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中学教育论文

数学教师职称论文让数学课堂回归本真

发布时间:2015-01-21 11:31:24更新时间:2015-01-21 11:31:46 1

  一节好课如一道可口的菜肴。只有高明的厨师,才能做出色香味俱全的好菜。上课亦然,一个优秀的教师,也应该能控制好课堂的“度”,上出一节色香味俱全的好课来。

  摘 要:回归本真的数学课堂,需要我们教师以平和的心态,抛弃功利主义,从数学教学的实质出发,面对教育,面对课程,关注学生的学情,注重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让课堂真正地从学生出发,为学生着想,回归数学最本质的简约,挖掘其丰富的内涵,演绎不一样的精彩。

  关键词:数学教师职称论文,高效课堂,精讲多练,以生为本,回归本真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在教学中,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并且用的时间少、投入的精力也少,但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这就是我们倡导的“本真而简约的高效课堂”。在我们倡导的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课堂究竟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呈现才是最有效的呢?

  一、化繁为简,“洗”出高效

  小学数学课程具有基础性、发展性、操作性的学科特点,每个教师为了能使自己的课堂精彩,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中运用多种手段,如: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实践操作等等各种方法应有尽有,加上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运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真是绚丽、多彩,可这样表面精彩的教学背后缺乏的是实际而高效的结果。

  要设计一节本真而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应始于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以教学目标的达成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从本真高效的角度而论,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将主要的精力放在教学目标的叙写上。而教学过程主要根据教学目标逐步展开就行。教学就其本身而论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在教学中我们没有必要追求那些非常花哨的教学设计,重点来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是我们教学中所追求的。如果在设计时能够紧紧把握住这一点,那才是一节值得我们效仿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中如何克服“华而不实”弊病,课堂要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平实而高效的设计,值得我们借鉴的是特级教师杨九俊老师“洗课”的观点,“淘尽黄沙始见金”,化繁为简就是“洗课”,将炼课的含金量不断提升。在设计教学时,一目标要“洗”,将最重要的目标从众多的目标中精心筛选,一节课若能实实在在地解决一两个问题也就达成了目标。二内容要“洗”,将教学内容针对教学目标进行筛选,让教学内容贴近于学生实际并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最后形式要“洗”,将表演的成份“洗”去,将实质的东西重视起来,教学中的一切辅助材料包括教具、学具、课件等,应起到“渲染”” 烘托“的作用,能省的要省、可简化要简化。

  二、多学少教,还生于学

  在《新课程标准》中这样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这一理念对于我们教师都有耳濡目染,但对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课堂中表现的确实不太理想。在谈到自己的教学理想时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要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在三百多年后的今天这一理想还未实现,但教学中我们可以将“多学少教”设为自己追求的目标。

  “多学少教”要求我们教师在精心设计教学的基础上,使教学内容对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探究中来,在学生自己的努力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会知识与方法。教学中学习的主人是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下摘到“桃子”,尝到成功的喜悦。多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机会便是“多学”, 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时间,给学生思维的空间,使学生自己感悟各种知识,感受学习的无限快乐。

  三、精讲多练,讲练结合

  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进行重点讲解,这便是“精讲”。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对学生不清晰的认识、思维的盲区、容易出错的方面,教师用明了、简洁、精确的语言,讲明白、讲清楚;不该讲的,一概不讲,如学生已经会的内容、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内容,把节约下来的时间留给学生;可以少讲的就不能多讲,用概括的语言,起到抛砖引玉、锦上添花的作用就行。在教学中尽量给学生创设练习的机会便是“多练”,根据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设计各种题型,而且要有一定深广性、层次性,通过多练使学生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学生的“多练”与教师的“精讲”是相铺相成的,多练是保证,精讲是基础。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注意掌握“多练”与“精讲”的尺度。“精讲”是以讲清楚为前提,而不是越少越好,学生没有弄清楚,再多的练习也是没用的。“多练”虽然重要,可也不能简单地认为“越多越好”。“多练”也要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没有选择的、机械重复的练,这个“多”便成了“滥”,这样的练习同样没有任何意义。

  四、走向丰富,追求厚实

  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挖掘数学中独有的文化,凸显数学独有的文化特性,构建现代的数学文化观,应该成为数学教师的追求。数学学习作为一种文化熏染和文化传承,数学教师要善于将“漫长悠久的数学史、璀璨的数学文化、著名数学家的名人趣事”等,作为数学学科丰富的素材滋养学生,适当的运用在教学中,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发展的价值。如:教“年月日”这一课时,面对学生为什么会有大月小月之分的疑问,我巧妙地引用了奥古斯特和恺撒的历史故事。我认为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但使学生理解了“年月日”所蕴含的丰厚知识,而且教材所蕴含的丰富历史得到了学生充分的关注,使学生在赏析活动中,对数学文化产生的浓厚兴趣,主动探索的精神得以提升,显现出数学文化的魅力之所在。

  回归本真的数学课堂,需要我们教师以平和的心态,抛弃功利主义,从数学教学的实质出发,面对教育,面对课程,关注学生的学情,注重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让课堂真正地从学生出发,为学生着想,回归数学最本质的简约,挖掘其丰富的内涵,演绎不一样的精彩。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zhognxuejiaoyulw/48543.html