂.3G技术与基站工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11.

  [3]杨程.WCDMA基站天线的选择[J].科技信息(IT技术论坛),2008,2.

  [4]任有志.浅谈网络优化与天馈线维护和保养的关系[J].山西电子技术,2003,6.

  [5]陈允升.WCDMA网络的基站天线系统监控与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0,17.

相关期刊推荐:《自然与科技》

  《自然与科技》杂志是由上海市科委主管、上海科技馆主办的科普杂志,是一本面向全国读者的大众化综合类科学传播杂志。以欣赏自然,传播科学,关注技术,品味生活为办刊宗旨。其前身是创办于1979年的《博物》,为了更好地适应科普事业发展的需要,杂志2006年第4期更名为当前的刊名。

  《自然与科技》办刊宗旨

  《自然与科技》以反映、凸显和宣传“自然、人、科技”的主题,推动三者的和谐发展,体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为办刊宗旨。

  《自然与科技》栏目设置

  自然探险、环球博览、人兽之间、人性之探、生活求知、科技博览、健身与美容、水族大世界、奇录珍闻、信息荟萃、伴您走天涯等。

  《自然与科技》期刊收录

  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收录、《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自然与科技》投稿须知

  (1)稿件需用计算机打印,并寄软盘。用字要规范,字迹和图要清晰;打印的稿件需加大字号和行距。作者可通过E-mail投稿,但不要和文字稿重复。

  (2)题名(含中英文)。应符合索引要求,一般不超过20个字。以简明、确切的词语反映文章的内容,并符合题录。

  (3)作者姓名(含中英文)。英译名用汉语拼音,姓全部大写,名字第一字母大写,双名间加连字符。

  (4)作者单位。包括部门、单位、省市名,邮编。英文邮编之后加列国名。

  (5)摘要(含中英文)应尽量写成报道性,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和结论等。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采用第三人称表述,一般以300字内为宜。

  (6)关键词(含中英文)。是反映文章主题内容的名词和术语,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取,第一关键词应能体现出文章的学科分类,每篇文章给出3-8个关键词,写在摘要下方。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zidonghualw/31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