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对高中历史教材的内容和结构做了比较大的变动,这对于高中历史老师来说是一种很大的挑战。如何在教学中合理、有效地运用地图呢?将历史地图作为现代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来使用,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历史地图的作用,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为以后的历史教学提供一定的教学启发和建议。
关键词:论文发表,历史地图,教学模式,运用对策
历史地图作为历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教师进行更加直观、形象地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但是在历史地图的实际运用中,却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使得地图的使用效用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因此,下面根据自身的教学实际,对历史地图在运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地图在高中历史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1.历史地图的教学模式过于生硬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老师对历史地图的使用是非常少的,甚至几乎专注于讲解教材中的文字部分,忽略了对地图的充分利用。有的历史老师意识到地图对教学的重要性,并且开始在教学中结合地图来讲解内容,但是采取的方式过于生硬,直接是看教材的主要内容,然后寻找地图中的相关信息,却没有对历史地图进行归纳、整理和联系,使得高中历史教学水平难以提高。
2.学生缺乏正确的解图方法
要知道,掌握历史地图的解图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教材中的知识和内容,同时更加容易突破历史内容的难点。很多学生认为历史解图方法就是直观地观察地图,抓出地图上所展现的各种信息和内容,就可以顺利解题了,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历史解图不仅仅是观察图形,更重要的是从地图中找出隐性的内容,从而举一反三。
二、地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对策
为了更好地利用历史地图进行教学,一方面老师务必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则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发挥历史地图的真正效用。
1.抓住地图主题,领会地图精神
看到一幅历史地图,学生最容易忽略的就是地图的主题,很多学生直接关注地图的内容,这就使得有些学生对地图的内容产生误解,反而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知识,因此,老师应当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先抓主题,再看图”,一般历史教材中的地图主题都会在地图上方的标题中体现。例如,教材中的《丝绸之路》这幅路线图,老师应当让学生先对标题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并且让学生在地图中标注丝绸之路的一些重要必经之路,从而使学生能够领会到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条丝绸的运送路线,而且也表现了当时西汉经济的发达和先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领悟地图的精神,而不再是单单地对地图上的位置进行标示,从而增强学生从地图中掌握更多隐性知识的能力,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水平。
2.掌握地图语言,对比地图内容
历史地图的学习还要熟练地掌握地图语言,通过地图语言更快地获取想要的内容。例如,历史地图中的比例尺、地图的方向以及图例等,只有看懂了这些地图语言,才能对历史地图的运用更加得心应手。另外,老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将地图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和对比,从中发现更多的历史发展规律。比如,历史教材中元代忽必烈统一全国,那个时候的“元代疆域和行政区划”与现今我们中国的地图之间有什么区别和相同之处?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够深刻地了解当时元朝疆域的空前广阔,并且在行政区划上实行一省制,开了我国行省制度的先河。这样一来,学生在科学掌握历史地图语言的前提下,学会通过地图的对比来强化自身的认识和学习,从而提高了学生利用历史地图的能力,保证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3.立足历史地图,突破思维局限
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突破自己的思维,立足于地图又要走出地图,做到举一反三。例如,老师在教“经济重心的南移”这部分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将不同朝代经济重心的位置标示出来,然后对历史地图中经济重心的南移进行一一讲解,同时在教学环境允许的情况下,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在多媒体上展现各个朝代的经济重心,利用颜色的明暗来表现某一地域的变化,从而使静态的地图变成动态的内容,学生便能够通过掌握相应的建筑或者其他景观来判断相应的朝代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得到极大的提高,老师又能够在历史地图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处理和有效的运用,使得历史地图发挥出更大的效用。
总的来说,地图在高中历史中的运用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还需要老师从历史教学的实际出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任务,采取相应的运用措施,挖掘历史地图中的隐性内容,合理地进行对比和分析,实现图文结合,使得历史课堂教学更加有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升,保证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使历史地图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效用。
参考文献:
[1]杨晓慧.历史地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张万元.历史地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